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仿形意临:明宣宗画猫,乾隆画兔子,这一波终究输了

2022-10-07 15:06 作者:作家方晓莉  | 我要投稿

“仁宣之治”当中有名的皇帝,朱瞻基,喜爱绘画,也喜欢养猫。


(朱瞻基坐像。)


他绘有《花下狸奴图轴》、《壶中富贵图轴》、《仿元王渊五狸奴图卷》、《仿宣和笔耄耋图轴》、《仿宣和笔宫猫图卷》和《猫轴小横披》等狸猫图。

其中,《花下狸奴图》据说借鉴的宋徽宗画猫技法(作品成于1425年),而在《吴越所见书画录》中提到:“此卷乃仿宣和,得生动于规矩之中,夺造化于神情之际,遂与徽宗如出一手。”

(《花下狸奴图》)

可以注意到:明宣宗对自己画猫,除了独立创作外,说明的是“仿作”:仿,说明是有一定水平的,至少是技法方面。

(我曾经见过有人的高仿之作,实话说非常遗憾,我见过仿画的,仿书法的,都是高仿名家之作,也有伪作冒充名家的,不但民间有的,有的博物馆所藏,也有明显的漏洞,惜我分身乏术,暂无时间说明。

仿作或者赝品,有的是为了保护真品,但现在很多是为了赚钱,也有人情之作,比如某个朋友想撑撑门面,找你来画或者写,然后用对方自己的名字,你无可奈何……但是,这种事情,也明显会让人“高看一眼”:这一眼,就是人品的低劣了。所以这类人作品,也会相对不值钱了。

至于其他古董赝品等,也会涉及到绘画和书法,基本上漏洞也都比较明显。一般古玩的考证是跟历史息息相关的,也跟创作者,有很大关联。)


明宣宗对自己的技法,还是比较自信的,所以可以独立创作,然后参照名家之作,然后画出来,叫“仿”:仿是建立在一定的基础上,尤其是技法。

但,乾隆(不好意思,上次也写过他,盖章狂魔,比如王献之《中秋帖》,全文22个字,他盖了八十多个章,而且古今中外名家书画,据说当时内府的古代书画,基本上都被他的盖章“怼”过:有称他常用印章500多枚,拥有的数量达到1000多枚。),可能在这方面,不是太有自信,比如画兔子!


(王献之,《中秋帖》,原为五行三十二字,后被割去二行,现仅存二十二字。)



(爱新觉罗·弘历,画像。)


乾隆曾经画过兔子,但他可不敢像明宣宗一样,说是“仿”,毕竟会有点滑稽,也不知道为什么,我也并没有找到他所“临摹”的沈周杂画原作,目前能够在网上上找到沈周画的猫,倒是有一幅《猫图》(一般古人的画名,不一定是他们自己起的。),是存于沈周的《写生册》中,相传这是他六十八岁时,写生的。

不知道为啥,我倒想起了唐伯虎,唐伯虎一生绘画当中,给他老师王鏊作过多幅作品,比如《王公出山图》(《王鏊拜相图》),还有《长松泉石图》(王鏊七十大寿的时候,唐伯虎送上,当时还作了《七十寿序》与《寿王少傅》的七言律诗。),唐伯虎绘画,一般是敬人。

而明宣宗和乾隆,大概趋向于物。


(唐寅,《王鏊拜相图》)


那么,乾隆绘画风格到底如何?……你们看一下沈周在《写生册》中画的猫。

不知道乾隆是否从此画当中有所领悟?——————还是我们以前也没见过沈周杂画的原作?……但总之,乾隆自称自己是“临摹”,所以写的是“临”(当然,“临”和“摹”是有区别的!前者重意,后者重形!)。

一般说明是临的,比如沈周临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就说明是“心慕手追”,这指的是“背临”(不是对照着呈现,而是记住那种用意,将其呈现)。


(黄公望,《富春山居图》)




