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从金钏儿与晴雯之死看宝钗与黛玉的生死离别观

2022-09-15 13:45 作者:今天也是平凡的上班族  | 我要投稿

宝钗算得上全书中受误解最多的人物,金钏儿之死一事中也时常被诟病为内心冷漠趋炎附势。然而在晴雯之死一事中宝玉作诔文时,黛玉也是说说笑笑,未曾表露出对晴雯之死的伤心与同情,能否证明黛玉也是内心冷漠之人?显然对二人评价如此天差地别太双标了。钗黛二人都经历过至亲离世家族败落,这在二人身上留下了深深的烙印,这种烙印在二人面对金钏儿晴雯的死亡时表现得十分明显。

于黛玉而言,双亲的死给她造成的一个很明显的影响就是喜散不喜聚,父母的死亡已经足够让她看透世间生死离别的无常,故而她本能的时刻做好了离别的心理准备,不为相聚而乐,而离别也就不太会令她泛起悲伤的涟漪。晴雯之死虽令人伤怀,但在黛玉心中时时刻刻都做着伤怀悲情的准备,此时对晴雯之死的悲伤反倒不会那么明显了。

曾经看到过不少解读与二次创作描写黛玉之死,描述黛玉死前对宝玉是如何挂心,死前是如何伤感,这是我十分不认同的。黛玉是泪尽而死,已经偿还了对宝玉所有的情,就不会有什么挂怀。对早已看透生死离别的黛玉而言,当自己要与世长辞时,必然是决绝而毫无留恋的,所有拖泥带水的伤感描述对黛玉这个角色而言都是败笔。

和黛玉相比较,宝钗有母亲与兄长相伴,要幸运许多。然而母亲的软弱和兄长的无能又让她不能不忧心为他们筹谋,这就注定宝钗在父亲死后绝对不能长久沉溺于悲伤,因而宝钗建立起的生死观即是放下对逝者的执念,转而去关怀生者。她的这种观念在金钏儿之死一事中表现得十分明显,对她而言,连父亲的死她都已经放下,金钏儿之死自然是无法撼动她。

宝钗这种生死离别观在脂批中也有印证,宝玉出家之后,宝钗是虽离别亦能自安,无法扭转之事不去强求,而去关注眼下能改变的事,这是宝钗的生死离别观念在其结局上的印证。


从金钏儿与晴雯之死看宝钗与黛玉的生死离别观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