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太鼓达人》入门讲坛系列(入门篇二)

2018-09-12 21:57 作者:CRT  | 我要投稿

大家好,想必各位的NS太鼓都至少已经到手好几天了吧?

不知道各位感觉如何呢?

本期的内容主要是关于音符组合+流派打法。

在开始之前得先说的一件事情是,由于我陆续看到了一些实体鼓的游戏视频,发现这一作实体鼓相比以前家用机旧作的实体鼓在实用性方面似乎有了较好的改善,连魔王10星曲目都不成问题,改变了我对实体鼓的一些旧有看法。推荐有条件且追求真实感的玩家购买,同样适用于本系列教程。

音符组合

音符组合是谱面中音符之间位置关系的概括。

正如上一期中简要提到的八分音、十六分音等之类的就是音符组合中的一种。

在太鼓的习惯用语中,会根据音符的疏密程度分为:散音连音两大类。

散音:密度等于或者低于八分音的音符被称为散音

八分音图例

连音:密度等于或者高于十二分音的音符被称为连音

十二分音图例

需要注意的是,十二分音和十六分音看上去有点相似,但是实际上音符的间距还是有明显的差距:十二分音音符之间边缘几乎相切,而十六分音音符则有一部分是重合的。

我们一般在魔王难度中遇到的连音,大部分是十六分音。

十六分音图例

其实这种对于散音连音有点笼统和概括,甚至很可能被认为不太准确,因为散音连音真正的划分依据是看某一密度的音符能不能靠单手稳定击打一段时间:如果普通人能做到稳定击打,那么就是散音,如果十分吃力,坚持不了稳定击打的音符,就是连音。之所以可以依据八分音和十二分音分界岭这种简要分法,是因为大多数常见歌曲的BPM(一种衡量歌曲速度的单位),在120~200的范围中,在这个范围中的曲子,基本上十二分音以上单手就会十分吃力,八分音以下就能做到一段时间内的单手稳定击打。


在介绍手法流派之前,对于音符组合的理解很有必要。因为手法流派,并不是依据颜色来决定用哪只手击打音符(这也是为什么说上一期所提到的一只手负责一个颜色的策略是错误的),而正是依据音符的排布和位置关系来决定。合适且有规律可循的手法流派,让你在高密度的魔王曲中均匀分配双手的体力,避免单手长时间陷入高频率的击打中。这让你变得更加持久。

可能不少玩家看到一些魔王玩家的演奏视频的时候总会惊叹“手这样不会累吗”、“手快要抽筋了吧”

其实正是这些玩家熟练地将谱面的击打任务均匀分配在两只手上的自然结果。只要熟练地掌握了这些手法流派中的一种,无论是谁也能做到视频那样。按键还是挥棒,皆是如此。

认为魔王玩家的体力异于常人,或者反应力异于常人是一种十分普遍的误解。


谱面的文本化表达

在此之后的教程内容往往会涉及到具体谱面的具体音符组合,继续使用谱面图片反而会造成诸多不便。所以预先介绍一下谱面的文本表达,其实就是如何将一段谱面用键盘直观地打出来。

其实文本化表达比想象中要简单很多,由于太鼓中常见的音符密度主要是四分音、八分音和十六分音等是十六的因数,所以:

o代表红色音符

x代表蓝色音符

O代表红色大音符

X代表蓝色大音符

同时一个空格代表一个空档的十六分间隔。

好比在这一小节中:

一个很普通的小节

可以表示为:o x x o xxooo   o

下面是另外某个曲子的三个连续小节:

三个很普通的小节

可以表示为:

o x oox o xo ox o ooo o x xxx x xxooxxooxxooo


手法流派

下面是本系列最最重要的内容看完之后并且认真投入实践当中,那么成为触手对你来说只是时间问题。对自身手法流派的确立就是对练习方向的确立。有的放矢才能事半功倍。

在最一开始,得先确立自己哪一只手作为惯用手,原则上根据自己是左撇子还是右撇子来确定。

我是个特例,明明是左撇子还非要用右手作为惯用手,请大家千万不要学习……

惯用手就是连音的起手。为了方便说明,以下内容将以右手为惯用手作为说明。如果你是左撇子,请将之后的左右手分配镜像。

太鼓手法流派中主要分为三种:炒菜、半换全换

在太鼓达人系列中经典曲目 夏祭的魔王难度中,有这么一段:

