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潜艇特种作战战术和工具简介

2022-10-25 11:09 作者:冰封之龙  | 我要投稿

最近几天,欧洲平静的海面下发生了波涛汹涌的斗争,从油气管道到输电电缆,再到承载着网络信息的海底光缆,都在一个月内遭到不明人员破坏,给欧洲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由于这些海底基础设施位于数十米乃至于上百米的海床上,为了确保安全还有多道防护层,进行这种破坏只可能是乘坐着特种潜艇进行破坏的特工。那么,咱们今天就来认识一下,当代潜艇能够如何进行水下特种作战。

潜艇特种作战的历史

早在100年前,潜艇被发明并加入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各国就敏锐的捕捉到它在特种作战中的强大作用。从一开始,潜艇就担负起敌方水域的侦查和破坏港口,实施布雷的行动,但是这只是潜艇在渗透和破坏工作的开始,狡猾而残忍的人类,正不断开辟潜艇袭击的新局面。

一战英国陆军元帅基钦纳伯爵是被潜艇击毙的最高级将领

谈到基钦纳,中国人或许有些陌生。但提到苏丹战争的马克沁机枪战术,那就是很多人都知道的事情了。这位基钦纳,正是在苏丹战争时使用马克沁机枪大规模屠杀当地武装,并在几年后的南非布尔战争中,开创了种族集中营的罪魁祸首。在他于1913年担任英国陆军大臣后,不顾议会阻挠,利用职权私自开始了征兵和采购武器,但后来一战爆发证明他是正确的。由于此人心狠手辣,同时足智多谋,德国人对其恨之入骨,决定除之后快。但是此人在英国位高权重,出入有重兵保卫,如何斩之?德国人一直无法得到机会,直到他们和一个布尔人的复仇者接上头。

基钦纳是布尔人痛恨的战犯,此人在布尔战争开创了臭名昭著的“集中营”和三光政策
弗朗兹·杜肯,为复仇成为了德国间谍

在英国-布尔战争中,总人口只有不足50万人的德兰士瓦和奥兰治共和国,有2万多人在基钦纳的集中营因虐待和疾病死亡,包括了弗朗兹·杜肯的多位亲人。在亲族和国家之仇的影响下,杜肯也加入了布尔人的军队,并成为军官,领导游击队抵抗英军。但是由于英军势力庞大,他战败被俘,被押送到百慕大,但是他凭借出色的口才笼络了监狱的女佣,通过女佣搭上一艘德国船只,逃亡美国。在美国,他混了个纽约先驱报的记者身份,但是实际上他仍然为了复仇,成为了德国潜伏在美国的间谍之一。

一战爆发后,杜肯被美国报社派往英国,对第一次世界大战进行报道。在这个时候,他得以从很多英国高官嘴里获取很多德国人关心的重要情报,某种程度上,这还是英国人“主动”告诉他的,因为英国人认为他们有把握把美国发展为他们的盟友,因此对他们认定必定成功的计划不加任何隐藏。这一年,他终于得到了自己的宿敌——基钦纳的动向,为了商讨让沙俄尽快发起进攻,基钦纳准备秘密搭乘巡洋舰,去沙俄和尼古拉二世谈判。

这真是天赐良机!既然基钦纳在英国国内难以下手,但是基钦纳一旦到了海上,那么就是风雨飘摇的一片孤舟,只要德国人知道他在哪,就不难弄死他。于是,杜肯从德国间谍那边得到一身礼服,冒名顶替了随同的一名沙俄贵族,混到汉普顿号巡洋舰上。然后以沙俄贵族需要和本国保持联系为名,他获取了巡洋舰的航行路线图,并隐蔽的发回德国。德国人立即派出U-75号潜艇,前往奥克尼群岛,在狭窄的水道布上水雷。1916年6月5日晚上,自以为高枕无忧的汉普顿号开过水道,撞上水雷,基钦纳来不及逃生而沉入水下,而杜肯早就第一时间藏在了救生艇甲板上,只待爆炸,就放下救生艇逃亡,由于动手迅速,他和其他十来个人成为全船600余人中仅有的幸存者。在侥幸逃得一命后,他返回美国,继续作为德国人的间谍服务。

杜肯的间谍生涯一直持续的了二战爆发。虽然他侥幸躲过了著名的埃德加·胡佛的搜捕,但是没想到在大洋彼岸的德国本土,却发生了告密者。一个本来被德国人发展的德国间谍,却在前往美国之前在美国大使馆自首,成为了双面间谍,之后埃德加·胡佛如获至宝,以此顺藤摸瓜把杜肯抓住,把他送入美国二战为日本人,德国移民准备的集中营,解决了德国在美国盘踞数十年的情报网,这使得德国人不由得气急败坏,在日本袭击珍珠港后,决定以潜艇再次对美国展开报复。

