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羊水那天在急诊室里,我查到了预录取通知 | MAP研途故事
关键词:30岁+,孕期在职跨考,备考半年,一战上岸,23级咨询方向
说出我的故事,只为鼓励还在犹豫的你
2023年4月9日大概是我这辈子最难以忘记的日子之一,是我女儿出生的前一天,也是我在北师大的预录取通知里面查到自己的名字的那一天。

天!我在急诊观察室里等床位时,看到考研群说预录取通知发布了,虽然之前因为没收到招生教务老师的“死亡电话”,已经心里有底估计是考上了,但点进页面的时候手还是小抖了一下下,看到自己名字的一刻真的好开心。
分享我的故事主要是有感于之前在考研群中一位研友的顾虑“我怀孕了,建议备考吗?”。我希望通过讲述自己的心路历程,来给和我一样在职备考、甚至孕期备考(虽然我知道这种情况并不多)、或者其他被一些日常事务绑住手脚觉得无暇备考的朋友们一些启发。
Part01.
放平心态
「种一棵树最好的时机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考研也一样。」
多年以来,深入学习心理学一直是在我心中一颗日渐萌芽的种子。
2022年上半年,我的工作有所调整,让我在社畜生活里探出头来稍作喘息,于是我正式把考研这件事提上日程。做了一些调研和自我评估,最终选定了学校和专业,准备好了备考所需的资料,但很巧的是就在这个阶段,我查到自己怀孕了。
我也曾有所顾虑,纠结是否暂时放弃考研,等到宝宝出生以后再找机会。但思虑再三,还是决定双线程行动, 关键在于认清自己、放平心态:
l 客观条件上,我已经超过30岁,记忆力大不如前,当下就是我记忆能力最好的时候;
l 宝宝出生以后的两三年会非常需要我的照顾,我将会更加无暇他顾,而如果考上“完成学业”会比备考更容易坚持;
l 如果我想拖延,那我总能找得到理由,所以既然确定,那“干就完了”;
l 就算一战失败,学到的东西不会白费,Nothing to lose,甚至可以打趣地说“就当胎教了”。
想通了这些,就不再犹豫,踏踏实实开始看书了。但实操上,总是会遇到困难,尤其是在时间管理上。
Part02.
放下执念,放开手脚
「我们也许不能增加时间的长度,却可以拓展它的厚度。」
决定考研是在6月份,备考时间已经不到半年,孕期不适和工作让我的整块备考时间并不多,所以我必须认清主次,放弃把所有知识都学会的幻想和执念,只捡投入产出比最高的事情做,总结下来有以下两点:
1. 确定自己的优劣势,制定学习优先级和计划:对我来说,备考最大的难点是专业课从0开始学习,所以我把三门考试科目的复习时间分配比例定为8:1:1。其中,专业课用前3个月从0到1地学习,剩下的时间进行多轮复习;英语插空复习,而政治留在最后。
2. 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最大化时间价值:直接啃书对于没有专业基础且时间有限的我无疑不是好方法,所以我选择在B站和学堂在线等App上找相关的专业课资源,例如刘红云老师的心理统计学、陈宝国老师的普通心理学等,对于第一遍的知识理解非常有效;而复习阶段,我选择了市面上销量比较高的教辅材料,让我更快速的抓住复习要点进行反复背诵。整块的时间用来看课程视频、看书和做题,碎片时间听课程音频。

想来时间确实像海绵里的水,挤一挤就会有,再挤一挤还是会有。回想这段备考时光,我感觉自己内心充实、并且前所未有地强大。
【日子一天天过去,梦想一点点靠近,这也许是最好的感觉】
回顾这段经历,我想起一个笑话,怀才和怀孕一样,久了自然有人知道。考研上岸虽称不上怀才,但也和怀孕一样,要经历一些些痛苦才能有所得。这期间有焦虑、也有难捱的时候,但更多是期待,或者说整个这段经历的底色是期待,不管怀孕还是备考,都是孕育希望的过程。日子一天一天过去,你的内心知道,美好的事物就要到来,这一切就都值得。

准备复试的个人简历时,我写了一句话在页脚“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其实不算是我的座右铭,只是我在回顾这段经历时候内心的真实写照。并且我知道,不管是考研读研还是养育小孩,我去年的我这段经历都一定不会是过程中最艰难的一段,未来也会面临很多困难,我都应该要做好准备。
很期待未来的生活,心情就像《当哈利遇见莎莉》电影里说的那句话,“当你决定和一个人共度余生时,你希望你的余生马上开始”。

我也迫不及待开学啦!
我想对和我有类似情况的孕妈宝妈说:
1. 把考研当成和宝宝一起合作、一起奋斗的时光,宝宝会给我们能量;
2. 就算一次失败也没什么,付出的辛苦会沉淀下来,失败只是让我们离成功更进一步;
3. 身教大于言传,和宝宝一起奋斗的故事,讲来讲给宝宝听,大概会成为她一生的宝藏。
所以,行动起来吧,别犹豫!
-END-
图文来源|艾东妍
编辑排版|徐安琪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