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清华”典读中国|文学史专家孙明君带你跟随《庄子》逍遥游

道家思想是古代著名的思想流派之一,庄子是其中神秘而有趣的代表性人物,品读《庄子》便是读懂他的关键。在本次“人文清华”讲坛联合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发起的“典读中国”活动中,清华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教授孙明君将带领大家品读《庄子》,走进庄子的内心世界。
《庄子》:一首绝妙的诗
闻一多曾这样评价庄子:“古来谈哲学以老、庄并称,谈文学以庄、屈并称。他的思想的本身便是一首绝妙的诗。”

《庄子》,是战国中后期庄子及其后学所著道家学说的汇总。因唐代后尊庄子为南华真人,因此《庄子》亦称《南华经》。

全书分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1篇,共33篇。从“道”与“德”的内涵和践行切入,引申出庄子的生死观、天人观、养生观、政治观、处世观。

庄子的文章,想象奇幻,构思巧妙,瑰丽诡谲,意出尘外,乃先秦诸子文章之典范,对后世影响深远。鲁迅先生评价庄子文章:“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

时代虽然在变换,但《庄子》中的思想精髓不会过时。以当代视角去解读《庄子》,体悟先圣的思想境界,是一种身心慰藉。


孙明君,1962年9月生,1995年6月迄今在清华大学中文系任教,现任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党委书记、清华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教授。在清华开设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古诗歌研究、老庄研读等课程,先后出版《三曹与中国诗史》《汉魏文学与政治》《两晋士族文学研究》等专著,编写《中国古典诗歌品鉴》《老庄读本》等教材。1999年获得清华大学青年教师教学优秀奖,2006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08年“中国古典诗歌研究与赏析”课程获得北京市精品课称号,2013年专著《两晋士族文学研究》获北京市第十二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2015年被评为北京市教学名师,2019年专著《南北朝贵族文学研究》获得北京市第十五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
课程简介
孙明君教授曾编撰《老庄读本》教材,并发表过一系列解读《庄子》的论文。世人对庄子多有误解,误认为庄子是悲观消极、利己主义、虚无主义,不适合年轻一代接触。孙明君教授则认为,庄子表面看似潇洒不羁,实则内心饱含对天道的热忱、对世人的体察。
在他看来,庄子是“噙着泪水向世人微笑,彻悟之后不放弃坚守,失意文人的精神导师,空前绝后的诗坛哲人”。
本次“典读中国”活动,孙明君教授将带领大家品读《庄子》。
课程简介:《庄子》的核心只是道吗?《庄子》是消极的吗?逍遥等于自由吗?齐物等于平等吗?从对《庄子》的多种误解入手,进行辨析和讲解,阐明《庄子》的道论和德论。并对《庄子》内七篇进行重点解读,带领大家认识庄子的生死观、天人观、养生观、政治观、处世观等。在疫情下,帮助大家获得心灵的安静。
6月23日“典读中国”大型直播,敬请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