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明朝处于“小冰河”时期,三百年前的中国,到底有多冷?
地球的整体气象一直是影响着人们的生活环境的,在步入现代社会的今天,我们依旧无法整体了解整个气象,只能通过大概的预测而判断当日天气。古代人就自不必多说了,他们一切几乎都听天由命。
古代人由于物资缺乏,在气象紊乱的时候便开始不知所措。在中国的境内,共出现过四次“小冰河”时期,每一次所带来的灾难都是巨大的。在这段期间朝代多次变迁,最终“小冰河”时期过去才得以缓和。
而明清时期也是中国境内最后一次“小冰河”时期,在这段期间据说十分寒冷。那么300多年前的中国究竟有多冷,难不成就像东北三省一样滴水成冰吗?

小冰河时期是什么
在了解明朝有多么冷之前,我们还是先来了解一下这个特殊的名词——“小冰河”时期。比起专门毁坏植被动物的冰期而言,“小冰河”时期要相对温和一点,但也足够人们喝一壶了。
历史上所经历的几次小冰河时期无不是导致全球气温下降,甚至危害到了农作物的生长环境。在古代人们基本靠天吃饭,高额的税赋压的普通百姓家里没有多余余粮,一次天灾往往饿孚遍野。
小冰河时期所导致的气温下降,则是让很多人当场被冻死。与现在便宜的棉衣不同,以前的人们是穿不起这种的,他们唯一能做的就是用自己的身躯去赌命,可是严寒又怎么是单薄衣服能够抵御得住的呢?

所谓物以稀为贵,群众的需求决定了市场物品价值的走向。在这段特殊的时期里,棉花的价格一路飙升,一些御寒的物品价格也在纷纷上涨。这给了本就不富裕的穷苦家庭,更加糟糕的环境。
面对这种天灾,朝廷压根就解决不了这个事情,只能放任事态发展。这也就给了很多被压迫的底层人民更多的勇气去反抗,他们想要去搏一个属于自己的未来,而不是被外力击倒,因此这段时期战争不断。
明朝灭亡真相
整个明朝时期发生小冰河时期的具体年份根据专家估算,应该是在1650年到1700年之间,这一段时间恰好处于明朝末年。在这一段期间气温大幅度下降,导致很多粮食颗粒无收。

又恰逢连年大旱大寒,根据历史资料统计,明朝的人口至少锐减到了原来的一半之多。每一天对于明朝的百姓来说都是极为寒冷的,但是具体有多冷呢?据当时的资料表示,长江区域大面积冰冻。
长江区域一般来说是不会被冻上的,它不是死水,而是奔腾不止的活水。南方地区就更加离谱了,南方地区由于气候暖和,并不会像北方地区一样会下雪,但是在明朝即便是广东地区也连着下了很久的大雪。
根据资料记载,“江南诸府大雪连四旬,常冻饿死者无数。”
就连温暖如春的江南都遭到了大雪的侵蚀,那些本就严寒的北方地区更是古代人无法抵御的,饥寒交迫之下,不少人死在了这次天灾之中。

在当时明朝地区,各个地方都覆盖着厚厚的积雪,不仅寸步难行,也难以种植任何植物生存。以前的劳动人民更是时常没有饭可以吃,渴了就只能喝一些雪水,饿了也只能硬扛。
无法得到粮食的灾民们开始流离失所,荒漠的土地随着天灾频繁出现而变得荒漠化,逼迫黄河开始改造。而黄河的改道又对周边的地区造成了更进一步的冲击,洪涝灾害每年都会发生。
很多了解明朝历史的人都会把明朝的灭亡归功于是小冰河时期的出现,这场不可避免的天灾导致了明朝最终结束于崇祯帝。这种说法有一定的道理,但是不完全对,天灾固然是明朝灭亡的原因之一。

但是并不是能让明朝彻底灭亡的原因,受灾的也不仅仅只有明朝地区小冰河时期所影响的,范围是全球的。同样在明朝时期的草原部落却还能够挥军南下,侵略明朝。
所以说到底还是因为明朝的统治出了问题,朱由检在接过明朝统治者的担子的时候,这个国家就已经摇摇欲坠了。天灾只是进一步加重了明朝的毁灭,让这个山河破碎的国家进一步衰败。
新型作物出现
也正是因为这种极端的天气,北方游牧民族根本没有办法狩猎,或是种植一些植物来生活下去。极端的寒冷迫使这些游牧民族南下入侵,清朝的满族人就是因为自己的地区过于寒冷,才想着要进攻明朝。

当然比起前面的三次小冰河时期来说,明清的这一次小冰河世纪要相对轻得多,明代时期由于多次与外国进行贸易往来,外国的一些耐旱受冻植物也引进了中国,例如红薯玉米和家里经常可以看到的土豆。
也正是这些作物,能够顶着小冰河时期倔强生长。这才让明清时期的人口锐减数量得到缓解。在之前东汉末期,据户籍记载一共有五千多万人口,可是等到战乱结束晋国建立以后,已经只剩下一千多万人口。
而明末时期因为从南美洲引进了辣椒等抗寒耐寒作物,人口锐减数目已经是比其他几个时期要少的多了。但是这些作物也是在清朝中期开开始慢慢大范围的推广。

这时候或许有认识的人就会好奇了,难道天灾面前朝廷就不会管吗?朝廷确实有在努力发放救济粮,但是这根本就是杯水车薪,明末朝廷内部本就混乱,救济粮到底到了谁的手上还是一个谜。
百姓基本上就只能喝着一些掺杂着石头沙子的粗制粮食粥,朝廷有在努力拯救这些灾民,但是他们也根本无法控制大规模的灾祸。没有现代技术科学的加持,任谁来到这个朝代都只能是一个死局。
300多年前的明朝,在用他惨痛的人口锐减数据,警醒着后人:天灾是无法避免的,能做到的只有是尽量控制灾情扩散。虽然说人定胜天,但是对于一些自然发展的规律也不应该漠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