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污泥违规处置 第一轮督察指出后仍禁而不止
工业污泥违规处置 第一轮督察指出后仍禁而不止
河北省作为制革大省,涉鞣制工序企业环境问题较多,一些地区含铬污泥和含铬废料长期堆存,一些企业产生的危险废物没有有效收集处理,环境隐患突出。
2016年,第一轮中央环保督察指出,负责处理皮毛加工产业(含铬鞣工艺)集聚区污水的衡水市枣强县大营污水处理厂周边大量工业污泥长期堆放。在河北省制定的整改方案中明确指出,应采用还原固化技术处置污泥中的重金属铬后再进行卫生填埋。
然而,当记者跟随督察组人员来到大营污水处理厂检查发现,该厂并没有按照整改要求进行卫生填埋,“他们仅将3.08万吨存量污泥采用还原固化技术处理后用于铺路。”
记者现场看到,大营污水处理厂2016年建成的工业污泥还原固化设施长期未使用,锈迹斑斑,“设施运行了3个月,之后一直停运。”直至此次督察期间,仍处于停运状态。
督察发现,自2016年8月,还原固化设施即开始停运,查阅台账,大营污水处理厂后续产生的1.6万吨工业污泥未经处理即填埋至枣强县营兴垃圾填埋场。
根据上述住建厅《通知》要求,焚烧处理可覆盖地区的填埋场,除按规范填埋飞灰、应急备用外,原则上于2021年7月底前全面停用。枣强县营兴垃圾填埋场才不得不实施了封停。
听闻此次中央生态环保督察组即将进驻,大营污水处理厂才“临时抱起佛脚”,于2021年12月与衡水水木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签订了《一般固体废物处置服务协议》,委托其处置2697吨工业污泥。而督察发现,该公司实为一家运输公司,并没有污泥处置资质。
4月18日,当督察组再次赶赴枣强县大营污水处理厂核查发现,位于枣强县大营镇的西支流河道附近仍然堆放大量工业污泥,渗滤液污染着周边环境。
4、中央生态环保督察也曾多次指出多地污泥处置不当问题。
在第二轮第二批中央生态环保督察中,北京、天津、浙江等3省市被点名存在污泥违规处置现象。
在第二轮第三批中央生态环保督察中,辽宁朝阳被指出40余万吨污泥长期违法临时堆存,环境风险隐患突出。
在第二轮第四批中央生态环保督察中,四川遂宁被指出放任有关企业长期以“土壤改良”之名非法处置污泥,严重污染周边环境。
此次督察指出,河北省有关部门对污泥无害化处置缺乏统筹。邢台、唐山、枣强等市县对污泥处置监管责任缺失,不作为、慢作为问题突出,任由非法处置污泥问题长期存在。
由此可见,污泥问题不仅成了社会聚焦点,也是中央生态环保督察的重点关注对象。各地政府和企业在污泥处置问题上需要重视起来,如果仅是形式主义做样子,那么污染毒瘤的原发病灶就可能一直持续。
接下来,邢台、唐山、衡水枣强等地如何打通污水处理的“最后一公里”,让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