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智慧:文化自信
子张问:“十世可知也?”子曰:“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 子张问:“十代以后的社会制度和道德规范可以知道吗?”孔子说:“商朝继承夏朝,改动了多少,可以知道;周朝继承商朝,改动了多少,也可以知道;以后的朝代继承周朝,即使百代,同样可以推测。”
子张问:“十世可知也?”子曰:“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孔子认为虽然不知道朝代如何更迭,社会制度和道德规范如何演变,但历史的承袭必然是逐渐演变的,商朝继承夏朝,损益可知,周朝继承商朝,损益可知,以后的朝代继承周朝,即使百代,同样可以推测。 虽然世界历史中也有文明突然消亡,但中华文化却能延绵不衰,这其中汉字的功劳很大,汉字是表意文字,将意思置换成形状来表意,因为每一个文字都有其意义,所以只要看一个文字就能理解想要传达的意思,即便十里不同音、百里不同俗,但通过文字书写依然能够沟通,历史和文化也以汉字为载体传承。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哲学是人生哲学,是做人的伦理道德、做人应该怎样的哲学,由此衍生出统治阶层的民本思想和普通人的人定胜天思想,这两种思想共同作用,推动了社会制度和道德规范的演变,朝代如何发展和更迭,取决于民心所向、众望所归。 孔子对中国文化的传承充满自信,因为无论科技如何发展,社会制度如何变化,只要人性不变,基于个人的人生哲学就依然适用,中国文化也因此不会断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