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刀郎新歌《罗刹海市》最准确解读,马骥是不是刀郎自比,请看到最后。

2023-07-29 09:32 作者:大卫科波菲尔奥力给  | 我要投稿

刀郎新歌火了!《罗刹海市》是个什么故事?马瑞芳这么说!对优秀传统文艺作品的不断创新演绎,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探讨。近日,刀郎发行新专辑《山歌寥哉》,其中新歌《罗刹海市》,因与《聊斋志异》的一篇故事同名,引来网友纷纷查阅典籍。在网上迅速引发热议。《罗刹海市》某平台播放量破3.6亿。聊斋学家马瑞芳谈刀郎新歌《罗刹海市》。《罗刹海市》这首歌从歌名到歌词,再到编曲、演唱风格,都极具个性化和神秘色彩,引起了听众的热烈解读,也极大激发了网友们的想象力。刀郎在歌曲创作中借鉴了蒲松龄《聊斋志异》中的文言短篇小说《罗刹海市》。蒲松龄的《罗刹海市》描绘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这个故事写了一个怀才不遇的美少年马骥”,马瑞芳告诉记者“马骥到海外经商来到大罗刹国,这个国家以丑为美,越是丑的地位越高,越是漂亮的越要当乞丐,所以,马骥来到这里就被看成是怪物,人们看到他都吓跑了”。后来,马骥因为才华被执戟郎赏识,将他引荐给皇帝却未得召见。然而,有一天,马骥把煤灰涂到脸上扮起张飞舞剑,执戟郎认为这样很美,就让马骥按这样的扮相去觐见皇帝。后来,马骥果然得到了重用,马瑞芳分析。“这就是一个非常有哲理的故事,因为在这个罗刹国好人不得志、坏人飞黄腾达,戴上一个假面具之后,反倒被大家接受了。之后村民们带着马骥去赶了海市,他被东洋三太子引荐给龙王。一切事情都和罗刹国截然相反,这里环境清明、人物貌美、重用贤才,马骥凭着一篇《海市赋》,获得了极大的尊重,还成为了龙王的女婿”。蒲松龄的《罗刹海市》究竟表达什么?马瑞芳解释,蒲松龄最后提到16个字,“花面逢迎,世情如鬼,嗜痂之癖,举世一辙”,这16个字正是揭示他当时所处的社会,有真才实学的人得不到重用,反而是一些无学之人青云直上,这也与蒲松龄的个人命运有关,他学富五车,但最后是到了七十多岁的时候,才得了一个岁贡生,因此他写了非常多,批判当时科举制度的代表性作品

。网友们对“歌词被指炮轰他人”看法不一,一部分网友表示“没必要过分解读吧”,也有部分网友认为“讽刺拉到极限”。让更多人了解聊斋名篇是好事,一首歌是否好听,每个人的感受不同,评价自然不同。对歌词的理解更是见仁见智,但借着这首歌,很多人知道并了解了蒲松龄的聊斋名篇,这是好事。对优秀传统文艺作品的不断创新演绎,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探讨,相比一首歌、一张专辑、一段往事,经典文化中更丰富、更精彩的故事与内涵是等待更多文艺创作者去发掘的宝藏,我们拭目以待!






刀郎新歌《罗刹海市》最准确解读,马骥是不是刀郎自比,请看到最后。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