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风向变了,年轻人回归货架电商,京东唯品会各有准备
狂奔了几年的直播电商,如今突然撞上了减速带。调研机构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直播电商市场规模增速断崖下跌,仅为37%。此前两年直播电商的市场规模增速分别为226.2%和121.5%。行业增速的放缓,意味着曾经狂热的直播市场走向冷静。

大家耳熟能详的罗永浩已经功成身退,东方甄选的热度也在持续消退。过去半年,东方甄选场均销售额超过1000万,场均观看人次达到1168万;而最近一个月,这一数字分别为750万和507万。有业内人士总结,年轻人对直播间的新鲜劲过去了,开始向货架电商回归。
直播电商和货架电商可以理解为“货找人”和“人找货”,“货找人”解决短期的兴趣需求,但“人找货”才能帮助消费者更高效地找到想买的商品,满足长期诉求。比如年轻消费者需要买什么东西,首先想到的不会是去直播间逛逛,而是在京东唯品会这些平台搜一搜。

商业逻辑上的区别,还不是年轻人回归货架电商的最主要原因,在本质上还是在于货架电商成熟的供应链,能够更好满足年轻人对性价比的坚定追求。阿里背后有千万商家和产业带,京东加快物流建设,也形成了有责任的供应链,新品上市周期可缩短67%。
还有特卖电商唯品会,这家平台致力于建设“强确定性供应链”,已经与4万多家品牌达成合作关系,如数码品类的小米、荣耀;黄金领域的周大福、周生生;或者美妆领域的欧莱雅、科颜氏,遇到品牌方联手平台搞促销,大牌价格低至3折。

现在在90后、Z世代都是非常理性、精明的,往往习惯在不同平台对比价格、服务和效率。不少网友就发现,有时直播间里带货主播宣传的最低价,可能在货架电商平台就是日常价。一位宝妈在直播间给孩子买衣服,结果在唯品会发现同款价格更便宜。

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直播电商和货架电商对消费者来说就是一道选择题,如今越来越多年轻人不会再盲目下单,把价格、服务和效率等决策性因子做综合性对比后,才在货架电商一栏填上答案。
可以说,当下行业的风向已经变了,直播电商一路狂奔的时代悄然退去,从去年开始,头部短视频平台纷纷将“商城”提高到一级入口,这恰恰反映了直播电商和货架电商“殊途同归”,作为不同的商业模式相互补充、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