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勤智资本汤大杰:专注生物医疗,做赋能式投资

2022-10-27 10:47 作者:融中财经  | 我要投稿

2015年,48岁的汤大杰站在新的人生路口。要么继续在深创投做副总裁,目光所及稳定光明,要么重新开始,从零做起,他选择了后者。


在结束深创投之旅后,他决定创办一家专门投向医疗领域的投资机构。“一方面能赚钱,另一方面还能帮助别人。”
 


时光荏苒,今年10月,恰逢勤智资本成立7周年。从毅然创业,到30亿规模;从小步快跑的专项基金,到多只集合基金落地;从经验主义的判断,到行业研究的深度认知……勤智资本在生物医疗行业走得更远、更深。


秉承“原创投资,价值投资”、“与产业团队共同创业”、“空间+产业+基金” 的投资理念,已经走过7年的勤智资本迈入收获期,康方生物、亦诺微、亚虹医药、菲鹏生物、荃信生物、创响生物、三迭纪……勤智资本的投资清单上,出现了大批优质的龙头项目。


通过不断深入的行业研究,勤智资本已经建立起自己的医疗投资生态圈。
 

01

小步快跑,投资生物医疗


回到勤智资本创立的这一年,双创之风吹得越发热烈。项目、资金都开始向着模式创新的TMT等行业刮去,彼时医疗投资还在坐冷板凳。当时的关键词还是“互联网医疗创新”,市场上大批帮助患者挂号的医疗项目快速拿到资金,并如雨后春笋一般成长起来。


以新药研发为方向的投资,如同嫩芽破土,处在早期的艰难阶段。


但另一方面,2013-2014两年间,汤大杰接触了大量海外归来的科学家群体,他们有着相似的标签:年龄在50-60岁左右,都有着70-80年代公派出国留学背景。彼时,金融危机的影响让美国为首的国家,纷纷降低对生物领域基础研究的投入。反观国内市场,创业氛围正浓,这一批人有专业实力,又有大企业研发销售的经验,回国创业的浪潮下,汤大杰敏锐地意识到,医疗投资的机会即将到来。


回溯医疗投资的首个案例,汤大杰最先接触到的项目就是康方生物。


如今,康方生物已经成长为本土创新药龙头项目,但彼时,康方生物创始人夏瑜还在苦苦寻觅融资。虽然有着海归回国创业的高起点,但是早期的康方生物还处在研发阶段,并没有量产的产品,团队也只有4个人。她找到汤大杰,“投我们,你一定不会后悔的。”


“事实上,最初我对医药行业只是有一个朴素的认知,通过康方生物,我开始系统地关注、研究生物医药赛道。”对于康方生物一案,投资可以参考的标准不多,没人、没钱、没产品。“当时,康方生物全团队只有4个人,但是4个核心人物,几乎相当于大药厂核心部门的全部负责人,基于此前投资的经验和判断,我认为康方生物的成功只是时间问题。”


结果验证了汤大杰的判断。


通过对康方生物B、C、D连续三轮(深创投期间,汤大杰主导投资康方生物A轮融资)的加持,并且成功在二级市场高位减持,勤智资本投资该项目的集合基金IRR已经高达50%,DPI也超过400%。
通过康方生物一案,勤智资本不仅收获了巨额回报,也在投资行业站稳了脚跟。回顾从0到1的过程,汤大杰笑着说,“刚开始创业,有两个难点,一个是募资,另一个是心态转变。”


虽然对于医疗行业有着前瞻性的认知,但创办勤智资本的最初阶段,汤大杰也需要面对募资难题。
细数勤智资本的基金,成立7年,30余只,从规模看,早期阶段大多为小规模专项基金,有人问汤大杰:“怎么不一开始就募个大的?”


汤大杰笑着回应:“兄弟,你是没有募过啊!太难了。”
 

汤大杰创立勤智资本时顶着深创投副总裁的光环,但离开后,新的品牌没有业绩支撑,亦在募资上十分艰难。


曾经投资过汤大杰的LP给他打电话,抱歉地说:“我们十分认可你的个人业绩,但是勤智资本还没有成功的退出案例,我们确实无法出资。”过去,出席活动时,汤大杰总是坐在第一排,“创业后,得去二三四排找位置了,心态上要归零,这也让我清醒地意识到,要进行自我调节和策略转变。”


为了加速募资节奏,勤智资本选择通过专项基金先跑出业绩,这一策略十分奏效。通过康方生物等多个专项基金,勤智资本快速证明了自己的投资实力后,开始进行集合基金的募资。


从专项基金,到集合基金的小步快跑,勤智资本的管理规模逐渐增长,多个标杆项目纷纷成长起来。今年3月,菲鹏生物创业板首发上会通过,成为继康方生物(09926.HK)、亚虹医药(688176)之后,投资的第3家成功上市/过会的生物医药企业。10月18日,国产大数据基础软件第一股星环科技(688031)登陆科创板,给勤智资本带来丰厚的回报。


