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从春秋到战国:基于iPhone14反思apple手机定位路线

2022-12-26 15:54 作者:分号斗萝  | 我要投稿
{"ops":[{"attributes":{"class":"normal-img"},"insert":{"native-image":{"alt":"read-normal-img","url":"https://b1.sanwen.net/b_article/424362026ca065f7018c982a48b4feb860d2d160.jpg","width":1080,"height":2145,"size":510039,"status":"loaded"}}},{"attributes":{"header":2},"insert":"\n\n"},{"insert":"前言 "},{"attributes":{"header":2},"insert":"\n"},{"insert":" "},{"attributes":{"header":2},"insert":"\n"},{"insert":" 从11开始的iPhone的成熟数字系列定位非常独特。很多人习惯将其称呼为标准版,将它拿来与其他厂家的旗舰对比以揶揄调侃。不过,如果从苹果产品定位的流变角度来说,数字系列商业价值的维度并不与今天的其他厂商一致,我认为直到iPhone14其路线也是成功的。不过,不可否认的是,这种定位随着苹果设计的延伸也遇到了瓶颈,原因当然是产品体系的划分与市场反馈出现了冲突。那么,怎么看待苹果的数字系列呢?笔者认为还得从苹果6s一代那个时间段说起。\n\n数字系列为何诞生"},{"attributes":{"header":2},"insert":"\n"},{"insert":"\n"},{"attributes":{"class":"normal-img"},"insert":{"native-image":{"alt":"read-normal-img","url":"https://b1.sanwen.net/b_article/cc3ec3a3473c9413c2ec20ff51a2eab68a361a4d.jpg","width":1080,"height":607,"size":201822,"status":"loaded"}}},{"insert":"\n   6系列一代发布在2014、2015年,那个时期的手机市场可以被称作“春秋争霸”时期了。尽管被数码圈和苹果爱好者吐槽,但6一代在中国市场取得了巨大的商业成功。凭借ios团队强大的适配,芯片和系统流畅度的加持以及影像差异化优势的树立,苹果从很多程度上超越了它的商业定位。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从6一代起,苹果面临着来自自身的挑战,也面临着来自外部高端(三星、华为、荣耀)的竞争和中低端(htc,小米,魅族,vivo,oppo还有其他)的竞争:从外部挑战来说,苹果的设计语言被安卓系统所效仿,智能机的迅速普及趋势使得苹果产品占据的市场定位之外空白被各厂家迅速争夺;从自身挑战来说,苹果曾经经历了从4s到5的设计大跨越,然而6一代基本已经将乔布斯时代手机在各项领域功能理念的延伸发挥到很高程度,于是在6这一基础上苹果面临着两个问题——对自身功能理念的继承和延伸、对创新成果要求的市场回报给予商业决策上的上探诉求的完成度。对前者,直到2017年x的一声炮响才证明了苹果的品牌底色,对后者,7一代支持的p3广色域和色彩管理,以及媲美三星工业设计的外型工艺与设计,也是某种程度上的证明。而产品路线,作为一个成熟且持续运营的产品创新品牌立足市场之本,体现着商业决策与创新成果要求市场回馈的平衡点,是apple对创新成果要求的市场回报给予商业决策上的上探诉求的完成度问题的解决思路的一个重要体现。但产品定位路线的问题,却在6一代以后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n   为了解决以上两个问题,苹果做了很多,但在iPhone11以前没有取得很好的效果:例如在2016年上市se机型,但却很快停止在官网销售,直到20年才开始重新上市se型号。