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棍】狂喷高学历海归:你的知识给社会带来什么了?还是只能让你搞知识垄断?...

既然这次自行和谐后并不敏感的内容也能爆,也别怪脱离了当前ISAs管控下的平台会有这么多只剩愤怒的号叫。
一群人学东西(无论大学话语是否对生产起压抑作用)就为了在某个体制内供职,只图出卖务工来换取微薄的薪金,一点实践/生产能力没有。就这样还歧视别人,蹲敞式格子间(上学)蹲聪明/健全了?
无论构建排位的是消费体制还是科层体制,只是在硬件/生活状态/操作系统理解等都不相同的情况下上了几个分,到低分局却操作成了1t4,还要为了维护自己对身份的消费行为而歇歇斯底里,这样屡见不鲜的情景恰好是缺失主体性的主体仅作为既定情境中下和其他因素的关系的象征之证明(人是杂糅幻想的、生存社会关系的综合)
但既然要对比,那棍√作为centralized society社会的纳税主体,交的不比鼓吹文化卡比多的穷学生多?
然后作为consumer 卡比多ism的景观主体,你觉得你是职业选手吗?创造了更多消费符号和符号下的身份认同吗?但既然都有“白字棍消肿”这样的说法了,早夭的“电棍选手”显然还是创造了更多的景观。
最后是作为人的主体,棍√好歹会逆当前的秩序,创造新的东西。卑躬屈膝的🐢🐢创造了什么?
就一群消费者歧视生产者?那还是把奶嘴拔了的好
最后提一嘴在公共话语领域硬要使用不必要的,非规范且跨领域术语的哲保。(就他这矛盾的身份都得以看出,要么他创造了新名堂,要么就是自己都没法理解自己在说什么)
所谓的“语言两端的人会由于不同的身份特征呈现不同的权力结构,不同的权力结构会导致语言的能指异化为不同的所指”。先不说异化提出时的“所指”是什么;被话语理论提及的,权力所诠释的“所指”又是什么;还有简中互联网所指的流变——我非常好奇所谓的,被异化即实体化出的精神/或是被“异化”能指的实体究竟是什么?然后被“异化”出的外在主体又如何实践?这些话为什么不能直接用“不同语境的人理解不同”来表达而要诉诸于“大他者”“异化”“能指”这几个位于不同学科(语言学、精神分析、哲学)的“能指”。
至于追求评价体系效力、不“偏见”的同时又在前强调所见即偏见的话语理论或是结构主义精神分析理论(权力透过话语发挥作用;话语是主体在权力结构的表征)等,便留得他人去说吧。毕竟有一大群等着刷“先用些专有名词给自己包装一下,就可以显得自己的分类与批判强而有力了”的具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