(翰墨云桥,《“摹、临、仿”的区别?》)


且看沈周为纪念他的“乌圆”所画的图,曾作诗怀念这只走丢了的猫:“忆昔乌圆状虽小,爪牙棱棱威比屋。堆床图籍任纵横,所贮淆核无不足。”(来自:沈周,《失猫行》)满遗憾的。

我也不清楚为何猫会走失,我小时候家里也养了一只猫,也不知道跑到哪里去了。真奇怪。

(沈周所画的"乌圆"。)

不少人在纷纷嘲笑,乾隆你画的是啥?……先看乾隆画的兔子。



(乾隆,《弘历临兰石兔子图》,现藏于故宫博物馆)



(乾隆,《弘历临沈周杂画册》,现藏于故宫博物馆)


这两幅都是乾隆所临!


他没有底气跟明宣宗朱瞻基一样,自信地告诉大家:“我是仿作!”

绘画这个东西,除了写意之外,有时候也重形,形的把握不了,比如技法不够成熟,那么,可能乾隆也试图“另辟蹊径”!


所以你看乾隆画的兔子,实际上他也下过一番功夫。

(我不清楚他是否从沈周画猫或者画其中当中得出觉悟:绘画,眼神很重要!)


所以,乾隆画的兔子,多多少少,有点逗比。


沈周画的猫,有一点沉思的意外在内,也有点好奇。(不知道为啥,感觉倒是符合沈周的表情?猫肖主人?……哈哈。)


至于乾隆,他的个性也不必说了。除了风流倜傥,我个人感觉这个人是一个比较喜欢新鲜事物,好奇心比较强的人。兴趣爱好比较广泛!

所以他笔下的兔子,看上去非常生动。



他画的兔子,不管是用墨“少”的还是“用墨”多的,总而言之,透露着一股机灵劲儿。

萌萌哒之外,也显示出,主人的无措:我无能为力了。


其实,他倒也画过其他动物,比如“梅花鹿打架”:


(乾隆,《多禄图》,为母亲祝寿。)


别说,现实里,看起来还挺像的!



至于他在人物像中,倒也有仿的,比如《弘历仿赵孟頫罗汉像卷》(现藏于故宫博物馆内)。


由此可见,绘画是一门功夫,技术上,熟能生巧,则为“仿”,功夫不到家,还是“临”。

(当然,仿作未必比临作高明,临是写意,应该是更高明,但在用形上,如果水平不到家,那也还是“临”而已。)


临在意上比仿要高明,但要真正下苦功,用形上的仿,还是要力求还原不说,也要画的像才行!

这都是功夫。


当然,真正独立原创,是直接了解形,也体现意,都是双全的,那就远超过仿与临了。

而仿与临的用意,也在进一步体现道意,说明真实,而表现出创作者想要表现的内涵与内容。

一句话:还是下苦功吧!……



参考资料,除了以上文章所提的作者及其文章外,另参考作品:

1,古今历史拾遗,《明朝皇帝也成“猫奴”,不仅撸猫,还边撸边给猫画像》;

2,东方国学,《沈周也吸猫?》;

3,橘猫读史,《盘点中国古代的“猫奴”皇帝,江山美人皆不爱,只爱小猫咪》;

4,文明杂志,《狸奴画影——中国历代名画中的猫》;

5,艺术画廊,《要火了,这只文物兔》;

6,书法屋,《“盖章狂魔”--乾隆皇帝》;

7,封面新闻,《换个角度看乾隆⑥|乾隆画的画好不好?甄嬛:有你这份孝心就够了》;

8,古越品艺轩,《乾隆在《多禄图》中就画了梅花鹿打架图,果然艺术源于生活》等。

(如有其他参考资料。或是平时所感,不一一举例说明,非常感谢。)

(如遗漏之处,也可提醒我,感谢。)


仿形意临:明宣宗画猫,乾隆画兔子,这一波终究输了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