1942年6月14日,德国人发动了帕斯特里欧斯行动。这次行动很像十年后败退台湾的国民党反动派发起的“空投特务”,利用潜艇派遣一支特务分队去美国本土,携带大笔现金和炸药,密谋在美国搞破坏,袭击目标包括美国的犹太人,美国水电站,桥梁,火车枢纽等等。但倒霉的是,如同1939年那个在德国出卖杜肯集团的事情又爆发了,一个德国特务在上岸后就火速向FBI自首,于是德国人的计划“出师未捷身先死“,直接化为泡影。

看来,搞秘密行动,只靠金元是赢不了的。

冷战至今的潜艇水下博弈——特种潜艇,深海潜航器和无人艇

如果说一战到二战时期大部分的潜艇破坏行动仍然是基于人的足智多谋的话,随着核潜艇和高科技通讯设备的引进,冷战中美国和苏联的博弈,才真正是进入到了现代水下特种作战的新局面。在现代的水下对抗中,产生出了一系列先进的水下作战利器:

1、特种潜艇

苏联865型钛合金特种潜艇

1984年,苏联决定开发一种专为了水下秘密行动的微型潜艇,这就是865比拉鱼型潜艇。这种潜艇只有30米长,300吨排水量,但却有高达300米的潜深,而且通体采用钛合金制造,可以有效避免被磁探仪探测到。这种潜艇最核心的结构就是上部“龟背”中的任务载荷,在水下展开舱门后,可以从2个鱼雷管大的滑轨上放出2艘微型潜艇,也可以发射鱼雷和水雷,从而执行秘密行动。当然,除了这种可以独立潜航的小型潜艇外,苏联还开发有“子母潜艇”,可以挂载在更大的潜艇上,渗透到敌方海域活动。

BS-64特种潜艇母船,前身是德尔塔4型弹道导弹核潜艇

苏联解体后,根据美苏裁军条约,俄罗斯最多只能保留6艘德尔塔4型弹道导弹核潜艇,这意味其中1艘必须废除核打击能力。因此,俄罗斯将K-64号核潜艇改为BS-64号09787型特种潜艇母船,搭载特种潜艇活动。

BS-64下方可以连接特种微型潜艇

根据规划,BS-64可以搭载多种任务模块和微型潜艇,而它能够配备的最有名的微型潜艇,当属Losharik。这种潜艇极为神秘,一直到2019年AS-31那次大规模火灾事故后,才逐步为人所知。

AS-12的结构想象图,和2019火灾的AS-31是同一型号

Losharik核潜艇作为BS-64(09852别尔哥罗德号也可能搭载)的子潜艇,可谓是世界上最小的核潜艇之一。据外界猜测,这艘潜艇的内部结构和我们熟悉的任何潜艇都不一样:它采用球型串联耐压壳和外部长水滴形外壳的独特双壳体结构,这种设计能让它轻松下潜到连K-284“共青团员”都难以触及的5000-6000米的海底,同时由于搭载了核动力系统,它并不像“蛟龙”那种深潜器一样面临能源和氧气有限的问题,可以持续在深海作业很久,而且在必要时还能以30节速度高速逃逸。正因为如此,该核潜艇从2003年诞生后就一直处于绝密状态,而且操纵人员都是俄罗斯海军和科研行业的精英——这一点在2019年事故死亡14人(其中7人是海军上校,3人海军中校,2人曾荣获俄罗斯联邦英雄称号)后,普京立即返回料理后事就看得出。不过,由于火灾破坏严重,该潜艇已失去任何修复可能,在反应堆处置后,计划于2025年报废。

2、核潜艇搭载特种任务舱

相比于直接设计制造昂贵的专用核潜艇和子母潜艇,在常规核潜艇上搭载特种任务舱显然是更高性价比的选择。美国作为水下特种作战最多的国家,早在冷战时期就大量运用了特种任务舱进行各种水下破坏,而冷战后美国的特种行动有增无减,并将大量的核潜艇作为特种行动专用潜艇,如美国2003年服役的“吉米卡特”号核潜艇,就是在海狼级核潜艇上加长30米,容纳一个巨型的任务舱段构成的特种潜艇。它也因此成为美国历史上最大的攻击性核潜艇——但并非是最大的特种任务潜艇。而最大的特种任务潜艇,当属俄亥俄级核潜艇改为巡航导弹核潜艇后的密歇根号核潜艇。

美国最大的攻击核潜艇——SSN-23吉米卡特号
SSGN-727密歇根号,在改为巡航导弹核潜艇后也加装了特种分段
伊朗在军演时拍到的密歇根号核潜艇在波斯湾以潜望镜深度航行

有人会认为,用俄亥俄级核潜艇进行特种活动会不会太大了?其实,在2021年,伊朗就拍摄到在波斯湾以潜望镜深度航行的密歇根号核潜艇,巨大的任务模块和围壳舵在湛蓝的海水中清晰可辨。作为一艘满载排水量接近2万吨的巨舰,在平均深度不足40米的波斯湾都敢下潜到潜望镜深度活动,可见美国人对于它操作的自信心(当然美国也在这里撞过几次)。

