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弃MIT,选择Princeton,期待和他成为同行

基本信息
中国科学院大学
理论与应用力学专业
等离子体物理方向
Offer:
MIT NSE Ph.D.,
UCSD Physics Ph.D.,
Princeton Astrophysics Ph.D.,
ETH ME. MS.c.
GPA:3.92/4.00
GRE:329
TOEFL:110
01
前期计划和科研机会:
由于在大学前两年全身心地投入学业,我一开始就有了一个很好的GPA。同时,由于培养方案以及个人兴趣的原因,除了力学相关的课程,我也选修了很多的数学以及物理课程。现在看来,较高的GPA和选修的多样的课程,的确让我的申请更加轻松。
在大三下之前,我的研究方向是流体力学,并且已经有了一段流体实验和一段正在进行的计算流体力学的科研经历。虽然这两段科研经历和我申请的方向完全不同,但也丰富了我的背景。
在大三下,我赴哥伦比亚大学进行访学。这对我来说是一段较为关键的时期。首先,我选择了一门等离子体物理研究生课,通过学习和阅读文献,基本确认了自己将研究方向转向等离子体物理的想法。其次,在感受了不同的学习和学术氛围后,我有了出国深造的打算,并且也通过和当地同学的交流基本了解了申请的步骤和所需要的材料。最后,通过积极参加office hour以及在课程论文上表现较好,我成功得到了两门研究生课老师的推荐信,特别是其中我的等离子体物理老师Michael的一封,对我的申请帮助较大。
在寻找科研机会方面,我算的上是一个幸运儿。由于3月初纽约疫情爆发,所有活动转为线上,之前在校内寻找科研机会的计划便不了了之。在学期的后半段,我还陆续对着公开的暑研项目提交过简历,但都没有回应。最后在回国后,抱着试一试的想法,我向全美不同大学的等离子体方向并且研究方向我感兴趣的老师发邮件,最后收到了Pat的回复,开始独立做一个项目,研究一直进行到现在。因此我也非常地感激Pat,感谢他给我提供研究机会,并支持我的申请。
02
标化:
我是在大三的暑假开始准备申请需要的标化考试的。
由于疫情,大部分学校不需要GRE以及GRE sub,但是为了申请ETH,我还是考了GRE。个人认为GRE考高分主要依靠单词量。在经过一个月的GRE词汇量提升后,我做题的感觉和之前就完全不同了,最后在8月底一次考到329。也推荐备考的同学采用集中一段时间突破GRE的方法,效率较高。
由于口语的不足,我在TOEFL上拖了较久。最后是在9月开学后报名了口语提高班,经过一个月的训练后,最终拿到了110的成绩。当时已经进入了套磁写文书的阶段,而且的大四上的课业也较为繁重,准备TOEFL也给我带来了较大的压力。因此,还是推荐大家在申请季前将TOEFL考到理想的成绩。早点考到理想的成绩,申请季准备申请也就会更加得心应手和安稳。
03
面试经历:
根据学校的不同,面试会有完全不同的风格。我在今年初接到了Princeton和MIT的面试。Princeton的面试进行了一个小时,主要考察对专业基础课的理解以及部分文书中提到的科研经历的相关内容,强度较大。MIT的面试只有20分钟,只问了SOP中提到的科研经历相关的问题,较为轻松。
面试一般提前24h或者48h通知,时间较紧,风格也相差较大,因此可以准备的内容有限。在接到面试通知后,最重要的是放轻松,准备好面试的地点,测试网络设备,然后在面试时自信地回答问题,表现出自己真实的水品。如果说有什么要准备的话,就是可以提前做一个介绍自己科研经历的ppt,然后熟悉自己的SOP,思考下可能被问到那些问题。在面试后的24-48h内,可以给面试老师发一封感谢邮件,以示礼貌。这些也是世毕盟的老师们反复提醒的,世毕盟给与的面试教程确实有很大帮助。
04
世毕盟:
由于我最终决定出国的时间较晚,当时比较手忙脚乱。在找到世毕盟后,我的培训师和mentor(加州理工学院博士)立刻给我制定了计划,在假期内完成选校和标化考试,以及在进入申请季时的套磁、文书写作、落实推荐信、网申、准备面试等等,这些都让我的申请更加有规划有节奏,减少了很多试错的成本,大大提高了效率。很感激老师们事无巨细地答疑解惑,每次meeting都详细准备meeting素材,提供各种批注和建议。
然后比较幸运能找到一个和我方向一样的mentor,他在选校、选教授以及准备面试方面给了我非常多的准确而有效的建议,最后甚至面试我的教授之前也面试过我的mentor。而在文书写作方面,由于方向相同,我的mentor也能给我更加专业的建议。也期待和我的mentor成为同行。
最后,其实大四上学期是我最为忙碌的一个学期,申请、学业、科研三者挤在一起,给我带来了较大的压力。而我在世毕盟的mentor和培训师对我各种问题的及时的回复和指导,以及对我的鼓励和支持,帮助我顺利地度过了这个申请季。很感谢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