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但由于是创新题,所以很多人不会做

2023-06-07 17:56 作者:bili_43616735551  | 我要投稿

我感觉我对于申论的认知也没有多么深,但是最后竟然76分上岸了,所以我今天就说一说我备考时的一点经验,如何提炼材料信息的小妙招,这些小妙招其实就是大家在做题时候经常遇到的,希望能帮到题主哦。

众所周知,申论的本质就是全面找点,准确提取材料关键信息。


核心就两个原则:问什么答什么和答案来源于材料。


而如何将几千字的材料缩写成几百字的要点,是大家伙儿头疼的事情,要么就是写不下,格子不够,要么就是偏离原文含义,把握不住材料句子之间、段落之间的关系,尤其是句子之间的总分、并列关系,总分中“总”的标注尤为重要,并列性质的句子是同等重要,如果把握不住重点词汇,就无法更好的提取材料关键信息。

第一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第二点,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


第一点针对笔试,第二点针对面试。


先说说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第一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这一能力的考察贯穿了行测和申论。


对于行测,很多人不解:为什么刷了那么多题,依然考不好行测?


因为无论国考还是联考,每年的行测题都在创新。


不是题型创新,而是思路创新。


绝大多数行测题目,你是无法套用一个固定的思维模式就搞定的,你必须要学会具体题目具体分析。甚至可以这么说,固定的思维模式对你解题有一定的负作用。


固定的思维模式反映到做题上,就是一些辅导书或者名师所谓的秒杀技巧。


殊不知,那些秒杀技巧可能只是针对某一道具体题目的,换成别的题,就不是秒杀技巧了,而是自杀技巧。



有些题目不难,但由于是创新题,所以很多人不会做。


比如 国考的一道数量关系题:很多人被这道简单的题目难倒,甚至怀疑题目出错了。其实题目没有出错,题目写得非常清楚。只不过大家刷了太多的行程问题,先入为主地认为行程问题肯定是匀速运动的。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下,这个题目并没有说甲乙是匀速运动啊。而判断推理题,更是将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一能力的考察体现得淋漓尽致。

我在学习申论的时候,是看书加听课来进行的,看书是看中公的申论教材,我看的时候会做笔记,我当时选的时候,考虑的只有两点,第一就是觉得中公的考题内容一般都比较全,基础教材应该是差不了多少的,第二就是它的排版十分整齐,层次十分清晰,看着很省劲儿,既然是要挑选教材,为什么不选我喜欢的呢?


听课就是听的汤可特训七套卷了,汤大讲的全部都是高分答案的写法,跟着练高分跑不掉。汤大把申论的解题步骤和理解的细节讲的很精细,他是把握了题目和答案之间的关系,再去解释比较清晰的答案逻辑关系,我听完两套卷子后再去做题就已经慢慢和老师的答案相似了。后面几套卷子我就是边做边听,从老师的讲解中发现自己存在的问题,不断矫正自己的做题思路。方法学习过程中穿插针对性练习,熟练掌后高分自然就到手了。


但由于是创新题,所以很多人不会做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