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席上腐谈》宋末元初 俞琰 (二)

2023-08-06 11:28 作者:三步一颠  | 我要投稿

1 ​ 琵琶有另一个名字叫鼙婆,唐朝诗里面的琶都应该读入声,发音弼。 王昭君怀抱琵琶演奏,那种琵琶是胡人重新改造过的,形状比较小。昭君看到改造后的琵琶笑着说“浑不似”(完全不像的意思),到现在被讹为胡拨四。 2 觱、栗二字,在《豳诗》、《说文》是说“觱作为毕来用”朱晦庵说“筚栗原来的名字叫悲栗,是说这个声音悲壮。悲、觱、毕,三个字发音很相似。” 3 张衡的《四愁诗》说“美人赠我金错刀。”古代的错即是现在的磋。磋(千个反),北方人读错,发去声,南方人读错,发入声,其实是同一个字。 4 须眉,在《荀子》里写为须麇。杨倞注解说“麋与眉是同一个意思,髭须也有写成兹疏的。” 《荀子》里又说“龙兹。”刘向在《列女传》里说“龙疏,火席的名字。”杨倞注解说“兹与髭同一个意思,另有写作须。”龙兹就是龙疏,因为二字读音相近。 5 《郊特牲》说“筦簟之安,而蒲越藁秸之尚。”《左氏传》说“天路越席,越户括反。” 现在在钱塘市场所卖的蒲合,就是越。因为越读为合,音讹了的缘故。 6 柫,指水车的柫,杨倞以为是连枷,枷是打稻子的器皿,不是柫。 7 古时候的承霤,是用木头制造的,用来承接屋檐下雨水的槽,也就是如今的承落。 8 崔豹《古今注》说“长安的御沟称为杨沟,因为上面栽种高大的杨树。”有说“羊沟,因为羊喜欢用角去抵触墙垣,人们挖沟来隔羊去抵触墙垣,所以称为‘羊沟’。” 我以为现在的人因为水沟都设在庭内而见不到了,而说为阴沟,那些在庭外能见到的水沟,称为阳沟。 9 吴人将积薪称为柴。积(音祭)也就是在《周礼天官》中的委积之积,郑玄注解说“委积是牛、羊、豕、米、薪柴和牧草。” 《释文》说“积(子赐反)。”现在讹为祭,因为准备委积日子刚好是为了祭祀而准备。 10 《礼记》说“天无二日”,《孟子》也说“天无二日”,也有如《春秋左氏传》说的“天有十日”,是指十干甲至癸。《列子》说“尧时十日并出”,而《庄子》、《淮南子》也认可列子这样的说法,虽然说是寓言,这不过分吗? 有人说“有两个太阳一起出来在那儿相互打斗,这可是记载在史书上的,不可以说没有。” 我说“不对。所谓的唐朝的乾符六年十一月,有两个太阳一起出来在那儿相互打斗。肯定是太阳刚出来时,水中映着的太阳在摇荡,感觉是上是下还未确定,于是当成两个太阳在那儿相互摩挲。天怎么可能有两个太阳?” 11 ​ 二十八宿里有房日兔、毕月乌,丹书上说“乌月兔,是指日月之交。”《易》以为离为日,阳中有阴;坎为月,阴中有阳。 12 张横渠以为阴阳的精元,互相藏在对方的宅中。 兔子四条腿,汉朝的张衡认为兔子属于阴类,因为是偶数;鸟踩地有三个痕迹,是属于阳类,因为是奇数。 我认为兔子从来就属于日,因为月亮中有兔子,那是月亮受日光照射的光。丹家借用它来比喻神入气中,就如日光照入月亮里,兔子形状在月亮是日的法象,所以丹书有说“月者药也。”于是世俗便以为月亮中的兔子是捣药的,真的是妄语。 现在看数百步之外山上的行人,犹如白蚁那样大小,再离个数十里,连山都看不见了,何况月亮在天上,高高在上离我们有数万里,怎么可能见到月亮里的兔子呢?假设月亮果真有兔子,那这兔子该大到不知道什么样了。 