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史考点|戈达尔去世,法国新浪潮终结!
法国电影新浪潮是世界电影中最浓墨重彩的一笔,即使你没看过几部新浪潮的片子,但戈达尔、瓦尔达、特吕弗、侯麦、雅克·里维特等这些名字,也总有耳闻。
据《解放报》今日(9月13日)发布的消息,法国新浪潮电影大师让-吕克-戈达尔(Jean-Luc Godard)去世,享年91岁。
至此,「新浪潮五虎将」——特吕弗(1984)、夏布洛尔(2010)、侯麦(2010)、里维特(2016)、戈达尔(2022)均已先后去世,始于20世纪50年代的法国新浪潮,徐徐落幕。

一、名词解释
让·吕克·戈达尔(1930.12.3—2022.9.13),法国导演、编剧和制作人,法国新浪潮电影奠基人之一,现代主义电影代表人之一。1950年进入法国《电影手册》杂志编辑部,开始从事专职影评。戈达尔的电影通常被视为挑战和抗衡好莱坞电影的拍摄手法和叙事风格,对现代电影语言的革新做出了巨大贡献。他也把自己的政治思想和对电影发展史的丰富知识注入电影。他的作品里可以经常发现存在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影子。虽然戈达尔和特吕弗师出同门,但在创作上却是两个极端。特吕弗重视传统,重视观众,在传统与创新、艺术与商业之间小心翼翼地保持着平衡,而戈达尔却是离经叛道、针锋相对,与传统电影势不两立。代表作品有:《精疲力尽》《法外狂徒》《疯狂的皮埃罗》等。
二、创作历程
1.1959年,拍摄了处女作《精疲力尽》并一举成名。影片可以说是对存在主义哲学的一种形象化的图解,在这里,人生的荒谬性和人的行为的无逻辑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影片打摆脱了传统电影规范的禁忌,叙事十分灵活,充满了即兴创作的感觉。影片通过主人公混乱的生活,表现了西方现代社会中精神世界的分崩离析和痛苦绝望。
2.50年代末到60年代中期是戈达尔创作的高峰期,主要影片有《卡宾枪手》(1963)、《疯狂的皮埃罗》(1965)、《我略知她一二》(1966)等。这一时期戈达尔深受存在主义影响,其主题和表现手法呈现出鲜明的存在主义特色。影片大都表现西方社会所面临的强烈地社会精神危机,特别是集中展示现实社会,人际关系和人格心理的荒谬混乱以及激进的。玩世不恭的反秩序、反传统的情绪与思想。
3.1967年拍摄了《中国姑娘》,影片直接表现一群法国毛派青年企图引进中国文化大革命的经验。以此为标志,戈达尔的兴趣由社会学转向了政治,影片也愈来愈成为他的主观意念和思想意识的产物,在电影语言的变革方面走向了极端。
4.1968年,戈达尔和当时法国学生运动领导人让·皮埃尔·戈林共同创立了“维尔托夫小组”,
将创作中心从叙事电影转向涉及直接政治意识形态和意识形态的纪录片和小品文。拍摄了一系列“政治影片”。包括《真理》(1969)、《东风》(1969)、《意大利斗争》(1970)、《直至胜利》(1970)以及《一切顺利》(1972)等。其中《东风》被部分评论家认为干脆就是有史以来最压抑的电影之一。
5.70年代,蛰居于瑞士他自己的实验电影中心,致力于对录像新媒体的探索。
6.80年代,拍摄了《故事》(1980)、《芳名卡门》(1983)、《新浪潮》(1990)等。在这一时期,戈达尔有意向传统靠拢,在影片中注意了叙事成分和情节线索,但依然风格独具,不肯媚俗随流。

