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先进装备制造业
2023年甘肃省政府工作报告指出,2023年重点工作包括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先进装备制造业,支持酒泉做大新能源及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基地,金昌建设全国重要的新材料基地、新能源电池和电池材料供应基地。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分析形势清醒客观,目标举措务实有力,传递出‘稳增长、促改革’的关键信号。”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甘肃省工信厅副厅长黄宝荣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专访时表示,尤其是“推进产业向中高端迈进”“启动一批产业基础再造工程”“促进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等要求,也给新型工业化乃至中国式现代化的实现路径点明了方向。
“工业是实体经济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破解我省发展不平衡问题的内核支撑。”黄宝荣表示,经过多年发展,甘肃已经形成石油化工、有色冶金、钢铁、煤炭、新能源及装备制造等为主的产业体系。近两年来全省工业增加值已经从2020年2265.4亿元跃升至2022年3297.2亿元,工业对全省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30%左右,“压舱石”作用日益凸显。
不过,总体规模较小、结构不尽合理等问题依然较为突出。黄宝荣表示,接下来要严格按照“树立大抓工业大干工业大兴工业”导向,聚焦“拓存创增”,以招商引资大突破助推发展动能大提升,“举全省之力加速锻造新型工业化优势,走好中国式现代化的甘肃实践”。
拓量:打造国家镍钴铜新材料基地、建设工业母机产业集群
“作为国家老工业基地推进新型工业化,我们要坚持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和新兴产业培育壮大‘双轮驱动’。”黄宝荣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就甘肃而言,石油化工、有色冶金、装备制造等传统产业仍是工业发展的重要基础,推动其整体向中高端迈进,是扩大工业经济“存量”的重要方向。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在“推动产业向中高端迈进”时尤其强调,要启动一批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在此过程中,扩大原材料工业在全球产业链中高端的影响力十分重要。
以镍、钴材料为例,黄宝荣发现,甘肃金昌的镍、铜、钴等有色金属资源得天独厚,其中镍储量居世界第三、亚洲第一,钴储量居全国第二。经过多年建设,已经成为中国最大、世界领先的镍钴生产基地和铂族金属提炼中心,并逐渐培育出镍钴铜等一批具有特色的新材料产业集群。
不过,在他看来,镍钴铜等材料产业仍然面临产业结构单一、创新力不足的问题,整体处于产业链低端,大多数产品属于初级原料,面临精深加工产品较少,市场竞争力不强等困境。
黄宝荣建议,支持甘肃金昌打造镍钴新材料国家创新中心,建立镍基材料期货交割库,利用技术优势保持和扩大对资源的掌控能力。与此同时,以新能源电池回收利用为契机,促进有色金属冶炼企业化废为宝,提高资源节约综合利用能力和水平,再造有色金属基地新优势。
在原料工业之外,工业母机也是工业发展的底层支撑。“工业母机是整个工业现代化的基石,处于制造业产业链和价值链核心环节。”黄宝荣表示,甘肃已经形成天水星火机床、天水锻压机床为核心的产业集群,潜力优势较为明显。比如,甘肃以西再无工业母机生产企业,面向中亚、欧洲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是潜在的广阔市场。
与此同时,短板也较为明显。“受全球产业技术变革影响,加之产业链配套不完备、产品品牌影响力不足等制约性因素突出。”黄宝荣认为,亟需在政策、资金以及人才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提升其产业创新制造能力。
他认为,要支持打造工业母机产业制造基地以及工业母机行业“一带一路”示范基地。将甘肃工业母机产业纳入国家发展规划,支持高档数控机床关键功能部件生产企业落户甘肃,形成工业母机产业集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