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友必学!翡翠进阶知识,色带详解。

翡翠砾石皮壳表面常常会分布一些条带状或不规则斑块状呈起伏不定的带状物,它们可能是绿色,也可能是黑色、灰色或其他什么颜色。蟒带的形状多种多样,大小不一,以不同的绿色出现,为此人们形象地将这些带绿色的曲折起伏的条带状脉体称为蟒带。这些蟒带的形成首先与翡翠原石的矿物成分、结构、构造、矿物排列密集程度、颗粒大小都有密切关系,其次与翡翠砾石形成的次生环境、风化强度等因素也有关系。

在风化过程中,翡翠酥石表面会产生差异风化。一般来说,细粒致密结构的翡翠比粗粒疏松结构抗风化能力要强,翡翠皮壳表面的绿色条带比无色部分抗风化能力强,所以我们仔细观察可以发现翡翠皮壳上凸出的蟒带多是细粒结构的绿色部分。

研究认为,翡翠的绿色条带多是在成岩期后改造形成,这种改造先使硬玉岩变形、破裂,随后含致色离子的热液侵人形成绿色条带。又在后期的应力和热液作用下发生了揉皱和重结品,最终形成一些结构致密、多弯曲的翡翠色带。经验告诉我们,蟒带的形态、颜色、分布、延伸都是判别翡翠绿色变化的重要标志。通常认为,翡翠皮壳上有绿色蟒带出现,可能表明其内部也有色带分布,这是一种好的蟒带。

而凸起的蟒带较周围玉质的结构更为细密,水头更好。而下凹的蟒带表明其质地相对于周围的玉质更为粗疏,或伴有裂隙。翡翠蟒带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色蟒”,另一种就是“种蟒”。如果我们在蟒带上发现松花,则可能成为带子玉。“色蟒”结构致密可以突起,也可能凹下,这可能是含较多闪石矿物或绿辉石等原因造成的,这些矿物会因抗风化能力较差而下凹。“色蟒”多平行绿色分布走向。蟒带是人们判断翡翠内部有无绿色、色浓色淡的主要依据之一。

有人认为有的蟒带还能反映出翡翠内部的质地。翡翠皮壳上质地好的部分风化后会凸出形成“种蟒”。好的“种蟒”多呈条带状凸起的“玉筋”,它们有一定的走向,说明它们的质地更为致密坚实。根据这种蟒带可以判断原石质地的优劣,但不能反映其内部颜色的分布情况。一般来说,黑色蟒带可能是角闪石脉,就是成带状的癣,它们不能表明翡翠内部绿色的存在与否。蟒带按颤色划分有绿色蟒带、白色蟒带、黄色蟒带、黑色蟒带等,按形状划分有带子蟒、半截蟒、丝状蟒、包头蟒、蜂窝蟒、块状蟒等。
1.绿色蟒带。

这种蟒带多数是由构成翡翠的硬玉矿物形成,它们硬度较大,故常呈凸起的条带、丝带、斑块形状产出。当然也有部分其他绿色矿物构成的条带,如绿辉石等矿物,这种蟒带较软,常形成凹]陷条带、坑点状。硬玉绿色蟒带对判别翡翠内部色泽状况意义重大。观察绿色蟒带时要注意区分它们。
2.白色蟒带

白色蟒带形状多种多样,它们在灰白色、浅黄色翡翠皮壳上不容易发现。一般认为灰白色蟒带出现在黑色翡翠皮壳上,则表明其内部可能有色,如果有松花同时出现,翡翠内部出现颜色的把握更大。经验告知,老帕教场口的翡翠研石,皮壳有白蟒出现,那么其内部就可能有色,不过其他场口就不一定了。
3.黄色蟒带

黄色蟒带多出现在红色翡翠砾石皮壳上,多呈网凸r起状分布,颜色为蛋黄色或深黄色。这种蟒带出现表面其内部可能存在绿色。
4.黑色蟒带

黑色蟒带多数是有翡翠的杂质矿物组成的,其实它们就是呈带状分布的黑癣,有可能形成癣夹绿的现象。注意它们对内部的质地和颜色都可能造成影响。
5.带子蟒

这种蟒带缠绕翡翠皮壳一圈,它们可能宽窄、起伏基本一致,也可能不同。如果其外形似拧紧的绳子,人们称其为蟒紧,表明其内部色泽较好。如条带蟒上带松花,表明其内部更有可能含有绿色。
6.半截蟒带

应该说半截蟒带也是带状蟒带的一种,只是它没有沿翡翠皮壳表面绕缠一圈,而是只绕了半圈或大半圈。如果这种蟒带上分布了松花,那么其内部玉质存在绿色的可能性就很大。如果带状蟒带更短,像毛笔一画,就可称为一画j蟒,其内部绿色分布多不及带子蟒和半截蟒多。
7.丝带蟒

这种蟒形如细条丝状,在翡翠砾石皮壳上呈丝带状分布,多不会连成一片。这种蟒带的内部的绿色也呈丝状分布,表里一致。
8.丝、条、点蟒

这是一种集丝、条和点为一体的蟒带,它们同时分布在一块翡翠皮壳表面上,如果有松花存在,则表明其内部可能存在较好的颜色。
9.包角蟒

这种蟒带可分布于翡翠皮壳全部表面,也可能集中分布在翡翠砾石的一角,后者又称包头蟒。这种蟒带上如有松花出现,则可能内部为满绿。
10.蜂窝蟒

蜂窝蟒就是蟒带分布凹凸不平,形如蜂窝。其实它们有时凹坑较大,深浅不一,形状不同,呈一窝一窝的密集分布。这种蟒带上如有松花,则其内部出色率高。
蟒带还有块状蟒、荞面蟒、松山蟒、鼻涕蟒等。一般说来,若翡翠砾石表面有带松花的蟒带,则其内部多有颜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