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榕子引航 || 没有天理,但可以有“地理”

2023-08-25 12:00 作者:惠州一中杏林菌  | 我要投稿


作者简介

About The Author/

邵钰婷

惠州一中21届毕业生

南京大学21级本科生

书影音狂热爱好者

以及闲逛着吃吃喝喝:D

 /

导语

hi~正在读这篇文的你,非常高兴我们能在杏林学社推出的榕子引航栏目相见!本次我想分享的学科是地理,主要侧重于自己学习小方法的介绍同时夹带一些私货,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地理学科概述


众所周知,地理又称“玄学”,所学和所考常不是一回事,这一次考好下一次很有可能翻车。有时候自我感觉良好的选择题连错三四个,洋洋洒洒的主观题完美避过了所有得分点……尽管如此,我们还是可以从宏观上对高中地理知识进行一个简单的概括,可大致分为三个板块:

A.自然地理 重点是对光热水土气生这六要素的考察,在理清逻辑的基础上简单分析某一地理现象。

B.人文地理 对人口、农业、工业、交通运输方式、自然资源的考察。在把握课本所给案例的基础上,找出可推广的共性因素,并理解所给案例区别于其他案例的个性因素。

C.区域地理 对某一具体区域各地理特征的记忆,在解题时提供基本的背景知识辅助答题。

整体来看,自然地理虽较为抽象,实则比人文地理易于把握。原因在于后者可能因题干的某些关键词提示(出题者考察意向)不同,最终得出截然不同的答案。 /



\ 学习方法分享

1

认真听讲,重视基础+及时整理笔记

重点模板可用小本子记下来,相似的、可类比的内容可以记在一起,更有利于对比加强记忆。每天可以找些零碎时间翻一翻记一记。

我自己常用的方法一种是按考察方向去积累(比如关于荒漠化/水库的作用/港口的布局因素),有新的角度就继续补充。另一种是按历次考试去记(一模-六校-周测),这主要是为节省时间。但使用这种方法要有贯通的意识,否则会比较混乱。例如周测的这个题和六一联比较相像,两个找出来对比着看。


关于模板,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切记不能生搬硬套,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在答题的时候,在题目所给条件下选择模板可用的小点,并通过推理和猜测增加适合该题条件的小点,形成“模板(共性)+个性”的答案。但要注意套用的模板要与题目相关联并突出关键词,否则在评卷时易失分。按照语文的说法,即是“化用”。


同时,可以将考察方向类似的题目连带正确答案进行类比,找出“为什么它们共用了这一条”、为什么这一题用了/不用这一条”、“为什么会有这个答案”的原因。即材料和题目哪些句子或关键词提示了答题的得分点。由此可以对答案进行对比和辨析,活用并丰富模板,积累解题经验。我到高三后期才坚持了这种方法,事半功倍,同时也可以给历史和政治的学习提供借鉴。



2

及时询问老师+与同学讨论解题思路

接受正确的思路,在与他人交流的同时可以拓展自己的思路,并常常会有恍然大悟的惊喜收获。所以推荐大家可以鼓起勇气尝试表达、敢于质疑、适当听取

但尤其要注意在与同学讨论的过程中,不要过于钻牛角尖——用我们地理老师的话说就是,要“接受正确的思路”,讨论的过程是理顺解题思路的过程,而不是执着于“为什么不是这个”、“我觉得我的想法也没错啊”的过程。所以!如果大家在讨论的时候被绕进去了一定要及时询问老师。



3

善用地理图册+课外资料拓展

重点记忆世界地形图、世界气候图、洋流图、世界自然带图以及中国的地形、河流湖泊、相关区域图等等。我一般是一周记两到三个图,有空就翻看。同时如果在做题时发现自己对某个地图记忆模糊也会尽快翻看加强记忆。当然,记忆方法因人而异,能够做到“手中无图,心中有图”最为重要。(这里要为杨之楠老师打call!!)


我们滴杨之楠老师
(在此感谢绘图师叶子惟同学和苏悦同学!)

课外资料可以去阅读《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看看《航拍中国》纪录片等等,在拓展思路的同时也是一种娱乐放松,属于是一举两得了~

除此之外可以定期刷几组高考真题,对完答案后及时思考出题角度和答题思路。高考真题主要来自学校分发套卷/老师按年份或类型整理/自行购买(如《高考必刷题》)。真题可以重复做,多思考,最好多与老师沟通吃透真题。虽然真题不会在高考试卷上再次出现,但无形之中给我们带来的是思考的角度和思维的模式,可能在考场带给你所谓“直觉”和“题感”。



4

找老师面批试卷

虽然比较占用时间,但是比自己对着试卷干瞪眼要有效果得多。比如我找老师面批时,可以整体上了解自己地理的学习情况

这样也可以微观上知道自己的思路在哪一步出错/为什么不是这个答案/出题人到底想要考什么/用词出现了什么问题。

面批之后可以规范自己的解题思路、让自己的答题语言更加准确...在我看来,老师,就是站在出题者、答题者和批卷人这三者交汇点的人。通过与老师的沟通,你既可以站在出题者角度明确本题的考察方向,还可以明白自己错误思路的背后的知识漏洞和理解误区,同时明白批卷人给分的重点所在。以及,不要害怕被老师看到你的缺点和不足,也许会有几句唠叨,但是他们会很耐心为你解答的,毕竟拿分受益的是自己,勇敢迈出第一步就会豁然开朗。


5

把握出题人的出题意图

在我看来除了题目类型多元、考察范围不限之外,这也是让地理感觉“玄学”的重要原因。而这一点本身,像是一种微妙的体验:在做客观题时指引着你思考的方向,一眼认出正确答案;在做主观题时知道应该怎么答,并在哪个方向进行发散。

这种“感觉”,说来很神奇,我理解的便是日积月累的经验与水到渠成的熟稔。在明确知识内容与框架的基础上,反思作业考试中各类题目的侧重点,慢慢培养出对出题人意图的敏感度。


写在最后

At The Last /

以上是我的一些学习心得,希望能对你有一些启发。但要提醒的是,应坚持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而这是一个动态的、持续的过程。(本人就有因过度否定自己的学习方法而翻车的惨痛经历...)

以及,不仅仅是地理,整个高中阶段的学习贵在持之以恒,有的时候可能努力很久都不见起色、不进反退。我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都感觉自己付出的努力如石沉大海,不断自我怀疑和否定。在失落过后我总会发现,这是一个必须要面对的事实,不会因逃避而改变;而这三年无论如何都很重要,需要我继续坚持。不知道看到这里的你是否有过这样的体验,如果曾有或正有,我真诚地希望你可以选择坚持,因为不到最后,每个人都有无限可能;同时坚持这件事,虽然痛苦,但始终值得。

“无论资质有限,我尽全力不减。”这是当时一直激励我的一句歌词,也赠予执着梦想、敢于向前的你。我们会一路同行。

---THE END---

文案:邵钰婷

排版:叶梓芳

审核:  惠州一中杏林学社理事会

榕子引航 || 没有天理,但可以有“地理”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