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密关系中的强者思维到底是什么样的?
这个问题让我想到,这两天看到的类似问题。男生凌晨2点买了很多吃的,特意给女生送去。 女生晚上10点做到做好宵夜,等对方来,放到凌晨2点也没吃。 男友发烧,39度2,女友买了水果来看她,但对方不高兴,什么都没说就走了。 我在想,这些行为背后的逻辑和导致的结果。 这样的行为是在满足对方的需要吗?还是更多自我感动的成分?我觉得后者可能更多。 做这件事可能是单纯想对对方好;也可能为了让对方愧疚,在其他点给予自己补偿; 还可能就是一时心血来潮;也会是突然感情高涨,无法抑制特意去为对方做这些。
但这些行为都有一个特征,是更多的活在自己的世界里,而没有照顾到对方的情绪和感受。 根据对方给自己行为的反馈看,自己的行为,在感动自己的同时,给对方带来了困扰。并没有真实的增加关系的连接。 所以我觉得强者思维,首先是有时间、空间和能量去感知、包容、满足对方的需求。 在一段关系里,不只是强调和追求自己的需求,更能照顾对方的需求。在沟通和交流中能同时满足两者的需要,达到一种双赢的局面。 他的自我是宽阔的包容的,有足够的耐心和空间来接住对方。 这个提问让我想到了圣经故事中大卫和歌利亚。又想到了项羽的破釜沉舟,用5万楚军击败了30万秦军的章邯,这个秦国仅次于白起的杀神。 在历史上有很多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战例。当我拿显微镜去观察,发现强弱并不是绝对的,它是一种动态的平衡。 选择基于可能出现的局势,局势是变化的,尤其在战场这么复杂微妙的时刻。风向和速度不对,都会有巨大影响。 强弱,有时甚至是互相转换的,只要你能看到强者的弱点就行。我觉得亲密关系更是这样,没有必须成为那个强者。
因为亲密关系不同于战争,不是弱者必须死,落后就会挨打。亲密关系的美好,有趣之处在于,它是我们感知到爱,增加连接的重要存在。 追求必须成为强者,在亲密关系领域,是不是说明本身就有一些无助脆弱或不安全呢?可能首先要处理的是这部分。 而现实关系是复杂动态的,比起追求强者的态度,拥抱变化的开放者,可能是一个更好的姿势。 其次,面对矛盾和冲突时,能够探索第3条路。两个人在一起,大多数时候利益一致,一致对外,但也有时候会利益不一致。 当面对冲突时,能否探索和发展一条能满足双方需要创新型的路。而不只局限在争吵和冷战中。 不只是能控制和处理自己的情绪,也能够理解和接受他人的情感和需要。用理性的方式处理矛盾,避免对双方的伤害。 我们觉得创新值钱就值钱在这里。在用一种方式改善生活,避免争吵,提高生活质量。 第四,强者一般有明确的目标和计划,会考虑长期利益,并持续行动。 在接触心理学之前,我从来不知道目标和计划这么重要。因为在此前,我的生命好像跟目标计划行动这些没关系,这只是模糊的概念,跟现实没关系。 这些概念只是在我的脑海里,并没有变成行动思考,出现在我生活里,改善生活。直到学心理咨询,系统的研究怎么改变?
中国人很聪明,从来不缺乏能提出正确建议的人。但能把自己的建议变成对方的心智,支撑对方走下去的力量,更进一步,成为能达成的目标。 这是顶级高手,青史留名那个级别的。尤其是最近很喜欢的荀彧,张良,在劝诫,看人,对事方面,算无遗策。 一件事能做不难,但把它做好做到顶级,这都是人精级别的。差距也在这里。 我只是从知道到能做,但真正做好做到顶级,还是一件路漫漫其修远兮的事。 看到强者思维,我第一个联想到的作品叫做《被讨厌的勇气》。 我们遇到的问题,千百年来,亿万哲人在其中留下了自己的思考。 作为后人,我感觉好荣幸,只要选择最好的抄答案就行了。在这方面思想最深刻的,我首先推荐阿德勒。 强者就是拥有被讨厌的勇气。对方的反应是对方的事情,我们要关注的是自己的事情,是自己要成为什么样的人。 自由就是不再追求被认可,你需要的是你内心体会到的那种幸福。而不是苦苦在别人身上寻找到的某种东西。 自己的感受,思想,行为,在自己身上形成闭环。万维钢曾经说过,精英水平的道歉。不会去关注是否能够赢回信任,而是你自己想成为什么了。 生命的意义是成为你自己。 谢谢你的欣赏,期待你的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