殊途同归——荒落的读书笔记(一百一十 )
《理想国》第九卷的后半段,柏拉图终于讨论到了我一直关心的问题——欲望与快乐是否分高低贵贱。 他提出了三种快乐:获知感与思想带来的快乐、荣誉与胜利带来的快乐、利益与金钱带来的快乐。 这三种快乐分别对应哲学家、好胜者、趋利者。 而他认为哲学家比后二者更能体会荣誉与金钱带来的快乐,给出的理由是哲学家往往已经体会过名、利之乐,然后才选择了成为哲学家。 在我看来,这个理由十分站不住脚,起码在现代社会站不住脚。 首先这三种快乐并非单独存在,金钱在当下社会往往也代表了荣誉,而获取金钱又往往需要有关经济、社会、人情世故等多项知识。在这一过程中,人们已经体会过三者的快乐了,但结果还是会倾向于名或利。 再举例就是我国古代的科举,那些榜上有名的人难道没体会过知识的快乐吗?最后往往还是屈服于名利,可见知识的快乐并不高贵。 不过我想他与孔子一样,只是在为世人立下什么是“好的标准”,让大家对道德、正义有一个更加清晰的认知。 尽管局限于时代,但依然辉耀了千年。 后面柏拉图又提到了要立足于真实去体会快乐,不要满足于一些虚幻的东西,非常有道理。 并且由此延伸到了好的统治者追求有秩序的欲望,而坏的统治者追求自身的享乐。 最后他还提到了要控制自身那些不好的欲望,用智慧来统辖那些善良的欲望。 与孔子的“克己复礼”颇有点殊途同归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