即是

o x ooo o ooo x o xxo x

R R RLR R RLR R R RLR R  ——炒菜

R L RLR L RLR L R RLR L    ——半换

R L RLR L RLR L R LRL R    ——全换

(R即右手,L即左手)

所有的手法流派对于连音的处理方式是完全一样的,都是贯彻换手的理念(左右交替)。

但是他们在对待散音上有很大的区别:

炒菜将所有的散音交给惯用手去击打,然后连音以惯用手作为起手左右交替。

全换的思路则十分简洁,无论是散音还是连音,全程保持左右交替,因此并没有明显的惯用手。

半换是一种介于炒菜和全换之间的流派,连音以惯用手起手后,左右交替直至下一串连音之前。在下一串连音时无论是否轮到惯用手,皆强制以惯用手作为起手。虽然从描述上看,半换很复杂,但是实际理解之后却是相当顺手的一种打法。

大家都知道,太鼓的谱面演奏需要脑力和体力的同时运用。这三种手法本质上对脑力需求和体力需求之间的一种交易。

脑力够而体力不够的情况和体力够而脑力不够的情况,演奏都会出现失误。两者缺一不可。

炒菜由于将所有散音交给惯用手击打,自然是所有打法中最累的一种,但是也正因为如此,炒菜使用者无需考虑散音该由哪一只手去击打,对谱面的识别的脑力需求是最低的。

全换由于全程左右交替,不仅散音需要思考哪一只手击打,连音也需要思考哪一只手起手,是对换手(脑力)要求最高的一种,但自然也是对体力要求最低的一种。

半换则介于两者之间。

在某些常见的音符组合当中,半换和全换的处理方式是完全相同的:

oox o oox o x o oox

RLR L RLR L R L RLR  ——半换

RLR L RLR L R L RLR  ——全换

这一点在思考之后其实并不值得惊讶,连音之间的散音正好是奇数个。半换在一串连音之前最后的散音正好是用非惯用手处理的,正好接上了惯用手起手的连音。

不过对于下面这串音符组合,半换和全换的处理就会略有不同:

ooo o o o o ooo o o ooo

RLR L R L R RLR L R RLR  ——半换

RLR L R L R LRL R L RLR  ——全换

这是因为连音之间的散音是偶数个,半换在连音之前最后的散音是自然轮到惯用手处理的,而连音根据规则需要强制惯用手起手,所以我们会看到有两个R连续出现的情况,这说明作为惯用手的右手连续击打了两次而没有经过左手交替。这一点在全换中是不会出现的。

尽管上面对各种手法有了一个较为详细的介绍,但是我相信大家还是对自己该才用哪种存在疑惑。

下面是我的看法:

由于近年来太鼓曲目的BPM越来越高,炒菜在目前环境的适用性越来越窄,已经逐渐被局限于低难度、低速度曲目中。所以这一种已经不太推荐。半换则是我本人使用的流派,虽然描述看上去略显复杂,但实际上相当好用,对于所有连音一律惯用手起手,能有效降低对连音的处理难度。同时散音左右交替能实现全换节省体力的优点。

在技术后期,半换对于换手的熟练也可以作为继续掌握全换的跳板。

综上我推荐大家确立半换作为自己的手法流派。


如何开始练习?

确立了打法之后,下面来谈谈如何练习。

无论对于目前处于哪一个难度的玩家,我的建议是先掌握好散音的换手。

对散音换手尚不熟练的玩家可以先将本作古典分类下普通难度的弦乐小夜曲、天堂与地狱序曲和土耳其进行曲三首曲目用左右交替换手的方式反复练习,直至较为熟练为止。这个过程也是寻找节奏感的过程。

这三首曲目的普通难度只有散音,避免了一开始连音对换手练习的干扰。(其实绝大多数普通难度的曲目都只有散音)

强制换手在一开始无疑是一件极其痛苦的事,甚至会发现自己技术大不如不换手的时候,但这些都是正常的过渡,请耐心坚持练习。

在普通难度的散音的换手熟练得差不多的时候,便可以接触困难难度,踏入含有较为基础的简单连音的谱面。


下一篇是入门篇三,其中将进一步详细介绍散音换手思路连音的种类以及规划进一步的练习方向。方便大家由易至难地练习,避免在练习中出现选曲难度跨越过大的问题。

对于半换的描述可能有人仍然会存在疑惑,所以欢迎加入太鼓达人 NS玩家群~!群内有各种热心大汉和小姐姐帮助解答:


那么最后,我们下期见~!

【入门篇二  完】


《太鼓达人》入门讲坛系列(入门篇二)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