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33岁生日(负能量的碎碎念
今天是我33岁的生日。
让我最开心的不是各种生日礼物or红包or蛋糕,而是——二淅下周一就开学了。
回望2022这一年,一把辛酸泪。
2、3月份口罩各种封控,4、5月婆婆和公公身体接连出问题,6、7月日子刚恢复了一点点常态,到夏天直接干旱到公司限电,9月又是口罩封控,10月为了带娃离职了,一边做外包,一边在咖啡店半全职,一边带进入一年级的二淅,再之后口罩爆发了,再之后解封了,再之后全家老小从上到下阳一场……
天灾人祸各种波折,告别正儿八经的职场、尝试全新的行业,不再有老人帮忙然后家事都得自己操心……几乎全新的生活状态本身就需要很多调整,但偏偏赶上二淅进小学——我真的没想到这是最重的一记打击。
开学遇上口罩,网课两周。从第一天上课老师们提的要求和“自愿完成”的“学习建议”,就已经让人有了很不好的预感。
其他区的朋友早早提醒我,我们区是除了五城区外教育最卷的,但是等到正式开学,卷得飞起的一年级生活仍然完全超出了我的想象——不用担心,二淅适应得很好,偶有波折但大体是不错的,部分领域甚至拔尖——但为了让孩子能安然地适应环境,家长真的要付出太多太多的东西……
从每天的各科作业到各种活动的配合和准备,再到明明是死宅社恐却被拉进家委会为各种事宜奔波,明明讨厌交际却必须和老师家长们做到至少表面的和谐……在个人和孩子之间反复拉扯的时候我还天真地安慰自己——放假了就可以让二淅去老家玩耍,至少一年能歇两次三个月。
然后真的放假了,三门主课的“学习建议”word垒了几页,还没来得及崩溃紧接着就是体育老师发来“运动建议”:从周一到周五,每天不一样的运动*4,兴趣班的作业相较而言都是小事了……
前一天还在和我叨叨,放假了就赶紧把二淅送回老家的妈妈,在看完我整理好的作业清单之后直接放弃了,一个半月的假期,除了过年那几天,周中8点起,周末9点,然后开始守作业,早的话午饭前能结束,稍微有点不顺利,就到了下午一两点。
这样的情况下,还要顾及小朋友的营养、户外、玩乐、劳逸结合、性格——我做不到对孩子放任自流,但也不想让二淅这么小就失去很多小孩子应该有的快乐——最后的结果就是,孩子她爹要去上班的周中,死宅30+年的我居然要勉强自己带孩子出门玩耍与社交……
一个根本不喜欢小孩子的人要扎进一群孩子里,还要和各种参差不齐的家长们不失礼貌地闲聊。
——这是什么人间酷刑。
等到春节终于可以全家一起回老家,抱着我们这卷法并不是常态,也许退一步就海阔天空的心情去问了下老家的家长们,然后简直惊呆了我——
孩子他爹所在的小县城,教育基本上算崩了。有条件的孩子小学就往市里送,而只要你不想让孩子去职高,5年级开始就得开始联系外地的初中……能拿到最高奖学金的孩子一年开销也要2W+,差一点的没有奖学金一年5W,更差一点的,你给钱学校也不收了……
看着别人初中高中六年直接烧掉30万,然后连上本科都悬——我第一次感受到了在成都有房有户能免费读公立是多么幸福——所以,有机会参与卷也是福报么?
而我老家的县城,资深老教师的亲戚直接翻出教育局出的指导文件让我抓紧,原话是:按现在的卷法,二年级开始就会有孩子听天书掉队,三年级开始就分层,四、五年级如果没抢救回来,孩子大概率直接废——当下,甚至已经不再给孩子“醒事晚”的机会了。
我忽然就懂了,为什么有的朋友事业发展明明一帆风顺,可孩子三年级开学没多久就直接辞了职——这就是软肋么?
就此认命地继续卷,终于熬到马上开学,然后今天,老师又在群里布置了开学前的作业。
带着二淅一项项完成的时候我忽然想到:1、2年级要养学习习惯,3、4年级是分水岭,5、6年级开始折腾初中,然后初中面对的就是五五分流比高考还残酷的中考……
一转眼就是近10年,我怕是真的要就此告别职场了?
忽然就觉得,有一点点悲凉。
倒也不是全然糟糕。
经济上至少短期没什么压力,和孩子他爹感情也依然让人安心,二淅每天都会带来些快乐,学校有很多麻烦事儿但也有好事情,家里亲近的老人都身体健康,妈妈不用再来帮忙带娃之后,在老家把生活搞得很滋润……
——但偶尔还是会觉得,我怎么会过上这种生活呢?
那些我用了许多年才具备的能力、拥有的人脉、得到的认可,甚至我现在还在坚持做着的文字相关的外包工作,是不是最后都只能长长久久地搁置蒙尘,也许再也没有用武之地了——真是,很不值得。
——虽然我也知道啦,决定生孩子的时候就明白,这事儿是不能算得失的。
前几天带二淅去兴趣班的时候,逛了下书店。
看完一本书之后,逛到了自己之前从未care过的一个区域,那里的书,讲的都是些“没什么意义”的东西。
收纳、清洁、家常菜、早餐、煲汤、品酒、咖啡、香水、编织、手工、插花、绿植……
我曾经觉得这样的东西都是有钱有闲的人才有功夫琢磨的高端爱好——那天却忽然,有一点懂得了。
我甚至有一瞬间,幻想了一下,等二淅长大一些,不再那么需要我之后,我是不是也会培养一个类似的爱好,聊以打发无尽的长日——然后觉得,一阵恶寒。
那时候就觉得,不管是心态还是工作生活的状态,自己都得做一些调整才行了。
于是借着生日,立个Flog吧。
事务上:
既然已经是妈妈了,虽然心有不甘,但依然要做好身为家长该做的。我尽力托举,至于她能走到哪里,就看二淅自己了。
而作为一个主力顾家的家庭成员,可能关注的重点确实就得偏向家了。说实话我在这方面欠缺挺多,今年得摸索着补一补。
再来就是,身为并不想就此消磨掉自己的个体,今年打算在外包之余,不以赚钱为目的地多尝试些自己想做的或者新的东西——大学毕业之后,倒是也难得有这样的机会了。
心态上:
想试试能不能更好地看待养孩子的过程,不把它当成不得不完成的事务,而是当成不断减少的、和孩子朝夕相处的时间。
也想试试从死宅的壳子里往外稍微探索一下,用最近看到的诗来说:借助书本阅读去理解世界,就像是借助一捧水去理解汪洋——也许我应该趁机,去看看更多不一样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