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原1600(鱼鹰社)翻译
战役背景
庆长三年八月十八日,一代枭雄丰臣秀吉在伏见城走完了他传奇而富有争议的一生,享年六十二岁。在其生前他做到了一件前无古人的伟业,即用武力统一了一个陷入内战的国家,并将一个又一个处于交战状态的大名置于他的统治之下。

在织田信长于本能寺被自己的心腹家臣明智光秀袭杀后,丰臣秀吉继承了前者的衣钵,对外声称自己拥有三法师(织田信忠长子)的监护权并开始逐步扩大自己的影响力。如此独断专行的行为自然引起了许多信长旧臣不满(特别是柴田胜家),秀吉被迫向其曾经的战友和同僚开战,那些不愿与他站在同一战线上的人,纷纷遭到其大军的攻伐,甚至连当时已然颇具实力的德川家康也向秀吉称臣,事实上德川家康在小牧——长久手合战中击败了秀吉,但前者仍决心臣服以待天时。


在逐步统一日本后,丰臣秀吉希望就任征夷大将军,但因其低贱的出身很快遭到了公卿的反对,只能转而取得“关白"的封号,不过无论如何,他都是当时日本无可争议的”天下人“,和幕府将军一样,他的任何行为都有强大的军队作为支撑。
至公元1590年,这位年事已高的天下人希望找一个继承人来接替他的位子,因而在1592年秀吉将关白一职让给了他的养子丰臣秀次,并自领一个日后广为流传的称呼“太阁”。
几十年以来,日本第一次实现了和平,而秀吉也为这一壮举激动不已,此刻他的盟友和属臣皆是身经百战的老兵,因此在自负与野心的推动下,丰臣秀吉决心发动一场针对明帝国的战争,其首要目标是占领大明的属国朝鲜。尽管这一计划有些异想天开,但多数大名都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1592年,一支载有13万大军的舰队驶向朝鲜。最初日军势如破竹,几乎攻占了朝鲜全境,但当明军涌入朝鲜时,战局发生了变化,尽管丰臣秀吉又派遣了6万大军前去支援,但战场仍然陷入僵持。
而与此同时,丰臣政权内部也出现了状况,当1593年丰臣秀赖出生时,秀吉与长子秀次的关系便严重恶化了,三年后,秀吉以谋反之名将秀次流放至高野山,并命其切腹自尽。
内部问题消耗了秀吉的精力,加之日军在朝鲜屡屡受挫,因而他派遣了一位使节前往中国进行和谈,并于1596年返回,然而明万历皇帝开出的条件令秀吉无法接受。值得一提的是,当时明朝君臣不清楚日本政坛的架构,竟然册封秀吉为“日本国王”,这等同于亵渎君主(日本天皇)。作为回应,丰臣秀吉于第二年增派了10万大军在其另一个侄子(也是他的养子)小早川秀秋的指挥下开赴朝鲜战场。然而此时的丰臣政权已陷入内忧外患之中,在这样的情况下前线将领自然无法全力作战,终于在1598年,秀吉病倒了,临终前,他召见了德川家康、前田利家、上杉景胜、毛利辉元和宇喜多秀家,他们基本都是百万石级别的大名(一石大约120斤左右,是日本封建时期衡量财富的标准,一石被认为是一个人一年所需的大米量),丰臣秀吉要他们发誓拥立秀赖,并要像侍奉他一样辅佐这个孩子,“五大老”共同执政,并由前田利家担任秀赖的监护人。“五大老”将与秀吉早些年任命的“五奉行”共同执掌朝政,直至秀赖成年。





与此同时,秀吉还下令从朝鲜撤军,他的属臣迅速分裂为两派,一派认为应当坚持战斗,不胜不归;另一派则迫切地希望从泥潭中抽身,当主和派开始撤军时,仅靠主战派的兵力显然不足以维持战线,因而他们也撤军了。此举使得许多大名记恨上了“五奉行”,他们认为这般耻辱的撤退是无法接受的。
接着,1598年,9月15日,丰臣秀吉去世。
为了更好地维护自己的既得利益,家康搬入了秀吉晚年的居城伏见城(事实上当时绝大多数大名都在伏见城建有朝拜时居住的官邸),此举自然被旁人视作篡权与谋逆,或许是因为秀赖年仅五岁,几乎没有执政能力,和秀赖一同居住在大阪城中的前田利家愈发忧心忡忡。
事实上秀吉在生前也对“五大佬”进行了约束,他的遗嘱中有一条便是“五大佬”的子女不得缔结政治婚姻,然而这其实是一纸空文,因为在那个年代,一个普通大名的子女嫁娶都能产生一定的政治影响,事实上,德川家康一直在暗中通过联姻的方式扩大自己的势力。
石田三成是“五奉行”之一,他是一位天生的ZZ家,一直在暗中试图削弱家康的实力,因而,他前往了大阪城想借助前田利家击败德川家康,但是一个人的出现破坏了石田三成的计划——细川忠兴(此人是家康和利长的好友)。细川忠兴私下向前田利长指出,他的父亲前田利家和德川家康是当今最有权势的人,如果石田三成消灭了家康那么便只剩下前田利家统摄朝政,但是后者已然时日不多,而前田利长又过于年轻,很难在ZZ斗争中与三成对抗,相比之下让家康活着才更加符合前田家的利益。前田利长很快被细川忠兴说服,并极力劝说父亲不要与石田三成合谋。

然而,不满德川家康的大名不在少数,他们纷纷要求家康辞职,不过后者并未理会,甚至拒绝与他们会面,这使得局势变得异常紧张;不过,那些反德川的大名并没有足够的力量来对抗家康,也缺乏统一的领导,因而尽管双方剑拔弩张,却都不敢轻易言战。
如此一来,石田三成唯一的选择便是派人刺杀家康,但未能成功。当德川家康的家臣们听说后愤怒不已,纷纷前往石田三成的宅邸讨要说法。石田三成惊惧之下只得男扮女装在趁夜逃出大阪城,然而他的目的地却相当出人意料——伏见城家康的宅邸。
三成恳请家康为他提供庇护,令人感到奇怪的是后者居然同意了。历史学家至今仍然对家康这一奇怪甚至有些愚蠢的决定而感到不解,一个相对可靠的猜想是家康认为杀了三成恐会生变故,而如果三成举兵自己有把握战胜他。因而德川家康令石田三成在自己儿子秀康的护送下回到了他的封城佐和山城。
德高望重的前田利家于同年春季离世,不过在此之前,细川忠兴已经替家康取得了前田利长的支持。伴随着前田利家的去世,秀赖监护人的位置出现空缺,德川家康果断“担起重任”,并搬入大阪城中居住,这一行为自然激怒了许多大名。8月22日,家康收到了越后上杉景胜叛乱的消息。正当他组织大军时,石田三成也开始行动,他联合了“五奉行”以及“五大老”中的三人(前田利长选择保持中立)向家康下达最后通牒并声讨了前者的13条罪状,包括操办ZZ婚姻扩大自身影响,将秀吉身前的居城占为己有等。家康自然不会让步,,双方的大战已不可避免。霎时间,几乎全日本的大名都分为了两派,支持石田三成与丰臣政权的西军,以及效忠德川家康的东军。
事已至此,双方便开始制定各自的作战计划,因为开战只是时间问题。几个月后,一场决定了日本日后200年命运的大决战将在群山环绕的一个小村庄附近展开,而这个村庄的名字,叫做关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