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情绪1】根据情绪,设置剧情的跌宕起伏(大老鼠理论)

2023-06-23 02:52 作者:聪明的小文-  | 我要投稿

相信很多人都明白一个道理,文似看山不喜平!

大白话说,就是你的剧情要跌宕起伏。

要让读者的情绪,随着你的剧情跌宕起伏。

如果读者的情绪一马平川,看到你的故事毫无波动,甚至有点想笑,那这个故事就是失败的。

那么,如何让故事呈现波浪状,调动读者的情绪?

最简单的一个办法,就是给故事里的高潮部分,设置一只大老鼠。

例1:

门口响起敲门声,一下一下敲在你心里,你鼓起勇气,猛地拉开门。

门外站一个的女鬼,半张脸皮被撕开,双眼凸起,身上还不停滴着血水。

滴答……滴答……

(这种就是直来直去的式的剧情,即便你把这个女鬼描写的再恐怖,读者的情绪波动也不大!)

(所以,在很多恐怖题材中,无论是小说还是电影,都会用另一种方式)

门口响起敲门声,一下一下敲在你心里,你鼓起勇气,猛地拉开门。

门外空无一人,远处的路灯,闪烁不定。

你壮着胆子,喝骂了一声,看到附近的花坛里窜出一只黑猫。

原来是只野猫!

你松了口气!

可就你关门的刹那,眼角的余光,忽然看到自己脖子后面,伸过来一张脸。

那是一张鲜血淋漓的女人脸,半张脸皮被撕开,双眼凸起,身上还不停滴着血水。

滴答~滴答……

————

响起敲门声,开门却没人。

这个桥段,你可以在许许多多的恐怖电影里看见。

为什么要这么设置。

因为观众和读者,他们的情绪和主角的情绪是高度绑定的、

开门有女鬼,主角会被吓一跳,但是情绪并不激烈,因为他对门外有东西,已经做好了心理预期。

但如果,门外没有东西,这时候无论是主角还是观众,都会下意识松一口气。在他们松了这口气后,再上女鬼,迅速把平缓的情绪,再次拉上高潮。

这就是情绪的跌宕起伏。

开门没人,这个设置的作用,就是把原本一次情绪起伏,分成了两次。

例子2:

有一个探险主播,准备带着助手下枯井探险。

主角知道井底有丧尸,于是发弹幕说井底有丧尸,危险不要下。

主播和其他观众都不信,各种嘲讽。

主角看你们都不信,好,那我管你去死。

接着开始渲染井底的紧张气氛,主播+助手+观众都紧张起来。

终于下到井底,所有人的心情都紧绷起来。

如果这时候,你直接写丧尸冲出来,杀了主播和助手,然后观众们各种惊吓,吹捧主角,那就是太平了,情绪实际只有一次起伏。

于是,我设计的是主播和助手下到井底,气氛最紧张的时候,助手快被吓哭的时候,一只大老鼠跑了出来。

主播和助手松了口气,喊了几嗓子,也没有发生任何事情。

这时候,无论是主播助手还是观众,紧张的情绪被缓解了,开始第二波讽刺主角,说丧尸在哪呢,我们怎么没看见呢云云……

然后在质疑声最强烈的时候,井底的砖墙被撞塌,无数丧尸涌了出来,直接把主播和他助手扑倒……

这只用来缓解情绪的大老鼠,你可以在许许多多的影视作品里看到,它的作用就是把一次情绪起伏,转换成两次情绪起伏!

如果看到这,你还不明白。

无论是开门没人,还是大老鼠,它只是一个符号,一个用来舒缓情绪的工具。

例子3:

换在具体的剧情里,比如玄幻题材。

可以是,主角实力强横,但为人低调,他和商队结伴途径一处贼匪横行的地域。

商队管事喜欢炫耀,途中不停吹嘘自己和某某山贼当家关系好,可以带商队安全通过。

护卫队长为了稳妥,决定还是走秘密的小路,不和贼匪接触。

一路渲染土匪的狠辣,路边的尸体等等。

然后,终于来到贼匪劫道的地界。

大家心情紧张起来,一路小心翼翼,终于通过了小路。

可还没高兴几分钟,埋伏在小路尽头的山贼跳了出来。

瞬间,大家的心情紧绷了起来。

护卫们握紧了刀剑,但这时候,管事跳出来和山贼交涉,说自己和某某山贼交情好。愿意花钱买平安云云。

山贼看似意动了,提出让商队交钱。

就在众人以为,可以平安通过时,桀骜不驯的山贼二当家,看上了商行掌柜的女儿,提出除了钱,还要人!

于是,原本平静下来的场面,再次起了冲突。

商队管事还想说情,结果被不耐烦的山贼二当家一刀劈死。

随后,更是改变主意,打算直接吞了这个商队。

到这时候,主角出手,摧枯拉朽击败了山贼。

这段剧情里面,主角的实力,山贼的狠辣,都是提前告知给读者的信息。

于是乎,读者很容易就能得到一个结果。

如果山贼敢来,只会让主角再装一波逼。让原本不怎么看得上主角的商队,瞬间改观,甚至跪舔。

这是一个小期待点,但身为作者一定要明白一件事。

作者和读者就像谈恋爱,你知道他很想要,但你不能轻易给他。

所以,在主角装逼杀山贼这个结果发生前,需要加入大老鼠,把情绪转折几次。

这里面的大老鼠,改走小路,管事出面。

设置了两只大老鼠。

把原本 遇山贼——主角击败山贼——众人崇拜

改成了 改走小路——山贼埋伏——管事劝说——劫道变劫色——主角击败山贼——众人崇拜

至于大老鼠要不要设置,要设置几次,这个就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了。

千万记得,网文没有固定公式,适合最重要的。

=======================================

以上内容来自知乎。

下面谈谈我阅读此段文本,所产生的疑虑和答案。

以及我应该如何在实际中应用这个理论。



问题1:

大老鼠理论,可以解决我写作中遇到的什么问题?

