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今天的故事,从佛罗伦萨的美第奇家族说起...

2023-07-27 11:25 作者:五开瓷艺馆  | 我要投稿

如果你是15至17世纪欧洲一个贵族家庭的户主,那你的家里应该有几件进口的中国瓷器,你很喜欢它们,不仅因其质地坚硬、洁白纯净,也因为你有钱,这是彰显你身份和地位的最好奢侈品。


《唐顿庄园》剧照


你或许会想几件瓷器而已,至于这么显摆么?其实,这个假设并不夸张,中国瓷器在18世纪才成为欧洲中产阶级的消费品,在此之前,中国瓷器是贵族和富人才有的,一般人根本买不起,这些名门望族们把瓷器收藏在珍宝柜里,慢慢欣赏着这些具有异域风情的器物。


为了探索和制造出这种洁白、半透明的瓷器,欧洲人煞费苦心,由于不知道中国瓷器的配方,他们只能慢慢摸索,从马约利卡陶到软膏瓷再到硬瓷,过了大约三个世纪,德国的梅森皇家撒克逊工厂终于成功研制出真正的中国式硬质瓷。


约1744年 德国梅森瓷器 美国大都会博物馆藏


其中,第一批软膏瓷的制作引导了欧洲的软膏瓷发展,也在欧洲瓷器发展史中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而最早制作出软膏瓷的人就是弗朗西斯科·德·美第奇,他是美第奇家族的第二代托斯卡纳大公,痴迷于炼金术,喜爱艺术,热爱并收藏了很多中国瓷器,也是欧洲最早仿制中国瓷器的人。


弗朗西斯科·德·美第奇(弗朗西斯科一世大公)肖像


这里我们提到了美第奇家族,这是一个统治了佛罗伦萨四个多世纪的名门望族,说起这个家族,我们就不得不提到文艺复兴······



美第奇家族对文艺复兴的影响



文艺复兴发生在14至16世纪的欧洲,是一场市民和知识分子借由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的形式表达自己文化诉求的文化运动。文艺复兴时期的很多作品流传至今并举世闻名,比如下面几幅画,你能认出作者是谁吗?





文艺复兴在意大利各城邦兴起,并以佛罗伦萨为中心,彼时的意大利是一个地区名,佛罗伦萨是其中的一个城邦,有独立的自治权,但国小人寡,这种形式类似古希腊的雅典和斯巴达。


当时有不少今天知名的艺术家都前往佛罗伦萨寻求更好的发展,像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这样的巨匠都曾受到美第奇家族的资助,他们无需担心衣食住行的开销,只需安心创作即可。设计圣母百花大教堂圆顶的布莱内斯基,同样受到美第奇家族的资助,这座圆顶教堂的设计建造具有非凡的意义,摆脱了中世纪建筑的束缚,是世界五大教堂之一。此外,布莱内斯基还发明了透视法,是不可多得的人才。


意大利佛罗伦萨的圣母百花大教堂


美第奇家族以其强大的经济实力和政治地位推动了欧洲文艺复兴的发展,也通过赞助的方式为家族赢得了声誉。特别是科西莫、洛伦佐、弗朗西斯科一世大公。科西莫和洛伦佐不仅热爱艺术具有一定的鉴赏能力,他们挖掘了新人,也为艺术家提供良好的创作环境。


米开朗基罗《大卫像》 佛罗伦萨美术学院美术馆藏



美第奇家族对中国瓷器的收藏



美第奇家族中的洛伦佐、弗朗西斯科一世大公、费迪南多都是中国瓷器的狂热爱好者,并收藏了大量中国瓷器。费迪南多成为托斯卡纳大公爵后,于1590年将14件中国陶瓷送给德国德累斯顿宫廷,其中八件现存于德累斯顿国家艺术收藏馆。


1590年美第奇家族向德累斯顿宫廷赠送中国瓷器 德国德累斯顿国家艺术收藏馆藏



明嘉靖/隆庆 虾形容器 德国德累斯顿国家艺术收藏馆藏


虾和荷叶、莲蓬的组合,据记载,1779年美第奇家族的清单中对其功能描述为胡椒瓶,虾背上的绿荷叶就是瓶口,这可能是美第奇家族中最昂贵的胡椒瓶了。这说明美第奇家族不仅收藏瓷器,也将瓷器作为实用器使用。




