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视与听》重磅专题译介 | 关于《岁月的童话》

2020-10-15 10:39 作者:动画学术趴  | 我要投稿


作者:Alex Dudok

翻译:拆机⑨号

校对:屠龙侠912

编辑:塔塔君


本文原载于英国著名电影杂志《视与听》(Sight&Sound)2020年夏季刊第30卷第6期专题《日本动画特辑:50部精选动画电影》。本专题由一份榜单以及7篇专题文组成。本文为杂志中的第6篇专题文。

《视与听》是由英国电影协会(BFI)创办的电影杂志,该杂志自1932年创刊以来一直在电影业界与影迷心中保持着权威性,享誉全球。毫无疑问,这是一份来源于西方视角的日本动画电影榜单。因此在阅读的过程当中,读者将有机会将接触到许多在东亚语境下极少被提及的内容(如日本动画在西方的传播过程以及其时代背景)。而由于切入角度以及文化背景等差异,对于部分影片的评价,也与国内的情况存在一定的差异。

另一方面,《视与听》作为一本专业的电影杂志,除了选片聚焦于日本动画电影,许多作者也多将日本动画电影的发展置于日本电影史、世界电影史的视角之下,将其与实拍电影、媒介发展等角度进行了联系。这在国内的动画评论领域同样是不多见的。

最后,除了核心榜单的内容以外,该专题还针对日本独立动画、女性与日本动画、日本动画的全球化传播等多方面内容撰写了相应的专题文,内容十分丰富。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这是一份以较为系统的方式展现西方爱好者以及学者对于日本动画认知的重要专题。对于国内的动画爱好者而言,也无疑是一次听取域外之声、以另一种视角了解日本动画的机会。

该专题的榜单内容以及7篇专题文的翻译将由名作之壁吧( @名作之壁吧_圆盘评论家 )与动画学术趴( @动画学术趴 )联合陆续发布,欢迎各位读者关注、查阅。

本文的翻译工作由多位动画爱好者自发组织,翻译存在疏漏在所难免,望各位读者见谅、指教。翻译内容仅供参考、学习之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关于《岁月的童话》


Alex Dudok写道,高畑勋在1991年制作的绚丽动画《岁月的童话》中采用了一个好莱坞式的结尾,但是故事仍然充盈着高畑一贯的奇思妙想。


评论家简略地描绘了吉卜力工作室两位伟大导演之间的区别:宫崎骏是幻想家,而高畑勋是现实主义者。两位导演也许会承认这种说法不无道理,因为他们确实在有意识地耕耘着不同的风格。当宫崎尽情创造他的奇妙世界时,他那位同事则在更深入地探索我们的日常世界:人类社会,来展现其精妙和平淡。

高畑笔下的主人公不像英雄,而更像是平凡的普通人;他的电影激动人心之处不在壮观的场面,而在于揭开人物内心的瞬间。

高畑并没有彻底消除幻想元素,反而明智地部署了它们,以加深我们对角色的理解。这种手法甚至用在了《岁月的童话》中,这是最以严谨写实而著称的高畑作品之一。电影的主角是27岁的公司职员妙子,她利用假期在日本北部的农村帮助农民朋友采摘藏红花。她的旅程引发了一场穿越时间的内心之旅,学生时代的记忆开始意外地在她脑海中重现——“如同一场电影,”妙子这么描述道。农活带来的成就感,加上她对当地生态农业发烧友俊雄的爱与日俱增,促使她重新审视了平庸的城市生活,以及曾经身为一个害羞又富有想象力的10岁儿童时经历过的欢愉和羞辱。

过去和当下交替呈现在剧情当中,并通过不同的美术风格仔细区分开来。然而时不时的,来自过去的角色进入了当下的场景,这可以看作是映射了高畑的想法。这些短暂闯入的角色使我们准备好迎接电影的高潮,后者惊艳地满溢着高畑的魔幻现实主义:妙子的假期结束了,她将返回东京,以此打消她对俊雄的吸引力。在火车上——这种交通工具在《岁月的童话》中与回忆紧密相连,正如导演的另一部作品《萤火虫之墓》(1988)——她突然发现自己被记忆中的小学同学们围住了。妙子年轻时的自己也出现了,拽着她的手,令她顿悟了:在下一站,已是大人的妙子走下了火车,跟着一大群欢呼雀跃的孩子们回到了乡村。

这一场景在感性和克制之间达成了奇妙的平衡。它具有好莱坞式结局的套路:俊雄和妙子在公路上重逢,俊雄磕绊地跑向妙子,然后共同驶往青翠的远山;在走向汽车时,他俩被孩子们举着的木伞给框在了一起,这个画面在日本传统文化中象征着配对。(在电影的早期,我们看到小妙子的名字被写在同一种象征下,伞下的另一个名字是妙子在学校里的暗恋对象。)日本观众也不可能错过原声音乐中甜蜜的民谣唱词,这些歌词翻译自由Bette Midler在Janis Joplin的近自传体电影《歌声泪痕》(1979)中演唱的的主题曲。Midler是这么唱的:“我说爱是一朵花,而你是唯一的种子。”

但是在这个场景中没有接吻,没有爱的宣言,也没有对话和特写镜头。高畑勋设计了一种更新颖的方式来暗示两人刚刚产生的亲密关系:人群中有个孩子——她是妙子内心最深处想法所映射出的虚构形象——确实地触碰了俊夫。值得注意的是,电影的结尾是随着演职员表的滚动而展开的,就好像最终的浪漫转折不过是叙事中的一个偶然。

这一切元素都相当重要,所以这个场景引起的误解才都能被串联起来。高畑在写结局时费了很大功夫,修改了好几版。在某个版本的结局中,妙子回到了东京的家中;而另一版的结局则是俊雄冲动地沿着铁道开车,赶在妙子出站时给了她一个惊喜。这两个版本都会保留妙子对俊雄的模糊感情。但最终,电影事实上将选择权交给了妙子:似乎是因为与自己的过去的和解,驱使她成为了那个转身的人。鉴于这部电影刻画的内心生活是有关妙子而非俊雄的,如此收尾非常恰当。在反思了自己小时候的温顺之后,她做出积极的决定、拯救了自己。在此之中,她迎来了自己的幸福结局。

至于接下来会发生什么,按高畑的想法,这是次要的。他只想暗示妙子回来是为更好地了解俊雄——剩下的全交由我们来根据自己对妙子性格的解读做决定。可是观众好像几乎都以为妙子的爱情和婚姻正紧随其后。错在电影还是我们?高畑勋表现故事的手法是否太过感性?抑或是我们习惯于以浪漫的思维诠释故事,而不在意心理上的细微差别?导演给出过回答:“我原以为我能两全其美,”他写道,“但最终失败了。”

标注:值得注意的是,电影的结尾是随着演职员表的滚动而展开的,就好像最终的浪漫转折不过是叙事中的一个偶然。



《视与听》日本动画专题翻译项目参与者名单(排名不分先后):

彼方

魔术工房

冥岚

渐渐融化的飘雪

qw0aszx

屠龙侠912

逆时针

水泥

拆机⑨号

DC

塔塔君


- END | 动画学术趴 -


《视与听》重磅专题译介 | 关于《岁月的童话》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