美国核潜艇在冷战时从事了大量的隐蔽作业,最常见的隐蔽作业自然是尾随苏联核潜艇和水面战舰。在1970美苏对抗进入白热化后,几乎任何一艘苏联的核潜艇出港后都会被尾随,这使得苏联不得不开发了“疯狂伊文”战术行动来摆脱尾随的美国潜艇,双方也多次发生碰撞,大部分是苏联潜艇吃亏,因为紧急转弯时往往是它的肚子被美国的船头撞击,不过幸亏没造成沉没事故。

1968年3月,美“锯鲛”号核潜艇在关岛附近同苏联太平洋舰队“574”号柴电导弹潜艇相撞。美潜艇被撞伤,苏联潜艇沉没。

1968年10月,在巴伦支海苏联北方舰队一艘核潜艇同美国潜艇相撞,苏联潜艇被撞伤后驶回基地。

1969年11月,在巴伦支海美国“小鲨鱼”号核潜艇同苏联北方舰队核潜艇相撞,美潜艇反应堆区受到撞击。

1970年6月,美国“隆头鱼”号核潜艇与苏联“回声-2”级核潜艇相撞。事发地点在苏联勘察加彼得罗巴普洛夫斯克海军基地外海,当时苏联潜艇修理后正在试航,与跟随的美国核潜艇相撞,腹部严重受损,快速掉深,侥幸得以生还,而美国潜艇指挥塔则被摧毁,靠自身动力返回了珍珠港基地,并在指挥塔发现了苏联螺旋桨的残骸。

1971年3月,美国“鲟鱼”级核潜艇在距苏联海岸17海里处撞上苏联潜艇。

1974年5月,美国“青花鱼”号核潜艇在堪察加半岛阿瓦恰湾入海口附近撞上苏联太平洋舰队战略导弹潜艇。

1974年11月,在北海美国“詹姆斯·梅秀松”号潜艇在水下同苏联潜艇相撞,两艇差点沉没。

参考资料来源:澎湃新闻

而美国潜艇最有名的一次破坏,就是在苏联海底电缆布设窃听器的事件了。1969年,美国获得了苏联正在鄂霍茨克海布设海底电缆的情报。由于苏联远东大部分是未开发区域,而且除了勘察加半岛外大部分在日本形成的第一岛链内,因此为了突破美国和日本的封锁,苏联将战略导弹核潜艇基地设于勘察加彼得罗巴普洛夫斯克。但是该城市向内地无任何的公路和铁路连接,无法和位于海参崴的苏联太平洋舰队和位于伯力的苏联远东军区通讯,所以只得在鄂霍茨克海布设海底电缆。然而,鄂霍茨克海又是知名的海洋渔场,有大量的渔船在此活动,因此拖网船很容易就破坏海底电缆,于是苏联在此开辟了一个军事禁航区,放置浮标来标明海底电缆的地点。于是美军立即在1972年派出大比目鱼号潜艇,搭载深海潜水员模块出港,直扑浮标而去,在深水区放出携带了氦-氧混合气瓶的潜水员,将5米长的“常春藤之铃”的核电池窃听器安装在电缆上,就这样苏联糊里糊涂就被美国偷走了很多涉及到核潜艇部署的核心机密。美国虽然准备了50年的核电池,却没想到不到十年就被内鬼出卖,导致窃听器被苏联捞走放在博物馆中羞辱美国。原来,美国因为情报优势,在1979年核裁军会议中轻易知道了苏联底牌,这使得苏联觉察到泄密事件,于是花钱收买美国内鬼出售情报,最终这个价值50亿的窃听计划,被苏联以5000美元(一说35000美元)收买的内鬼破坏掉了。

考虑到此时此刻美国正以100万美元买走苏联所有的飞机雷达和地面雷达情报,看来再坚固的堡垒都会被内部突破啊。

大比目鱼号核潜艇(SSGN-587)最开始是美国发射核巡航导弹的核潜艇,后来改为特种潜艇,代号更为SSN-587

3、无人潜航器:

随着光纤技术和UUV技术的发展,如今潜艇渗透和特种行动的装备库日趋丰富,无人潜航器也成为了如今热门的特种工具。

相比于载人潜航器,无人潜航器具有巡航距离长,下潜深度大,隐蔽性好,工作时间长,不怕牺牲等诸多优势,更适合进入危险海域作业。通过无人潜航器,核潜艇和常规潜艇可以在更远位置操控秘密行动的进行,遇到敌人反侦察手段时,也可通过迅速抛弃无人艇,避免自己被抓住。

结语:水下的博弈是大国竞争的重要战场

海面上的宁静不代表海面下暗流涌动。核潜艇的活跃,能够在如今高度发达的海底信息网采集到大量事关国家安全和国计民生的重要情报,美国也早已将海底光缆的窃听和破坏当做核潜艇的主要工作。同时,上述案例也告诉我们,就算是有再好的工具,在人性的影响下,堡垒都有从内部被攻克的危险,所以必须要做好保密工作,和风险的隔离机制。

潜艇特种作战战术和工具简介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