戈达尔与《芳名卡门》
三、创作特色
1.政治化的主题表达
戈达尔的电影被认为是最政治化的电影,不仅仅是因为题材和内容的关系,更因为他不但坚持要拍摄“政治电影",而且要“用搞政治的方法来拍电影”,他的中心主题包括金钱、两性、政治和作为表达工具的电影本身。他是一个具有明显存在主义倾向的马克思主义者。
2.疏离性的叙事风格
推翻传统古典叙事,建构现代自由表达的叙事主题与疏离性为主导的叙事风格为达到这种疏离的效果,运用了许多美学、技术上的新观念,使观众在观影时,不断被这些手法干扰,从而保持一种观影上的“美学距离”,不会沉溺在剧情中去与角色认同。
3.跳切式的影片节奏
戈达尔的影片“经常采用跳切“这就造成一种自发性和即兴创作的感觉,也大大加快了影片的节奏。他对于主人公下一步即将发生的动作,不提供任何线索;对造成主人公一系列行为的社会因索和心理因素也不提供任何解释。这就造成了影片中的人物行动在自发地产生,客观生活在自然地流动的真实感,使影片摆脱戏剧以及各种定型了的叙事模式的影响,更加接近生活本身的形式。
4.断裂化的故事情节
他的影片结构断裂粉碎,如万花简一般,不时穿插记录现实(包括海报、漫画、街头纪录片)及剧情片的自由形式,创造了一种突兀、不和谐的艺术风格。
5.互文性与拼贴性
向好莱坞电影经典、电影片段、某些导演及手法致敬;书写的文字和平面、二度空间的海报、报纸、照片等等,用以打断叙事,或作为导演主观介人的注脚。
6.论述性的影片风格
戈达尔用文字及旁征博引的方式,使电影变成一种论述、一种论文,而非娱乐,或个人艺术品味的呈现。
7.间离手法打破幻觉
戈达尔摒弃传统电影的“叙事连续性”和取悦和满足观众的“认同感”,而以革命的影像和观念警醒观众。他采取了将记录片镜头、演出场面、鼓动宣传混合在一起,在互不连贯的画面形象中插入字幕、照片、漫画和动画片,使用象征性的隐喻,哑剧场面,画面与声带的故意脱节,大量画外旁白提问、议论,引用马克思、列宁、毛泽东语录,演员凝神注视着摄影机直接对着观众说话,以及摄影机作为剧情的一个组成因素在影片中出现等破坏性技巧和间离手法,以打破传统的银幕幻觉。

《中国姑娘》
四、代表作品
1.《筋波力尽》
《筋疲力尽》是法国导演戈达尔1959年执导的罪案片,是戈达尔的长片处女作,法国新浪潮标志性作品。影片讲述主人公米歇尔在偷车途中枪杀了警察,成为被通缉的逃犯,最后被警察击毙街头的故事。虽然影片有一个大致的故事框架,但事件与事件、情节与情节之间并没有因果式的相互联系,整部影片像是一堆拼接起来的生活碎片。戈达尔对这些碎片所采取的剪辑方式,也没有按照传统程序,而是像影片中的人物的行为一样,随意地自由跳接,给人-种自发性和即兴创作的感觉,对造成主人公一系列行为的社会因素和心理因素也不提供任何解释。这样使影片摆脱戏剧以及各种定型了的叙事模式的影响,造成了客观生活在自然流动的真实感,更加接近生活本身的形式。

《精疲力尽》
2.《狂人皮埃罗》
《狂人皮埃罗》是戈达尔1965年执导的犯罪剧情片,该片改编自莱昂内尔·怀特的小说《沉迷》,讲述了费迪南德为摆脱沉闷乏味的中产生活,带着女友玛丽安娜来到南方,但二人爆发感情危机,最终酿成血案的故事。戈达尔通过费迪南德这个人物强烈表达了他对于现代麻痹人们心灵的消费文化的极度反感以及对于暴力和生活机械化的极度憎恶。影片叙事类型属于黑帮、犯罪片,但是电影独特的风格特征,使得整部电影脱离了传统意义上的叙事特征,充满了个性化的表达与自我宣泄。
3.《芳名卡门》
戈达尔于1983年创作的影片,改编自法国作家普罗斯佩·梅里美的小说《卡门》,讲述了一个抢劫团伙中的女青年卡门与警察约瑟夫在搏斗中互相产生好感,但之后两人矛盾不断却又彼此纠缠的故事。影片由两条故事线索穿插发展,导演不断插入翻滚的大海的空镜头和乐队排练贝多芬的弦乐四重奏的场面及与情节无关的社会评论、画外音等复杂的叙事手段,着力于探索声音与画面的关系。
五、人物评价
尽管戈达尔有着很大的局限性,但他在电影艺术上的锐意创新的精神却引导许多观众,许多影评家和电影创作者用另外的观点来思考电影。他向他们指出了从格里菲斯到爱森斯坦相继承下来的表现方法的种种束缚,并且指出电影创作者可以用完全不同的语言来表达内容。戈达尔始终不渝地向好莱坞电影美学的霸权主义挑战,力图冲破已经定型了的传统叙事模式,在电影表现形式和电影语言的探索和实验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

瓦尔达与戈达尔(19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