13 张衡以为后羿向西王母求不死药,后来被后羿的妻姮娥给偷吃了,然后姮娥飞到月亮上去了,成为月亮上的蟾蜍。 刘昭一直在夸赞张衡的天文很厉害,但是看看张衡如此说嫦娥与蟾蜍,难道也要承袭前人的荒谬吗? 14 《晋志》说“义和占日,常仪占月,区车占星仪(音蛾)。”现在人们以为月亮中有位妇人名叫嫦娥,因此将日月合称为羲娥,真是荒谬到极点;以为月亮中有妇人嫦娥,妄语;又以为月亮上有座广寒清虚府,这是妄语再加乱说。 15 月亮中有蟾兔桂树的说法,都是瞎说。但在战国时期就开始有这种说法,比如《楚辞》说“夜光何德,死则又育。厥利维何,而顾菟在腹。” 朱晦庵说“菟就是兔。世俗传说桂树蟾光,我已经疑惑很久了。或者人们以为日月在天上,就如两面镜子互相对照,大地在日月的中间,所以日月若出现微黑的地方,应该就如镜子中映照到大地的影子,看着略微有些像蟾兔桂树,绝对不是月亮中真有蟾兔桂树。”说的真有道理,足以破除千年来的疑惑。 16 宋苍梧王指使杨玉夫等候织女渡河,说“见到织女向我汇报,没见到我就杀了你。”杨玉夫于是杀了宋苍梧王。 织女是一颗经星属于万古不移的货,怎么会渡河呢?那是因为丹家运行夹脊之气上升到昆仑顶中,他们称为这是黄河逆流;又将任督二脉称为天河,因为利用牛郎织女来比喻人身体的阴阳交媾。故杜子美的《天河诗》有“牛女年年度,何曾风浪生。”这样的句子。 张文潜的《七夕歌》里以为织女有一夜之欢,才说“犹胜常娥不嫁人,夜夜孤眠广寒殿。”这些都是那帮骚人才士在嘲风咏月,不过是一时的游戏话而已,怎么能当成有这事的理由呢? 织女,星星的名字,怎么可能有机杼之具?武后七夕在宫庭里得到金梭,这是那些宫人在扯淡罢了。就如说真宗获得天书一样荒谬,天有书吗?这是王钦若那帮人在拍真宗的马屁啦。 17 ​ 黄河源自于地上的昆仑山,往东流到碛石,所以夏禹疏导河流时,是从碛石开始。 天河在天上随着天道运转,昼夜不定,怎么可能是黄河的源头呢?李太白有说“黄河之水天上来”,那是李太白以为昆仑山在天上。天河与海是霄壤高下之别,这是划着木筏就能到的吗? 张华在《博物志》说“乘槎入天河,见牵牛织女星。”这是很明显的扯淡。 18 《列子》以为女娲氏炼了五色石来修补天,儒士讥讽他在扯淡。天从来都没缺过口,即便有缺口,怎么可以炼石来补呢?而且天体总是在运行不会停下来,从哪里着手补起?儒士的讥讽实在很真诚。 列子其实不知道五色石,是用来比喻人的五脏之气。这是在讲养生的方法,如果人可以潜神内视,那么五脏之气会聚集到丹田,通过丹田熏烝,到达大脑。 人的大脑就是昆仑,在最上方就像天,补天之说就是黄庭经里面所讲的填脑,经里面说“子欲不死,修昆仑。”就是说这件事。 世俗说“江东采石”,传说女娲补天时,炼五色石的地点就在江东,所以名为采石,这是以讹传讹。 19 女娲氏继承了伏羲氏,后代以为女娲是伏羲的妹妹古时候的圣女,颛顼的母亲。真的是这样吗?而且其丈夫的姓氏是女娲,很像女直国的国名,又比如在《左氏传》有所谓的女艾,在《庄子》有所谓的偊女高,《孟子》有冯妇,难道都是指妇女吗? 20 《书》说“皇天后土。”皇是指大,后是指厚,在古时候后、厚是通用的。杨州后土夫人祠塑造后土为妇人的形象,这非常荒谬。 在《月令》说“其神后土。”注解说“是颛帝的子孙。”在《祭法》“共工氏统治九州时,他的儿子就叫后土,他平定九州,所以祭祀他称为社。”