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宣大兵和满洲八旗
最近又看到几个逆天回复,有人跟我说,满桂在辽东军跑路之后,去和八旗兵PK之前,都吓得哭了,他知道宣大兵都是废物,除了辽东兵都没人打得过八旗兵。
更有甚者,直接说八旗兵团灭北京城外全部四万重兵集团,而且八旗兵没有一个人死伤。
TNND,说实在的,满洲集团吹牛一贯是不打草稿的。他们很喜欢把自己打败的明军说的有十倍之多,还动不动就是自己没伤亡。
关于满洲集团吹牛的事情,咱们也不想多说什么。(死了大将不死一个兵的记录都有)
但是说宣大兵毫无战斗力,不敢和满洲人打,这就是睁眼说瞎话了。大概是受了清官方宣传和文文肃公日记这种东林文人笔记史里。顺带一提,这日记作者文震孟和明熹宗实录的编修工作关系匪浅。
而方孝孺被诛十族记录正是在明熹宗实录中被从野史里一下子提拔到了明实录中,所以.....
说回正题宣大兵。宣大部队,即使到明朝即将灭亡前不久,满洲集团最后一次入关劫掠时都能够跨越战区对八旗兵进行有效的野战打击,而且有实打实的战果。也是我之前提到的崇祯十五年解围山东时的五百宣大骑兵。
但是宣大部队对满洲集团的最显赫战功,是皇太极的第二次入塞劫掠,他攻打宣大地区的时候,被曹文诏打的屁滚尿流。
袁崇焕乃至整个辽军可能都没有一次战役能打的像曹文诏他们这次如此成功。在明档案汇总第十七册和明清史料·甲编 08本中,收录有皇太极该次入塞期间,张凤翼,唐钰,龚化龙等人关于曹文诏此次指挥抗击皇太极的作战记录汇报。
这次作战曹文诏带的宣大兵把皇太极的菊花都戳爆了,首级可能有九百多接近一千个。还有生俘,而且据说曹文诏还被人举报说出于泄愤目的活埋了一批八旗兵。
皇太极带精锐主力强攻宣大,打下三座堡垒之后被曹文诏追着打,也就是宣大地区的畜力实在太差,马匹又瘦弱,不能追出山区太远。
同一时期的朝鲜燕行录收录的各种杂书笔记里可是有朝鲜人亲眼在后金统治区见证了后金回来后减员惨重,大量伤亡的记录。
八旗这个集团,考虑到它的经济结构,地理条件,防守便利,马群优势,豆料优势,铁矿优势。确实是一个战争能力很强很强的集团。
但它的战斗力,并不是特别强,在开国王朝军队里,它肯定不是名列前茅的,更没有满万不可敌的可笑说法。
就是在己巳之变时期的十二月二十七日,皇太极带两旗两大贝勒打五千山海关步兵,虽然一贯是吹的轻松全歼对方(在明方没有该五千步兵被全歼记录)但不得不承认损失了6名高级武官。
其中三个一等游击(两个满洲游击),四个皇太极亲戚宗室将官!
包括阿哥巩阿岱,宗室将领阿赖,拉泰,一等满洲游击乌尔坤,额尔鸡哥,汉军一等游击祝邦成。
级别更低的武官伤亡恐怕更多。
事实上面对摆好阵型的明末野战明军来说,八旗兵往往要有绝对人数优势才能保证拿下,而且通常会有不小的伤亡。
不是说明末明军的战斗素质就很差,而是他们缺乏畜力,人数也不占优,在展开阶段之前,就很容易陷入危险。而展开之后,虽然很能打,但补给线却很难保护。这也是缺乏骑兵的最大后果。
这就是我说的战斗层面的问题好解决,但战役层面的问题很难解决。而明朝政府也恰恰就是因为战斗力上的一点自信,总是误以为自己能解决好战役问题。
而皇太极则根本没有清吹吹的那么强的能力,如果他真的有清吹说的本事,早就应该像朱棣一样几年时间歼灭大几十万野战部队改朝换代了。
而明末的宣大部队,在粮食困难,畜力缺乏,机动部队不多的情况下,也曾经在皇太极第二次入塞之中将其重创,差不多可以说是让他连滚带爬的跑回辽东。
宣大将士绝不是听说要和八旗兵交战就会吓哭的人,更不可能被灭几万人打不死一个八旗兵。
满洲集团的记录经常搞这种抠脚的事情,虽然我死了一堆高级武官,但我一个兵都没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