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对中央发行1万亿国债的用途做曲解是荒唐的
一、公然曲解中央发行1万亿国债的用途,新华社发布的信息很明确,国债的使用范围。
二、可能是知识水平不够,这次发行国债主要是对社会短板进行兜底应急的,防止地方政府在财政困难时期对社会短板进行连坐的,引起恶性循环的。解决地方政府的财政困难,仅靠财政金融政策是不行的,一万亿放进去,连付半年的财务成本都不够。
三、从解决方政府的财政困难,包括地方债和公共支出等问题,还是要创新,作为宏观来讲“钱”不是问题,“钱”背后的事才是问题,钱不能调动资源,促进发展是问题。
首先是公共财政支出要优化。
1、当期,从收入方面,存量资产税负问题要解决,姚院长说现在房地产下行不是时机,恰恰错了,现在房地产行业聚集的资本已经自身难保,既得利益集团最大阻力已经没有了,地方政府也已经把土地财政透支到了几十年后,对于人民来说,能实实在在提升房地产居住质量包括社区和套内的人居环境,增加一些必要成本也是可以的,这些直接收之于民并用之于民的税负,收支层级要尽可能的低,可以探索到社区自治环节。从支出方面:一要压缩地方政府的层级,取消市级代管县权利,取消乡镇级政府完全政府功能,仅保留服务和发展功能,可节约行政成本30%,二是要扩大县的规模,合并小县,扩大乡镇的规模,合镇并村,再可节约行政成本20%。
2、未来,要全面推进社会事业支出改革,改革目前财政支出一次低效循环的模式,采用为人服务经济的循环模式,用最小的财政资源取得最大的发展成果。
在地方政府公共财政优化后,再来用经济的方法解决的地方债问题。
地方债是一体两面,对应的是有资产的,如果把资产盘活,地方债就成了优质融资。
1、面向未来,智能社会的到来,要成立智能社会基础设施建设的央企,将一家通信央企,东数西算资产,一家卫星导航通信,一家港口集团,一家矿业集团,一家航运集团(含内河),面向一带一路的货运资产,再加上收购地方政府的高速资产,城市快速路资产等,形成资产超过2万亿的新央企,主要承担面向智慧社会的基础设施建设。这样就会直接盘活地方政府手中的重资产,地方债流动性增强,有了投资价值。
2、面向为人服务的经济,大家知道人的消费是相对分散的,需要一定的人口集中度和基础设施配套,比如一个乡镇的教育、养老、育儿、医疗、文化、艺术等美好生活需要。这些以前更多是以社会事业支出的形式,是一次循环,财政资源利用效率很底,如果构建有效的为人服务的经济模型,目前在乡镇、街道等面向居民的重资产也流动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