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中高考很近了,中学生们承受着巨大压力,有些人在考试前心慌
距离中高考很近了,中学生们承受着巨大压力,有些人在考试前心慌烦躁、夜里翻来覆去难以入眠,有些人则出现胃痛、腹泻、呕吐等症状。这些情况该如何认识和应对? 考前失眠 调整睡眠节律是关键。面临中高考,一些同学难免出现考前焦虑,部分人还因此导致失眠、多梦、早醒、心慌等情况,造成白天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衰退、学习效率下降。 “为了备考,学生们常常不分昼夜地读书学习,非常辛苦,但是往往越是这样做,学习效率反而越低。”这是因为长期昼夜颠倒的学习会导致体内阴阳失衡,而人体只有阴阳调和,其生理功能才能达到正常状态。所以说,好的睡眠是最好的抗焦虑药、抗抑郁药,睡好觉至关重要。 抓“困点”,睡好“子午觉”。针对这些由各种压力导致的失眠,在适当药物介入之前还是要优先尝试通过调整睡眠节律,把焦虑控制在可控范围。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要学会抓“困点”,睡好“子午觉”。 由于学业压力大,很多学生习惯晚上学习到深夜。对此,宋军表示:“正常的睡眠时间一般是7~9个小时,磨刀不误砍柴工,睡好觉,学习、工作效率才能提高。”他建议,最晚要在23点之前进入睡眠状态。“子时一阳生”,23点之后再睡觉,很容易导致体内阴阳失衡,从而产生一系列健康问题。另外,大部分考试都是在白天进行,只有晚上睡好觉,才能把生物钟的最佳状态调整到白天,有利于更好地发挥。 “什么时候该睡觉,身体也会告诉你。”我们往往会在晚上某一个时间点感觉有困意,这个时间点即“困点”。“困点”是身体发出睡眠需求的信号,这个时候应该直接去睡觉,可以达到迅速进入睡眠状态且一觉睡到天亮的效果。如果熬过第一个“困点”,入眠通常就变成了一件难事。 还有些人会问,如果下午困了怎么办?这就是需要睡午觉了。宋军提醒,午觉时间不要太长,午觉睡得太久容易影响晚上睡眠,一般最好在半小时以内。即使睡不着也没关系,闭眼躺半小时也能让情绪得到舒缓。有些人入眠非常快,半小时便可以进入深睡眠状态,被闹钟叫醒后会非常难受。针对这种情况,可以在第二天午睡时设定25分钟的闹钟;如果醒来后还是很难受,第三天就定20分钟;还不行,第四天就定15分钟,一般来说,这时是浅睡眠状态,醒来不会特别难受。如果定了15分钟的闹钟,被叫醒后还是非常难受,那就是有睡眠障碍了。 常见证型有三种。考前焦虑失眠的人群大多都是年轻人,阳气偏旺,故临床实证较多见。本病一方面是因为熬夜容易伤阴,阴液不足,阳气相对比较旺盛;另一方面是由于考试、学习等压力,大部分学生都比较急躁,加上长期伏案学习,气机得不到舒畅,导致肝郁化火,临床多伴有急躁易怒、目赤耳鸣、口干口苦等症,治疗多以疏肝理气、清热祛火为主,可使用丹栀逍遥丸等中药进行调理。 另外,有些学生晚上习惯吃夜宵,导致痰火扰动,临床多伴有胸闷痞满、口苦、苔腻等症,治疗以清化痰热、和中安神为主,可以服用加味保和丸等。中医认为,“胃不和则卧不安”。因此晚餐时间不宜太晚,且晚上不要吃得过于丰盛,饮食要相对清淡。 此外,还有一部分人由于长期备考劳累,导致心脾两虚,临床多伴有疲惫、吃不下饭、面色差等症,可以服用人参归脾丸等中药来调理。 正确看待、科学应对考前焦虑 有调查发现,75%的学生面临重要考试前有紧张、焦虑、恐慌等情绪。有些家长忧心忡忡,担心孩子得了焦虑症、抑郁症等心理疾病;也有些家长不以为意,觉得考试前紧张是人人皆有、稀松平常的现象。到底考前焦虑严重不严重,有哪些危害?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 考前焦虑是焦虑症吗?考前焦虑不一定是焦虑症。在面临考试或其他棘手问题时,正常人都或多或少会感到焦虑、紧张、有压力,但这种情绪同时也会激发个人的内在动力,所以焦虑情绪对于正常人来说具有一定积极意义。 而焦虑症是指持续地、无原因地感到紧张不安或无现实基础地预感到灾难、威胁,同时伴有明显的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及运动性不安,不仅自己感到痛苦,也使日常生活、工作或学习受到影响。 缓解焦虑的心理学技巧 焦虑重估 考前的焦虑生理状态和兴奋很相似,我们可以试着解读成:“我很在意,很兴奋,很期待这次的考试”。有研究发现,仅仅是把焦虑贴上兴奋的标签,也可以显著影响信心水平和表现。 正面话语 人的潜意识往往分不清“要”和“不要”的区别,所以如果我们对自己说“不要紧张”,潜意识听到的恰恰是“要紧张”,不妨试试告诉自己“放轻松”“平常心”等正面的话语,会更有帮助。 拥抱自己 双手交叉,拥抱自己10~30秒。拥抱可以促进催产素的分泌,起到降低压力水平的作用。 接纳焦虑 当感到焦虑影响了自己的状态时,不要过分在意,也不要勉强学习,不妨放下手里的书本,干点自己喜欢的事情,听听歌,或者起身走几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