答:

关键时刻的情绪调动

当我想写恐怖的场景,自己描写了半天,但读者却没有觉得恐怖。

使用这种情绪拉扯方法,就可以解决这个调动读者的情绪的问题。


问题2:

大老鼠理论,和,在构思剧情时故意设置反转剧情,这两者的区别是什么?

……

剧情反转是在构思一个单元剧情时,为了让故事好看有趣,而把单元剧情看作一个整体时所使用的技巧。

大老鼠理论,则是在这个单元剧情矛盾张力最强的时候使用的情绪调度,情绪拉扯技巧。


问题3:

在具体写作中我应该如何应用这个理论?

答:

我会先构思一个单元剧情。

一句话概括(主角和他的好兄弟,一起去鬼屋玩,发生的故事。)

有了大致思路后扩写:

起:

学校附近开了一间鬼屋,主角特别想去玩玩试试。

平时周围的人都说,好兄弟的胆子特别大。

主角觉得这是个好机会,可以拉着他在前面开路。

转1:

来到鬼屋后,好兄弟仍旧是一副你放心的模样,走在了主角的前面,结果遇到的第一个僵尸鬼,好兄弟直接就躲到主角后面去了。

(前面铺垫的信息是:好兄弟胆子大。)

(转折后,读者得到的信息是:好兄弟实际胆子小。)

转2:

主角哈哈大笑。

见到好兄弟这个模样,他反而不怕僵尸鬼了,拉着好兄弟就从僵尸鬼身边跑了过去。

结果从僵尸鬼那里走过之后,

好兄弟瞬间又走到了主角的前面。

他解释说,自己并不是怕鬼所以才躲起来,而是因为刚才那个扮鬼的人是自己的前女友。

自己刚刚甩了她,怕她怀恨在心,蓄意报复。(好兄弟的人设是渣男。)

主角说他不信。

结果接下来,鬼屋的旅途中,就算遇到主角都坏怕的鬼。

好兄弟也依旧稳如老狗,始终目光坚定地走在前面,一点都没有流露出害怕的表情。

(前面读者得到的信息是:好兄弟实际胆子小。)

(转折后,读者得到的信息是:原来好兄弟胆子其实还是大的,刚才只是因为遇到前女友所以才的躲了起来。)

(补:这里想要读者觉得合理,恍然大悟,可以在“乘”的部分,两人前来鬼屋的路上以谈话的方式,说出自己刚刚甩掉一个女人,作为信息的铺垫。)

合:

最终,两个人成功通关鬼屋,体验十分不错,回到学校向周围的同学们都推荐了这个地方。



构思完单元剧情后,可以使用大老鼠理论稍作修改,使得剧情更加有趣。

把剧情中,自己认为看起来,情绪转折平淡的地方(一次性情绪起伏),扩写的情绪更加跌宕(两次情绪起伏)

比如上述单元剧情中,“转折1”,僵尸鬼一出现,好兄弟就钻到我的身后去了。

这一段,读起来比较平淡,就可以使用“大老鼠理论”改成下面这种情况。

转1:

来到鬼屋后,好兄弟仍旧是一副你放心的模样,走在了主角的前面,结果遇到的第一个僵尸鬼,好兄弟直接就躲到主角后面去了。

主角问他怎么了。

好兄弟逞强说,自己刚才忽然想起,不小心把随身物件,掉到身后了,怕找不到所以赶紧回来看看。

解释完毕,好兄弟又装作若无其事地从他背后走了出来,继续在前面带路。

读者开始怀疑兄弟胆子实际上很小。

(这里其实是因为他把僵尸鬼1号,认错成了自己的前女友,但可以让他说谎的方式解释这个举动,不让读者知道关于前女友可能在这里兼职的信息,防止打乱第二次转折。)

随着前面道路气氛愈发诡异,

主角的心脏都跳到了嗓子眼。

这时,僵尸鬼2号忽然跳出。

好兄弟再次躲到了主角的后面去,并且这次他没有像是上次那样从主角后面出来。

(因为僵尸鬼2号确实是他前女友假扮的。)

(前面铺垫的信息是:好兄弟胆子大。)

(转折后,读者得到的信息是:好兄弟胆子小。)

(注意,使用大老鼠理论时,转折前后的信息反转不能有变化。)


总结:

大老鼠理论可以在,一个单元剧情的高潮部分使用,使得原本只有一次情绪起伏的地方,变成两次情绪起伏,让读者觉得剧情更加有趣。

不仅仅可以用在主角身上,也可以用在配角身上。


【情绪1】根据情绪,设置剧情的跌宕起伏(大老鼠理论)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