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分钟充满电?手机快充一路“狂飙”真的好吗
大家有没有发现了这点?
自己花了不少钱,美滋滋的买了个带快充的手机型号,结果发现居然电池大小还不如便宜的普通版
结果就是被厂商疯狂折磨,单凡碰上有选择恐惧症的,那就直接崩溃了。
就比如:
1、真我GT Neo5
除了240W快充版本,还有一个150W版本,而240W快充搭配的是4600mAh容量电池,80W版本却有5000mAh容量。
2、Redmi Note 11系列
Note 11 Pro+搭载的120W快充,接近Note 11 Pro的67W快充的两倍,但前者搭配的电池容量为4500mAh,后者却有5160mAh。
3、Redmi K60系列
K60 Pro拥有120W快充和5000mAh电池,K60则是67W快充搭配5500mAh电池
但我就是想问:
为什么240W的不能也用5000mAh呢?
为什么就不能让我同时拥有大电池和快充呢?
在我各种调查研究的不屑努力下,终于发现罪魁祸者居然是这俩元凶!
为啥大容量电池就得是块砖呢?
咱们翻开高中化学书,把电化学章节复习一遍,就基本可以覆盖80%以上的电池原理。
书里面讲的是老的铜锌电池,现在手机中使用的锂离子电池,但原理其实大差不差啦。只是把正负极材料、电解液换换,氢离子再换成锂离子罢了。所以锂电池受限于其化学特性,能量密度已经很难继续提高。
看到这,肯定又有好多小伙伴会问,那更换其他电池材料不久好了?
那么问题来了,想要找到更好的电池材料,这涉及到很多学科以及技术。而且就算有新材料能存储更多电量,第一,还要确保其更安全更稳定,第二,还要确保新型电池价格与目前在售电池价格浮动不大。
所以想要量产使用新型电池,不是轻轻松松就能完成的。
既然电池技术层面无法攻克,手机想要大容量电池,就必须要有更大的体积和重量,但手机毕竟是一个贴身之物,无论出门走到哪,都必须要随身携带,所以需要从续航和体积重量上做一个取舍。
这也就可以理解为什么一些喜欢户外野营爱好者,都会用那种厚重的手机,还不就是因为野外很难确定什么时间可以有电源提供充电,所以在续航和外观上就必然要抛弃外观,不然谁会喜欢随身带个砖头呢。
不然你真的在野外迷路,再碰到手机没电,无法联系,那真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喊破喉咙也没人来救你啦。
好了,那既然电池没办法做大,那为啥加了快充反而还要变小呢?这就得说说第二个原因。
既然电池是由于技术原因,导致电池容量无法突破,厂商为了给自己的手机产品解决续航焦虑的问题,带来更多的卖点,就只能从充电速度上下手了。
快充的好处大家都知道了,我上学时候用的手机,用没电了就要晚上睡觉前充上电,这样才能确保第二天手机是满电状态,要是忘了充电,那注定是要体会一下失联的痛苦了。
而现在的手机,再拿真我GT
Neo5举个例子,240W快充,最快可以达到10分钟充满电。基本上洗漱前插上电,洗漱完就充满了,简直不要太离谱了。
那为什么加上快充之后电池会变小呢,这就得说说快充存在的问题了。
首先要解释一个误区,很多人认为,快充会对电池不好,慢充可以让电池更耐用。NO,NO,NO~上面说过,因为锂离子电池是目前材料电池中有着功率密度更高、体积更小等特点,对于智能手机来说再适合不过了。锂离子电池的充放电,原理上来讲就是锂离子在电池的正极与负极之间的流动,在这一过程中电池的活性物会产生不可逆的消耗。久而久之,电池的性能便会下降,容量也会变低。
拿苹果手机来说
苹果官方的介绍是,电池在正常条件运行下,当充电周期数达到500次时,电量额定容量会保有原来的80%。如果有这样的情况出现,官网的一年保修电池服务有效。
简单来说,就是一款新iPhone,正常的充放电周期是500次。当你使用到500次以后,你的电池容量是总额的80%电量。此时你的电池就不是最佳状态。
第一种:当手机的电量为0时,充电到100%,然后再从满电时候的100%把电量用完,这就是一个完整的充电周期
第二种:我们日常使用手机时,不会每次都刚好是从0开始充电,也不一定是从100%的时候开始用。
此时手机电池有自己计算周期的一个机制,比如,你先从100%用了75%电量,剩余25%时开始充电。又充了75%,开始放电,再用25%就算一个充放电周期。也就是说电池消耗的计算只是根据电量使用和充入的总量进行计算的。不会因为使用的慢充快充就影响电池消耗速度。
也就是说电池消耗的计算只是根据电量使用和充入的总量进行计算的。不会因为使用的慢充快充就影响电池消耗速度。
回到问题上,之所以有快充的手机电池会普遍小于没快充的,其主要是因为手机充电会产生热量,而电池容量大小决定了充电时产生的热量多少。
非快充手机因为充电时间长,所以单位时间功率低、热量低,热量是逐渐积累的,同时也会通过机身逐渐散掉热量。但快充由于使用高功率电流,加快了充电速度,导致充电时间变短,所以单位时间产生的热量就非常大,机身材质无法快速将热量散出,就会积聚在手机内部。
用过搭载骁龙888或者8gen1处理器手机的小伙伴肯定都知道,温度对手机性能的影响有多大。
因为这两代处理器制作工艺较差,导致手机功耗很高,长时间处于高负载情况时,就会持续产生大量热量。
厂家为了确保用户的手不会变成烤肉,就设定了温度墙,当手机内部温度触及温度墙时,就会降低处理器频率,降低屏幕亮度,限制手机的性能发挥,这也就有很多玩家发现游戏突然卡成PPT,其实都和温度有关。
再加上手机如果再使用快充,就会导致用户边充电边使用手机时,手机电池加处理器会同时产生大量热量,分分钟就会触及手机的温度墙,导致性能受到限制。而这个时候,手机的散热做的好不好就变得十分重要。手机尺寸大小确定,内部空间也就固定了。如果决定加入快充,为了防止处理器过热降频,就必然要同时增加内部散热材料的面积,散热面积变大,也就必然要压缩其他零件的占用空间。屏幕,处理器,相机模组,马达,扬声器等尺寸都是很难做改变的,小一点或薄一点对最终效果都会有很大影响,而且就算可以,也不足以为散热片提供足够的空间。
那么减小电池厚度,就成了众多选择中最优解决方案。
好啦,现在到了大家最关心的时刻了,手机如果出现充电快,电池小或者充电慢,电池大这种情况,我们到底怎么选择呢?
要是让我选,目前各手机厂商都可以将快充做到百瓦充电以上,充电时间也都能做到20多分钟甚至10多分钟(某水果手机注意听讲哈)。相差十几分钟我认为已经影响不大,而且这还是大家都把手机用到没电关机后开始充电的时长。
而电池容量相差几百mAh,对用户来说就是能不能多使用1-2个小时,如果在外办公或出去游玩,就可以支撑你在外做更多的事情,而且价格也相对于快充版更实惠一些。
简单来说呢,我的观点就是,如果手机充电时长可以控制在半个小时之内,那么就选择电池更大的版本,性价比更高。
小伙伴们会做如何选择呢,欢迎大家评论区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