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军又一个大项目忽悠不下去了,射程号称1800公里的远程炮下马

大炮的炮弹极限射程能打多远,人类一直以来都很想知道。在早期的科幻作品中,曾经有特殊的大炮可以发射载人的炮弹,直接一炮把人轰上月球表面的情节。但是自从有了炮口高速摄影技术后,实测刚刚出炮口的炮弹的极限速度有多快已经不难。于是现代人发现,无论如何增加膛压和延伸炮管长度,只要还是用常规的火药发射,那么炮弹的极限速度就没有超过2000米每秒的。现代高膛压滑膛坦克炮的弹丸出膛速度,已经基本到了火药推动力的极限;要想超过2000米每秒,那么只能使用加速能力更强的电磁炮了。不过这就是另外一个话题了。而根据牛顿定律知道。任何物体想脱离地球到达包括月球在内的外星,那么必须达到或超过第二宇宙速度,也就是11.2米每秒,等于在真空下每秒飞行11200米以上。

而火药类大炮一次性加速获得的初速度,最高都低于2000米每秒,距离11200米每秒明显差距巨大,因此想用任何传统大炮,把人或者其他物体一次性发射到月球上是根本做不到的。当然不排除未来有超长加速轨道的超级电磁炮,可以直接发射卫星或者载人飞船;因为电磁炮的加速段比一次性加速的火炮长得多。因此终极出膛速度会更快。那么既然当代的任何火炮的炮弹都无法脱离地球的引力,那么一些超远程的大炮,可以把炮弹打到多远的极限距离之外呢?人类在这方面曾经有很多的探索和试验。早在一战期间,德军和英法之间的战线一直维持在索姆河附近,这里距离法国首都巴黎仍然有100公里以上。德国军方认为如果战争不能直接威胁巴黎,就无法尽快地击溃法方的士气,于是就想依靠本国军工的强大造炮实力,

制造出一种超远射程的大炮,可以从战线附近直接轰击巴黎城区。于是在不到一年的时间之内,居然真的造出了一种远射程的超级大炮。这种炮采用多口径的套管模式叠加而成,就是想获得极高的膛压来提高弹丸的初速度,最终达到比一般的同口径火炮更大的射程,但是当时的工艺根本无法生产超长的大口径膛线,于是就在有膛线的一段之外,又套上了一段210毫米口径的无膛线的一个延长段,目的是让发射药提供更长时间的内弹道助推,最终还是提高初速、增加射程。这种巴黎大炮在实战中炮弹出膛速度超过1620米每秒,可以把炮弹打到135公里之外,基本实现了打击巴黎近郊的设计目的。那么135公里的射程,就是全球大炮的最远射击距离吗?其实远远不止。因为随着现代冶金和造炮技术的提高。

当代很多有超长身管的舰炮或者陆炮,把具备增程性能的炮弹打到100公里之外,已经算是家常便饭。因此现代超级火炮的最远射程肯定远超135公里。冷战时期,全球出了一个造炮狂人布尔博士。在美国的支持下,开始了超远程大炮的设计和实践。他们把两门退役的424毫米口径的舰炮串联焊接在一起,并且在加勒比海的巴巴多斯岛上进行多次试射。于是这种身管长达36米的超级大炮就被称为“巴巴多斯大炮”。布尔一行改进发射药,并且采用次口径增程弹丸,在试射中已经可以把90公斤级的炮弹垂直打到了180公里的高空,基本飞出了大气层。其实巴巴多斯大炮的炮弹出膛速度仍然没有超过2000米每秒,但是由于炮弹体量较大,存速能力相对较强,因此可以首次射穿大气层。而炮弹一旦飞出大气层之外,

飞行阻力会急剧降低,再加上滑翔效应,那么这类在大气层之外或者大气层边缘飞行的炮弹的射程会非常惊人。巴巴多斯大炮如果采用一定的射角,那么理论上可以把炮弹最远发射到4000公里之外!当然,这是纯理论计算的距离。预计实际发射,把炮弹打到2000公里之外还是问题不大的。不过超远距离实弹射击,巴巴多斯大炮并没有真正验证过。但是这组超级远射程的计算数据被美国军方得到后,也曾经是欣喜若狂。于是美国陆军就准备搞一个战略远程加农炮项目,也叫SLRC。设定的基本射程为1000海里,也就是1800公里。如果项目成功,那么就不是从索姆河附近可以轰击巴黎,而是从东欧就可以直接轰击巴黎了。由此可见其战略意义。美国海军也对项目很感兴趣,因为如果陆军成功,再引进到大型军舰上,

那么战列舰这种物种就可以满血复活了。虽然计划的很好,但是SLRC项目从2000年代初就开始立项,不断的消耗研发经费,但是项目并没有任何实质性的进展。这是因为布尔博士早在1990年就已经被暗杀,导致其团队早早地做鸟兽散。而巴巴多斯大炮也被扔在巴巴多斯岛上风吹日晒30多年,早已不具备试验价值。这等于美国陆军借着布尔博士当年的项目凭白忽悠了20多年,终于无法再忽悠下去,于是最近宣布可以打1800公里的SLRC项目彻底下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