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特”级航母被迫营业:前往欧洲威慑俄罗斯

文/行走斯图卡
乌克兰闯下“大祸”,用无人机袭击了克里姆林宫,俄乌局势陡然升级;俄罗斯发誓要进行“相应的回应”;这也意味着,俄罗斯可能会将乌克兰政府高层纳入打击目标。同样,俄罗斯也没有放过美国,直言华盛顿是袭击事件的“幕后元凶”,副外长里亚布科夫警告说“美俄已经到了冲突的边缘”。
在这样的背景下,华盛顿认为需要在欧洲有点东西来“镇场子”,但很快就发现一个尴尬的问题:如今美军在欧洲方向没有航母战斗群。尽管美国海军在账面上拥有11艘超级航母,但实际上大多数都在大修或等待大修,能够实战部署的数量很有限,同时还要满足多个方向上的需要,尤其是在西太平洋。
当“布什”号航母在4月底完成为期6个月的战斗部署、从地中海返回本土后,美国海军手里就没有了堪用的航母,但眼下的局势又迫使美军认为,至少应该部署一艘航母,于是“福特”号航母在本月初启程前往地中海,开始了它第一次正儿八经的战备巡航。
从此前的公开信息来看,这次“福特”号航母有点“被迫营业”。今年早些时候,五角大楼发布了2022财年的《年度武器测试报告》,其中关于“福特”号航母的表述并没有比上一财年更加乐观,不仅弹射器等主要设备的可靠性有所降低,而且“影响作战效率的重大缺陷”,由原来的4个增加到了5个;受此影响,“福特”级航母二号舰“肯尼迪”号的交付日期,也被推迟一年;美军要求船厂方面进行更多测试,以解决潜在的故障问题。
在2022年的时候,“福特”号航母进行了首次战斗部署,主要目的是为了发现舰船是否还存在之前没有暴露的故障隐患;在52天的部署周期里,一共进行了1250架次的舰载机起降,平均每天24个架次。对比一下,中国海军山东舰这次在西太平洋部署了17天,舰载机起降达到了610架次、平均每天36架次。从理论上说,弹射起飞型航母的舰载机出动效率,是要高于滑跃起飞型航母,而电磁弹射的初衷就是为了拥有更高的效率,结果搞得“福特”号航母还不如“山东”舰,证明它的装备可靠性远没有达到“尼米兹”级航母的水准。
在这样的情况下,美军还是不得不出动“福特”号航母前往地中海。尽管从过去一年多来看,俄罗斯海军在地中海不会有什么过激行为,“福特”号航母也不需要执行什么危险的作战任务,它的首次战备巡航将会是一场四平八稳的“海外旅游”;但美军将这么一款还没有做好准备的航母,部署在了“准一线”的位置,直接参与到大国对抗的前沿,侧面反映出华盛顿的地缘野心,正在逐渐超出美国军事能力上限的现实。
前些年,美国海军在亚太海域出现了几次“航母空窗期”,华盛顿非常焦虑;好不容易保障了亚太地区的航母部署,欧洲也开始出现“空窗期”,真就是“摁下葫芦起了瓢”。与此同时,频繁的战斗部署将会影响海军水兵的日常训练,如果美军继续透支水兵和舰船的部署周期,很可能还会出现前些年因为疏于训练和管理导致撞船等事故频发的状态。
随着新兴市场国家的崛起,世界上的热点地区只会越来越多;华盛顿自诩“世界警察”,让美国大兵和装备疲于奔命;一根弦绷得太紧,迟早有断掉的那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