今年,勤智资本联合国家高性能医疗器械创新中心共同成立了深圳国创勤智大健康产业天使投资基金。据汤大杰透露,该基金规模3亿,主投生物医药和医疗器械早期创业项目。其中65%份额由市区两级政府出资,其余35%份额由产业资本前海富荣出资。除了上述基金,今年,勤智资本与产业资本远大产融联合发起的2亿规模的常州医疗基金也已经落地。此外,长三角某地5亿规模基金也临近收官,该基金业获得了多家产业资本的加持。


政府引导基金、产业资本火眼金睛的挑选,也侧面印证了勤智资本的投资能力。
 

02

前瞻性布局,重仓新药研发


通过早期布局康方生物、亦诺微、亚虹医药等一系列明星项目,勤智资本在业内打响了品牌。有引导基金评价勤智资本,“在原创药投资方面,有很大的优势,投资了不少典型项目。”


业内,有人好奇地问汤大杰:“为何总能先市场一步进行投资?”汤大杰于7、8年前投资了还属于发展早期的PD1、双抗,5、6年前投资布局了无人问津的溶瘤病毒创新药,3、4年前率先试水了外泌体。


“我们也是跟随市场的发展不断学习。”


在过去7年的投资中,勤智资本也已经历了数次升级迭代。


早期的投资中,勤智资本主要布局的领域就是生物医药创新药。当时,me-too类药品研发刚刚起步,未盈利项目还不能上市。但在汤大杰看来,投资是投未来,不能着眼于现在进行布局。“6、7年前,恒瑞医药的市值在4000亿上下,但对比强生集团,市值还有8-10倍的差距。强生一年的销售收入,几乎等于中国生物药前十名的总和。龙头企业市值的差距也意味着整个行业进步的空间和机会。”


从新药研发出发,勤智资本也在不断追随市场发展的脚步,逐渐拓展对医疗器械、医疗服务两大方向的投资。随着基金规模扩大,对于合成生物、基因治疗等方向也开始进行探索。扩张之余,也有收缩,“过去7年,我们坚持生物医药大领域投资,早期,对环境、土壤等涉及身体健康的方向也有所关注,但是随着专业化程度的提升,我们缩减了上述几个方向,更加聚焦,同时,提高了对医疗器械等领域的关注。”


随着对医疗领域投资项目数量的增加和认识加深,勤智资本也在迭代投资逻辑。“实话实说,早期的投资,更多是对团队和人的判断。比如,康方生物等项目,最初的项目雏形和现在也有一定的差别,项目在成长,我们也在进步。”


近几年,在汤大杰的带动下,勤智资本更加关注行业和赛道的研究,并打造了一支强专业背景的投资团队。
 

“团队的专业性,才是投资机构的核心。我们一直以来的成长思路就是专注做对的事。”汤大杰笑着说,“早期的勤智资本虽然医药投资成绩好,但是是瘸腿走路的,现在我们通过更专业的行研、更专业的投资团队建设,补齐自身的短板。”


亦诺微就是另外一个勤智资本前瞻性布局创新药的典型案例。


早在2013年,亦诺微创始人周国瑛决定回国创业,并将创业方向定位为肿瘤免疫治疗创新药。周国瑛本人的主攻方向,就是利用疱疹病毒进行治疗肿瘤靶向药物的研究,为用户提供新一代溶瘤病毒产品。她是芝加哥大学Bernard Roizman教授的弟子,而后者被誉为 “疱疹病毒之父”。


溶瘤病毒疗法是一种直接作用于肿瘤细胞的治疗方法,其原理是对天然存在的致病力较弱的病毒进行基因改造形成溶瘤病毒(Oncolytic virus,OV),利用癌细胞中畸变的信号通路(如抑癌基因失活或缺陷)选择性在肿瘤细胞中复制,导致肿瘤细胞裂解与死亡。简单理解,就是改造疱疹病毒,将其注射到肿瘤中,从而杀死肿瘤细胞,让患者得到救治。在这一方向上,中国市场还没有成功的案例。
当时,病毒治疗领域在海外已经有了先例。2015年,安进(Amgen)公司的T-Vec正式获批,成为美国FDA批准的首个溶瘤病毒疗法,此后不久欧盟委员会也批准了T-Vec,使其成为首个敲开欧盟大门的溶瘤病毒治疗方案。


汤大杰看到这一机会,决定投资。


“赛道靠谱,团队也同样靠谱。”汤大杰评价。“其实在这一赛道,我们当时看了全国几乎所有的相关项目,最后挑选出两家,除了周国瑛团队,还有一个项目,创始人的履历更加精彩。”谈及这笔投资,汤大杰回忆,另一项目的创始人行业地位更为权威,但最后勤智资本仍然坚定地选择了亦诺微,原因就是周国瑛更为专业、专注。


