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九月开始复习公考,一次上岸!一个很变态、粗暴、简单......但可以上岸公务员

公考备考攻略计划[3个月]
《行测》: 这科用心学了就可以学好的一科,在学完系统课之后刷题正确率还是很低,可以换个讲的好老师去换个解题思路。一张行测卷,想考70以上就要把言语x40题、判断x40题、资料x 20题学好,也就是这三大块正确率到85%以上就差不多了,但是像文科差也就是申论学不好的想要行测更高的分数,要把数量认真学一学,常识考的太广,不用刻意花一段时间学,学了不定考的到,但是不学也不行,后面可以看计划
《申论》:小宝一轮基础听李梦娇的课就行,剩下的就是积累。很多人备考申论的通病,每次刷到好词好句先收藏,就是收藏夹里吃灰也不去动手写
只积累不写,就用不到写作中,想要得高分,就动手写,尤其是文章写作!日常积累素材的时候分别抄几种,申论小题每天2道,大作交一周写两个框架!这样下来提升就在潜化中。
国考/省考科目:
零基础/小白熟知备考重点:
申论小题及公文写作 >资料分析 >言语理解(逻辑填空) >判断推理 >大作文写作 >数量关系 >常识
行测
资料:一直被认为含金量最高的一个模块! 没经过专业系统学是很难在短时间学好的,如果刚开始不系统学直接刷题,浪费子这段时间不说义容易形成错误的肌肉记忆,后面再听课学简便算法之后,尤其是在正式考试时间限制制的高压环境之下,第一反应还是用用原来的笨方法硬算!我做资料一个理念能不动笔就不动笔,尽量去分析! 所以建议大家在所有的公式掌握之后,熟能生巧做题快反应过来用什么公式怎么用。我觉得想要达到7-8min一篇资料分析的速度,学会直除法、百分化,分数比大小。对数学不敏感的小白备考听刘文超的,一招直除法做题足矣,数学基础可以,平常反应快的听花生的,假设分配法搭配速算练习,刷一段题就差不多了。忍不住多说几句,每天总结做错题原因: 是计算出错了还是读题目理解错了,再或者是整体找错了~
言语:
1、逻辑填空:多积累,看到选项知道词义才能根据文段进行选择,去理解文段想要表达什么,从而感知想要强调的重点是什么!日常打出来总结好近义词和近义成语的词义及区别,从何节约自己大量手写笔记的时间。另外拿一个本子专门积累做题遇到的生僻词
2、片段阅读:日常就要成快速阅读和把握文段脉络的习惯,听课要学会看转折,有时题干大长,技窍可以帮助快速分析题干。
言语听阿里木江或者郭熙的都行。花生的片段阅读中结构分析还可以,选项分析和关健信息三步法好拥尤其是对题型和主旨把握很准。
判断
类比: 熟悉并多练习日常遇到的大部分辨析角度和二级辩析,不要研究个别遇到的难题,像常识类熟悉理论结合常识即可,无需刻意模块听课
图推: 熟悉常考的一些题型和熟记特征图
3逻辑推理:熟悉常考题型,在大量刷题之后总结常见的一些错误选项的出题方式,弄清楚常见的加强力度和方式!
逻辑图推每天做保持对题型和做题的敏感度,把题库做穿,规律可以直接看名师整理的,比如聂佳等,另外龙飞对图形的理解很到位,是从出题人角度解释为什么是这样的做的!
数量:先说备考时间,鉴于三个月备考的话时间短,如果高中或者大学或者研究生阶段数学基础可以,就去学,通过系统的学完,能对4-5首,好好备考的话数量关系可以给你个奇迹。尤其是高频类型的题多刷。eg : 行程、工程、利润、和差倍比等。刘文超讲的比较入门生动,花生讲细致全面,尤其是8中常见概率情形讲的清晰。
常识:
常识犹如大海捞针,是比较讲究投入产初比的一个模块,如果说完全不学说实话真的不行,考试会遇到较冷门的常识,要明白,你不会的同时大部分人也不会,大家差距拉开的不明显,但至少做到保正大多数人知道的常识,你也知道不过度拉分就行了。可以每天晨读起来记忆常识类总结的笔记之类的,还有李梦娇的88口诀歌之类的帮助记忆,像文史类是需要长期积累的!
常识需要重点备: 领导人讲话、时政、新法、科技成就;晨读可以背国内时政、每月时政和讲话那些总结笔迹
申论:
听基础了解申论的本质之后看3色笔记总结的做题思路,其实申论老师区别特别大,官方没有明确给过正确答案,所以没有一位说的是百分百正确的,如果发现一位不合适,马上换!像一些给的小短句和规范词都直得学
听申论小题重要的是找到材料本身的逻辑,扣紧材料逻辑+注意题干问法。我记得刘大诗和单书灵江的大作文讲不可以的虽然其中一位有点口音,但是瑕不掩瑜,讲题不可以,更住重舒理原文逻辑,尽可能的使用原词原句来写作文框架
记得买申论格子纸来练,申论一手好字真的很沾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