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人民的生活水平
2023-03-08 10:23 作者:bili_74898493599 | 我要投稿
斯大林时代,针对当时苏联的国内外处境,苏联制定了以高积累、低消费推进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政策,因此普通民众的生活水平长期得不到明显提升。 赫鲁晓夫时代,苏联与美国展开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和平竞赛”,民众的生活开始有所好转。 勃列日涅夫时代延续了赫鲁晓夫提出的“全民党”、“全民国家”的理论,国内的政治斗争有所缓和,苏联政府更加注重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提供了免费医疗和免费教育,实现了住房福利在全国的普及,租房者的房租也非常便宜,每月只需几卢布,国家大幅报销供热费、电话费和水费。上世纪60年代中期后,苏联很多人都能去黑海度假,或者领着政府补贴在疗养院里休养,这便是苏联模式的福利国家概念。虽然苏联没有多少消费品可卖,但是整体上物价也比较低。与北欧的福利国家不同,苏联的福利政策并没有雄厚的经济基础作为其财政保障,因此造成了70年代末期苏联的经济困难。 苏联宪法为就业提供保障,在全社会范围内几乎消灭了失业现象。勃列日涅夫时代的后半部分被部分学者称为苏联的“停滞期”和“僵化期”,贪污、盗窃和将国家财产据为己有的现象非常普遍,行贿成风,生产效率低下,人民生活水平也由此受到了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