明嘉靖 青花山水纹碗 德国德累斯顿国家艺术收藏馆藏


高山流水,宝塔凉亭,行驶的帆船,远处山峦和近处的船家,浓淡相宜的墨色独具中国风,类似的碗在大都会博物馆、伊斯坦布尔的托普卡帕宫博物馆也有收藏,下图美国大都会博物馆的这件碗加了金属装饰,口径也比上图中的碗大些。





明万历 青花山水纹碗 美国大都会博物馆藏



明嘉靖/隆庆 三彩魁星容器 德国德累斯顿国家艺术收藏馆藏


美第奇家族在清单里用奇异的语句描述了魁星,并认为他头上长角且面目丑陋,魁星本就是黑脸红发的鬼面形象,相貌是有些吓人,但对参加科举考试的考生而言,却是金榜题名的好兆头。


明嘉靖 青花鱼藻纹盖碗 德国德累斯顿国家艺术收藏馆藏


经典的鱼藻纹,盖子上的狮子形钮,碗内还有“谷雨”二字,在美第奇的清单中并没有找到与之相对应的更具体的描述,但德累斯顿的存库内则描述这件器物看起来像个碗,上面画着鱼,盖上有个小动物,可见欧洲人对中国文化的了解程度。



弗朗西斯科一世大公对中国瓷器的仿制



弗朗西斯科一世大公致力于对中国瓷器的研究,东方瓷器给欧洲人以洁白、半透明、神秘的观感,欧洲有些工匠一直想探索其中的奥秘,生产出和中国瓷器一样的硬瓷。比如16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费拉拉市的阿方索二世就雇了两位制作马约利卡陶的工匠制作陶瓷,但没有成功。


弗朗西斯科一世大公于1560年建立陶瓷作坊仿制中国瓷器,其产品也被称为美第奇瓷。他去世后,美第奇瓷的烧制也落下了帷幕,此后,多西亚继承和发展了美第奇瓷,进一步持续了软膏瓷的发展。


美第奇作坊制作的瓷器是欧洲最早的软膏瓷,瓷厂大约花了十年才制造出软膏瓷,虽然不能和中国的硬瓷媲美,但已然是当时欧洲一项杰出的技术成就。


美第奇瓷制作困难,成本高昂,产量极少,现已知的美第奇瓷仅59件,其中十分之一存于美国大都会博物馆。




1575-1580年 佛罗伦萨美第奇软膏瓷水壶 美国大都会博物馆藏


美第奇瓷厂生产的缠枝花卉纹水壶,西式造型,中西结合的花纹,质地洁白,淡蓝色的花纹,外底部落款是美第奇家族资助建造的圣母百花教堂标志性的圆顶建筑,还有可能是佛罗伦萨的首字母“F”。


1575-1587年 佛罗伦萨美第奇软膏瓷花卉纹盘 美国大都会博物馆藏


这件瓷盘上的蓝釉相对上件颜色偏灰,花卉与人物铺满瓷盘,看起来有些繁杂和凌乱,外底的落款上的圣母百花教堂有着更细致的描绘。




1575-1580年 佛罗伦萨美第奇软膏瓷花卉纹水壶 美国大都会博物馆藏


这件水壶上装饰着中国传统纹饰菊花和莲瓣纹,肩部的细节处堆塑着西方面孔的人物装饰,蓝色釉的分布也并不均匀,略有粗糙感。





 1575-1580年 佛罗伦萨美第奇软膏瓷花卉纹水壶 美国大都会博物馆藏


这件瓷盘的底款是王冠和六个圆,有人推测这是弗朗西斯科一世大公的首字母缩写,也是瓷盘独特之处。



盘内中心描绘的是《圣经》里的故事扫罗之死。扫罗是以色列第一位国王,非利士人击败以色列,扫罗的3个儿子阵亡,扫罗受重伤,他让侍卫刺死自己一面受敌人凌辱,是为不肯,扫罗就自己伏在剑上而死,这里表现了扫罗勇敢、具有民族气节的精神。此画面是依据16世纪的德国画家汉斯·塞巴尔德·贝哈姆的作品所作。