《左氏传》也说“共工氏有个儿子叫句龙,就是后土。”这可能是个妇人吗? 古代称天子为元后,称诸侯为群后,如果后土是妇人,那么后夔、后稷也可以是妇人了? 21 朱晦庵说“如今在祭祀天地山川神明,都是在塑像面前祭祀,这太没有道理了。” 我按照《西汉郊祀志》说法“天地合祭,位皆南向,同席共牢。高帝高后配于坛上西向,亦同席共牢。”这是取乾父坤母的意思,当时并没有塑像。那些山川之神与天地神祗,原本就没什么形像,现在把东岳神塑成帝王形象,塑妇人形象当东岳神的妻妾,那么不知是他娶何氏为妻,还是买何氏为妾? 22 每个地方都有土地庙也称城隍庙,因为它的位置在郡城之下。古时候人们凿土用来筑造城市,要是城市底下无水称为隍,有水称为池。 《易》说“城复于隍。”是所谓的泰之上六,到极处会逆反倒转,成为否之初六,就如城圯,将土又重新填在隍。因为有城市则必定有隍,县无城却称土地庙为城隍庙,凭什么? 23 ​ 《吕氏春秋》说“鲁哀公问孔子‘夔只有一足,你信吗?’孔子回答说‘我们在调整六律来和八音时,一个人足以胜任。’”我个人认为哀公所问的意思,他以为夔是独脚鬼。 有人说轩辕有四个眼睛、唐尧长八条眉毛,这肯定是道听途说不可当真,一般的街谈巷语也都是如此。 《东汉曹褒传》说“章帝对班固说‘尧作大章,一夔足矣。’”这应该是古时候就有的话,和孔子回答哀公的话意思相同。 夔是虞舜时期教导胄子音乐的音乐家,哀公以为夔是独脚鬼,差很多啊!独脚鬼其实是指山魈,来看道家的《烟萝子图》,上面画的山魈连胲一足,所以唐诗描写道“山鬼趫跳唯一足”,怎么可以将夔认为是鬼呢? 24 《孔丛子》说“土石怪夔罔两。”《国语》说“木石之怪称为夔罔两”没有见到说只有一足的说法。在《庄子》中说“夔是一足,他利用趻踔(跳跃)方式行走。”注解说“夔,只有一足的野兽。身子像牛,但是无角,叫的声音如打雷,被黄帝杀了,然后剥皮制作成鼓,敲此鼓,鼓声能传达到五百里远。”太奇怪了! 25 《东汉西南夷》说“狗国是黄帝时期槃瓠的后裔”槃瓠,极为可笑的说法,按照道理来讲可以知道肯定没有槃瓠。 一般道理说不过去的肯定是没有,我们要和明白事理的人讲道理,不可与庸人小孩辩论。大部分讲些奇怪话的人,多数会说是黄帝时期发生过的,愚昧的人以为是真的就信了,可是有学识的人不会去相信。 26 大孤山形状如一只履,小孤山形状如一瓣香,二山所对的是彭浪矶。 现代人以为小孤山是小姑,彭浪是彭郎,说彭郎娶了小姑为妻。江上行船的人家遇到他们的庙,都会致敬。 27 温州的土地神杜十姨没有丈夫,五撮须相公没有老婆,于是温州人便把杜十姨迎来与五撮须配对,二神合住一座庙。 杜十姨是谁?就是杜拾遗啦。五撮须又是谁?是伍子胥。杜甫如果现在能知道这情况,肯定笑着对子胥说“你是相公,我是十姨,怎么,我都成雌的了?” 28 近来我去拜访廉司李裕佥事,说“江陵的北边有个奉甲站,刚开始我不知道奉甲是什么意思?后来去咨询当地的父老,他们说是春申君居住的地方。春被讹为奉,申被讹为甲。” 29 有位从中原来的朋友,他说北方有牛王庙,墙壁上画有百牛,牛王画在正中。我问“牛王是谁啊?”他回答说“是冉伯牛。”呜呼!冉伯牛成牛王了。

《席上腐谈》宋末元初 俞琰 (二)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