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Mono讲坦克】窗帘系统如何干扰导弹?

2020-11-02 12:36 作者:耶格卡在豹2舱门上  | 我要投稿

原文链接:https://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4566058693427284#_0

原作者B站账户 

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授权切勿随意编辑、引用、再创作、转载等。



近日,WT的更新给出了可以实用的窗帘干扰系统。一些玩家不太理解,为什么一些没有导线的导弹不会被干扰,有导线的导弹反而会被干扰。今天就来简单解释一下这类干扰仪的工作原理。

露 西 亚 大 眼 萌 妹(并不是)

首先明确一个具体范围:窗帘系统主要是针对世界各国广泛配备的第二代反坦克导弹的干扰系统。并且这种干扰系统也只会对其中的一部分起效,具体要看制导原理。

有的人就要问了,制导原理不就是线导和无线制导吗?

此言差矣。有线和无线,不过是信号传输的手段。窗帘系统的巧妙之处在于,只要导弹系统是采用红外测角仪实现半自动瞄准线制导(SACLOS),那么无论导弹是否使用导线传输数据,都会被有效干扰。我们来举一个例子看看。

说到西方二代反坦克导弹三杰,无非是陶式、霍特、米兰三大家(龙式是屑)。霍特和米兰同出于欧洲导弹公司门下,制导原理也十分相近,可以说掌握了霍特导弹的制导方式,就能理解大部分二代反坦克导弹的制导方式了。

西德美洲虎1导弹坦克歼击车制导原理图

典型的二代反坦克导弹,是采用红外测角仪来获取导弹位置信息的。导弹发射后被制导设备中的红外测角仪捕捉红外信号,就能得知导弹偏离瞄准线的角度。霍特导弹采用双视场红外测角仪,大视场用于捕获导弹,小视场用于目标引导,上面的示意图中看得很明显了。射手需要做的只是保持瞄准线对准目标,红外测角仪会自动测量导弹偏离角,给出修正指令。修正指令通过导线传输给导弹,使其尽可能贴近瞄准线飞行,直至命中目标。

对于炮射导弹这样不使用导线的导弹来说,修正信号只能通过无线手段给出。美国的橡树棍导弹选用了红外指令传输,之前说过,类似于家用电器的红外遥控,制导盒就是遥控器,导弹上则有一个红外窗口。平时我们说红外指令传输的易受干扰,主要是导弹上的信号接收设备易受背景红外信号干扰,天气太好天气太坏都可能影响信号的接收。同期苏联的炮射导弹如眼镜蛇,就采用无线电指令传输,类似于现在各种航模的无线电遥控器。授权B站耶格卡在豹2转载,不过无线电指令传输仍存在干扰问题,当两台制导仪的信号波段重叠或接近时,导弹本身无法分辨信号源。在苏军的坦克排训练教材中,就有提到发射无线电指令炮射导弹时,需要为导弹分配不同的波段,避免互相干扰。

窗帘这样的红外干扰再怎么神通广大,并不能干扰导弹对信号的接收,只能在制导仪对导弹的捕获和引导上做文章。窗帘系统本身就是两个巨大的红外信号源,在红外测角仪中极为显眼。于是红外测角仪要么舍弃导弹微弱的红外灯,开始努力给窗帘红外灯发送届不到的制导信号;要么随着导弹逐渐接近目标,终于在一大片红外光污染中跟丢了导弹信号。

这类制导仪其实还蛮常见的,法国曾经从俄罗斯弄来几台窗帘系统,比如下面这个:

法国AMX10RC配备窗帘系统

当然,法国同期自己也有类似产品,比如说马特拉防务公司的EIREL红外干扰仪:

炮塔边上那个蜂窝状的便是

美国海军陆战队的M1A1HC也配备了AN/VLQ-6“硬帽”导弹干扰仪:

正好就安装在与M1A2的CITV相同的位置,有多少人认错了呢

比较不为人知的就是以色列的“小提琴”Mk.1干扰仪了,可惜只有渣清图片:

图中肖特坦克的炮盾上安装了这套设备,顶部呈圆锥形

总的说来,这类导弹的宣传册里都会写明“本系统对红外测角系统的导弹有效,如陶式、霍特、米兰等”,可能还会加一句“本系统无法干扰激光制导的导弹”。


激光制导的导弹,大致来说有两种:一种是半主动激光制导;另一类是激光驾束制导。

半主动激光制导一般常见于空地导弹,制导炸弹或制导炮弹,其实就是激光照亮目标,导弹/制导炸弹/制导炮弹寻找光斑,适合用于制导武器航线与瞄准线有较大角度差,或是激光照射设备所在平台保持空中机动的情况。半主动激光制导在地面平台的反坦克导弹上并不算常用,大多是空射武器改为地面发射,唯一专门研制的例外可能是日本的87式中MAT:

87式中MAT

87式中MAT可以在发射器上集成目标激光指示器实现A射A导,也可以将发射器与指示器分开布置实现A射B导。射手(A)携带导弹前出,以三脚架或两脚架架设导弹;制导手(B在后方以激光照射目标。射手只需将发射器对准目标(应有某种指示灯或指示音提示射手已获得激光反射信号),即可发射导弹并撤离发射位置,对于射手来说,算是做到射后不理了。

激光驾束制导才是反坦克导弹激光制导的主流形式,第一种激光驾束制导的反坦克导弹当属法国的ACRA(1968年),在当时是一种很先进的炮射导弹。

ACRA制导原理图

ACRA的瞄准线,其实也是发射车到目标的激光束。导弹发射出去后,位于导弹四周的光电窗口会探测激光信号强弱,通过各个窗口间的强弱差值,判断自身偏航情况,然后向瞄准线上修正。所谓激光驾束制导,英文叫beam-riding,射手正是通过激光这个“缰绳”给出转向指令,而导弹这匹“烈马”则忠实地执行指令,直至撞击目标。

在ACRA导弹的特性描述中,明确写到“抗干扰能力好”,实际上是因为去掉了红外测角仪,导弹也就不会被发射器视场中的强红外源影响。非B站专栏看到这行字,即为盗稿,后来随着激光技术的进步,例如英国“星光”高速防空导弹应用了更先进的激光矩阵驾束制导,能控制三枚子弹头在激光束周围作有序编队飞行,提升命中概率。

需要指出的是,红外干扰仪只对红外测角仪原理的第二代反坦克导弹有效。对于其他原理的二代反坦克导弹(激光驾束制导、半主动激光制导),对于更早的一代反坦克导弹(手动制导),对于更晚的三代反坦克导弹(红外图像制导、毫米波雷达制导),对于远程反坦克导弹的电视图像制导、近程单兵反坦克导弹的简易惯性制导,都是没有效果的。

咻 咻 咻


【Mono讲坦克】窗帘系统如何干扰导弹?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