\n\n"},{"attributes":{"class":"normal-img"},"insert":{"native-image":{"alt":"read-normal-img","url":"https://b1.sanwen.net/b_article/b96baca8500248a93c2c046b312161e772cf7d38.jpg","width":1903,"height":1080,"size":336685,"status":"loaded"}}},{"insert":"\n\n\n 同时,苹果也无法避免自身标准与plus产品定位在各家打出差异化手牌的竞争面前渐渐丧失优势的事实——来自三星的嘲讽、安卓系统的进步,以及影像、大屏、充电速率、续航、信号被相继对标,在这种过程中,苹果除了参与“内卷”并上探价格探索市场与创新成果的平衡外,还要作为一个成熟的商业公司,尽可能下探产品价格,以争夺中低端市场,如此一来,标准版的定位同时回应着两种定位是不现实的。而苹果也是在这种商业探索中遇到了失败,典型的例子就是x和8划江而治的“弃卒保帅”和xs“捅破万”定价策略遭遇的挫折(虽然和苹果二把手安吉拉的产品理念脱不了干系)。而xr,是苹果开始做数字系列尝试的起点,虽然初期销售不佳,但随着价格下调,最终逆风翻盘。于是,介于标准版与旗舰定位的数字系列,作为苹果的“标准版”又区别于se产品线,应运而生。\n"},{"attributes":{"class":"normal-img"},"insert":{"native-image":{"alt":"read-normal-img","url":"https://b1.sanwen.net/b_article/2afb7b2d02eb253321ba650ba51b0a0a2bcd5bfd.jpg","width":1915,"height":1077,"size":420353,"status":"loaded"}}},{"insert":" 从xr开始,每一代数字系列都不同程度上成功地达到了了市场定位回应消费欲求和创新成果两项要求的平衡点,而数字系列之下的se系列则承担着调和苹果市场定位的作用(以及实现环保再“赚钱”的作用【doge】),但由于对供应链的“节省”以控制成本以及调和创新实践到成熟落地上市的时间差,使得每一次数字系列都充满着矛盾,不过这矛盾与其说是阉割带来的问题,不如说是旗舰的问题同样体现在数字系列上:11继承了xr的数字理念并形成与旗舰同样的设计语言,影像上取消了两倍变焦镜头,开始从设计到软件一体化延伸苹果计算摄影的道路,采用同样的A13型号(虽然残血)但却与旗舰一同没有解决双层主板的散热问题而继续沿用,而后面的旗舰与数字系列同样沿用;12采用与旗舰相同的5G和超瓷晶玻璃面板,但重量则大大减轻,部分弥补了11厚重而易碎的缺点,采用与旗舰同样的设计语言,但抛弃圆弧边框而注重解决耐摔问题的保守设计举措,在友商集体内卷的盛况中显得捉襟见肘,加上日常实用功能的缺失,使得这一代数字系列依然饱受争议;13进一步跟随旗舰完善了设计语言,缩短刘海元件,保持轻量化,同样具备电影效果模式,使用A15芯片,解决了续航发热等等日常痛点,成为数字系列在过去两年又一个成功的范例。加上厂商遭遇的火龙肆虐、三星摆烂与华为的遭受制裁,与此同时,从2016年发布第一代se开始中断四年的se也延续8的设计,从2020年开始也开始重新生产,并得到市场的积极反馈,苹果旗舰、数字以及真正“标准版”se三系列的定位路线,几乎在13这一代达到了空前绝后。\n"},{"attributes":{"header":2},"insert":"\n"},{"insert":"数字系列成功关键:二位一体与角色差分"},{"attributes":{"header":2},"insert":"\n"},{"insert":"\n"},{"attributes":{"class":"normal-img"},"insert":{"native-image":{"alt":"read-normal-img","url":"https://b1.sanwen.net/b_article/3dca832ea5d2b78def35c4ff1a39470b7b9a0734.jpg","width":1080,"height":2150,"size":407086,"status":"loaded"}}},{"insert":"\n   不难发现,每一代数字系列的定位与旗舰,就像是主体与影子的关系,而这一代数字系列,也始终让位于上一代的旗舰。他们各自取得的商业成功,首先是取决于旗舰创新的成功,但不可或缺的则是后者:数字系列与旗舰保持二位一体——即设计语言的基本统一以及角色差分。我们可以发现,每一代数字系列相比于上一代数字系列,不仅很好地继承了数字路线得到升级,还作为数字轻量化的定位,在旗舰与上一代旗舰之间很好的地填补了创新成果要求市场回报与消费欲求之间的差价那段空白。11延续xr设计,相比xs使用了LCD屏,但影像的硬件基础大大提升;12相比11具备了与旗舰相同级别的屏幕,拥有了5G,但主打轻量化和坚持个性化设计语言,与11pro形成数字与旗舰的区别;13具备了12pro所不具有的电影模式,但影像仍主打轻量化,没有12pro上先进的传感器位移防抖模组,却也借助刘海缩短等,实现了设计语言、功能上的区分。