一直以来,“专业、专注”都是勤智资本强调的核心投资逻辑,汤大杰看来,投资机构要专业专注,创始项目团队也要同样如此。“周国瑛博士回国创业后,就天天泡在实验室里,而且把在美国从事IT工作的先生召回国内,全身心投入,认认真真就做一件事。这就是我心目中创业企业的理想模式。”


2021年8月6日,亦诺微接连宣布,其疱疹溶瘤病毒静脉给药产品MVR-T3011 IV(静脉注射)获得中国国家药监局(NMPA)批准进入临床阶段;3天后,针对恶性脑胶质瘤的自主研发产品MVR-C5252也已获得美国FDA许可进行临床研究。 ”


今年7月,MVR-T3011 IV在美国临床I期试验完成3个剂量组给药, 对10位受试者(涵盖胰腺癌、结肠癌、肺癌、子宫内膜癌、乳腺癌、头颈癌、消化道癌等晚期瘤种)进行了1x106-1x108 PFU不同剂量的多次注射治疗,综合分析产品MVR-T3011 IV的生物学分布与临床结果显示,该疗法具有良好的生物学活性,临床活性初见端倪。


随着项目快速发展,亦诺微已经成长为病毒治疗赛道头部企业。而作为早期投资人,勤智资本也势必将收获时间的回馈。
 

03

7年围猎,打造赋能式投资


在勤智资本过去几年的投资中,不少项目都是投资在天使轮和早期阶段。业内,不少头部项目的第一笔投资背后,都有勤智资本的身影。“投资阶段更早,财务上我们得到更好回报,同时我们也愿意陪伴中小企业一道成长。”


这并非说说而已。在亦诺微一案上,勤智资本不仅给钱,更出资源,汤大杰帮助亦诺微落地深圳,并协助其建立了深圳霁因生物医药转化医学研究院,引进了深圳政府资源资助,同时勤智资本参股该研究院的产业运营平台霁因生物医药转化(大湾区)基地,共同孵化和服务创业项目。
 

在早期生物医疗项目的投资中,勤智资本强调做“投前服务”,通过在早期涉入企业使其对企业“知根知底”,有更充分的了解,也更有底气与药企一同坚持长期主义。在亦诺微的天使轮到A轮融资,与康方生物的B、C、D轮融资,勤智资本均有参与。


这种案例在勤智资本投资历史中,比比皆是。


赫兹生命就是一个典型深度赋能、协同成长的项目。


赫兹生命成立于2020年3月,主要研发方向就是利用类病毒颗粒VLPs技术开发动物及人用疫苗。事实上,创始人查丽莎博士最初的方向是人用疫苗,落地霁因生物医药转化(大湾区)基地后,团队重新梳理产业结构和竞品,最后提出新方向——以动物疫苗和宠物药切入市场。 


“这算是一种降维打击,错开人用疫苗这个当前竞争较为激烈的领域,通过逐渐崛起的宠物用药切入,项目的成长速度会更快。”


这一结论得到了赫兹生命的认可,并以此为方向开始快速跟进。赫兹生命入驻基地后,依托团队服务,赫兹生命建立了稳定高效的研发平台,积极推进动物疫苗的研发工作。


过去,勤智资本通过参股霁因生物医药转化(大湾区)基地,与国家高性能医疗器械创新中心、广东小分子药物研究中心等专业机构紧密合作,依托平台引入项目、孵化并投资的形式,挖掘了不少潜在项目。以“空间+产业+基金”的模式,汤大杰摸索出的路子为生物医疗企业提供更多的支持。“这种投资的思路令勤智资本投资早期项目成功率比较高,也形成了勤智资本独特的投资特色。”


在帮助赫兹生命的同时,还有一个有意思的插曲,当时西安有一个企业专门从事宠物药CRO,勤智资本团队得知后飞往西安,劝说其搬至深圳。“CRO的竞争非常激烈,项目一定要更接近上下游产业链,才能更好的发展,在其搬至深圳后,我们也帮助其对接了赫兹生命的合作。”


而另一边东莞地区正在建设生物产业园区,勤智资本帮助其定位为宠物药园区,并助力园区招商引资。


这样一来,CRO项目入驻园区,实现了更好的落地,园区也挖掘到优质项目。


通过与科学家资源、产业技术平台的深度协作,勤智资本得以持续地挖掘早期优质项目,而通过早期介入、长期赋能、共同成长的投资,帮助勤智资本收获了项目成长的馈赠。


从2015年成立至今,勤智资本经历了生物医疗行业由冷至热,再到疯狂继而又跌入低谷的变化。但对于勤智资本而言,坚持投资生物医疗行业,不断进行行业研究是始终不变的命题。回顾过去7年,汤大杰感叹:“早期,我们凭借经验进行投资,随着经验的累积,我们不断迭代认知。如今,通过'空间+产业+基金'的模式,我们坚持与科学家共同创业,继续走向下一个7年。” 

勤智资本汤大杰:专注生物医疗,做赋能式投资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