1745年 多西亚瓷厂生产的硬膏瓷盘 美国大都会博物馆藏


蓝白相间的纹饰,缠绕的花卉纹,既是对东方的模仿,也是对美第奇瓷的继承,从风格到瓷盘底款的教堂图案。我们能明显感受到多细亚瓷器相对美第奇瓷上的蓝色花纹有了沉淀之美,不再像粗浅画上去的纹饰,而是浸润到釉层中。


法国 维勒鲁瓦产的中国风瓷盘 约1740—1745年


这是18世纪法国巴黎以南一个名叫维勒鲁瓦的小村庄里的工厂生产的瓷器,这是一个小作坊,留存下来的瓷器也不多,产品以彩陶和软膏瓷为主,其中有一些产品上的图案仿中国瓷器绘制,这件瓷器上的画面内容就印证了这点。


漪云猜测工匠画的是武松打虎的故事,男子甩着长袖,老虎有长长的尾巴,还有梅花和竹子等图案,这幅中国风的画极具异域风情,色彩搭配大胆,虽然不怎么像但当地人可能比较喜欢。



瓷器和其他艺术品对美第奇家族来说不仅是爱好,也是一种政治工具



美第奇家族的掌舵者大多热爱艺术,也珍惜真正有才华的人并予以资助,米开朗基罗13岁就进入美第奇家族,此后还为洛伦佐、朱利亚诺等美第奇家族的人雕刻了陵墓雕像。


米开朗基罗为洛伦佐制作的陵墓雕像《晨与暮》


比萨斜塔上的实验者伽利略也曾受美第奇家族资助;意大利肖像画家先驱、拉斐尔的老师波提切利也以这个家族的人物为蓝本创作了《三博士来朝》、《维纳斯的诞生》等作品。


波提切利 1476年创作 《三博士来朝》 意大利乌非齐美术馆藏


这个家族用一己之力养育了诸多意大利巨匠,弗朗西斯科一世也为欧洲瓷器的诞生作出了重要贡献,其目的不仅出于喜爱,也是为了展示美第奇家族的形象,金钱的加持使这个家族加强了对佛罗伦萨的控制。


波提切利 1482年创作 《春》 意大利乌非齐美术馆藏


美第奇家族虽是巨贾,但一开始的声望并不好,为了得到良心的慰藉,也为了在教皇和皇权面前拥有显赫的地位,赞助艺术品就是扩大自己影响力的一条捷径,并结合联姻等方式,美第奇家族不仅成为佛罗伦萨的统治者,甚至成为托斯卡纳地区的实际执政者,先后产生四任教皇,两位法国皇后,极大地巩固了家族地位。难怪美术史家贡布里希曾写道:“赞助是美第奇家族政治中的一种主要手段。”


意大利 乔瓦乔·瓦萨里 1534年创作 《伟大的洛伦佐·德·美第奇》 意大利乌非齐美术馆藏


中国瓷器也是美第奇家族社交场上的助力,他们将紧俏的中国瓷器送给不同国家的达官显贵联络感情,比如前面提到1590年,费迪南多送中国瓷器给德国德累斯顿的科斯蒂安一世(萨克森)。科斯蒂安一世(萨克森)在当时的德国极具权威和地位,费迪南多把中国瓷器作为礼物送给这样重要的人物,足见中国瓷器的珍贵。


明嘉靖 三彩凤壶(美第奇家族向德累斯顿宫廷赠送) 德国德累斯顿国家艺术收藏馆藏


作为声望显赫的家族,美第奇家族对中国瓷器的收藏和赠送也奠定了中国陶瓷在欧洲人心目中的地位,增加了他们对中国瓷器的痴迷,也使弗朗西斯科一世大公仿制中国瓷器的行为有了更深远的意义。


正如资助建造圣母百花大教堂的科西莫所说,美第奇家族的人会消失,但建筑却会永远矗立在佛罗伦萨。几个世纪后,弗朗西斯科一世大公创烧的美第奇瓷亦是如此。人类终将一死,但我们创造的历史不会消失。







文中图片源来自美国大都会博物馆官网、德累斯顿国家艺术馆官网及其他网络平台。


今天的故事,从佛罗伦萨的美第奇家族说起...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