这就是角色差分。\n"},{"attributes":{"class":"normal-img"},"insert":{"native-image":{"alt":"read-normal-img","url":"https://b1.sanwen.net/b_article/a10803befd2ac7f011bae4e8a129bfe25a524c4e.jpg","width":655,"height":582,"size":212409,"status":"loaded"}}},{"insert":" "},{"attributes":{"header":2},"insert":"\n"},{"insert":"再现“丢卒保帅”,是必然还是偶然?"},{"attributes":{"header":2},"insert":"\n"},{"insert":" 然而这次的iPhone14与14plus,由于旗舰灵动岛的设计是外化而突出的,虽然14仍然坚持着数字理念,但小修小改微增的设计,不仅扮演了2017年丢卒保帅中8的角色,最终还是因为设计与旗舰不统一,背离了旗舰与数字为枝叶的定位,在商业上又一次再现了丢卒保帅的商业举措。并且plus的定位又冲击了上一代的13pro max设计,背离了二位一体但角色差分的一贯性,加上目前13、12的仍然在售,使得14具有数字冲击旗舰的架势的同时,又达不到数字与旗舰一贯的设计统一,如同在消费者的消费欲求上频繁擦边一样,不能不说令受其数字理念潜移默化得到教育的消费大众产生了疑惑。所以,二位一体与角色差分,就是苹果数字系列能够和旗舰并驾齐驱的保证,也是其达到过去许多年以来消费者消费欲求、消费心理的保证。在新的定位尚未借助苹果建立起来一前,iPhone14这种定位,在消费者心中显得诚意不足,很大程度上能说明苹果这次产品与市场定位理念的背离。\n   不过,在数字定位之下,我们可以看见苹果近年来的大胆之处——开拓小屏数字系列mini;继续保守生产产se系列,借此一窥苹果的商业实践,我们不难发现苹果给数字系列上大屏几乎成为必然。不过,即使商业性成熟如苹果,苹果在近十年对基于市场差异化的产品定位路线探索道路仍然不是一帆风顺的,例如xs销售与自家xr的冲突,mini系列没有达到市场预期等。事实上,手机作为目前与平板、笔记本电脑、手表并列的移动端产品形态,其市场定价策略与其他产品形态是有一致性的,而其一致性有一点就在于:无论如何创新,在乔布斯所开创的移动交互格局尚未被打破前,产品的设计与创新基于理念的延伸与格局的限制,都有固定的逻辑,市场定位是要服从这个逻辑的,而大众消费者总是服从于服从这种逻辑的市场定位——除非遭到一个来自类似“三体”形态的冲击并被打破。因此,14创新力略显不足与定位的尴尬,从数字定位上来看,源自于苹果商业定位上对数字系列的不成熟探索,而从客观情况去分析,14的状况也是基于品牌的商业属性与创新底色,和传闻中明年ultra系列对产品定位的进一步划分趋势,对自身产品定位探索与创新成果实践投产时间差的保守运用所导致的。\n"},{"attributes":{"header":2},"insert":"\n"},{"insert":"小结:谁来破局"},{"attributes":{"header":2},"insert":"\n"},{"insert":"\n"},{"attributes":{"class":"normal-img"},"insert":{"native-image":{"alt":"read-normal-img","url":"https://b1.sanwen.net/b_article/1bad0df60077ce71f36217a140210739596fce30.jpg","width":1080,"height":1985,"size":116797,"status":"loaded"}}},{"insert":"\n 我们可以看到,在平板上,苹果的刀法以及市场定位划分的成熟,在手表上的商业实践与创新成果移植手机也非常成功,多种创新成果的交叉实验到实践也暗示着苹果对市场定位背后消费心理、上探商业决策以回应创新成果要求市场回报诉求等运作规律的谙熟。不过随着骁龙的回归,以及ios统治力的削弱,很显然,2023年对于iPhone来说会是竞争极其激烈的一年,也是苹果应对市场竞争下其产品市场定位极有可能重新洗牌的一年。se会不会上小而美的设计语言,数字系列会不会沿用灵动岛设计的同时做更多本土化优化,pro系列还会上哪些强势升级与创新,传闻中的ultra系列是否会扮演那个类似于“三体”文明对人类冲击并打破自己现状的角色,我们拭目以待。\n\n\n\n"}]}

从春秋到战国:基于iPhone14反思apple手机定位路线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