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RD城市会客厅:对话BM宝麦蓝 柴晖︱与环境平衡的设计,推进多层面价值的提升
REARD城市会客厅
如何在低碳绿色的可持续发展背景下,为产业转型升级的空间载体引入前沿化的理念,并以高度的落地性将其契合到中国的城市发展语境中,一直是BM宝麦蓝创作团队研究与实践的重要方向。
基于过往的研究沉淀和实践经验,他们以倡导者与践行者的双重角度和跨专业的融合性策略,引导项目的创新转变和综合提升;同时从国际前沿的视角出发,注重项目和更大层面的长远效益,以健康、低碳、数字智能的产业园的打造及其与城市的有机融合,为业界树立具有高度实践意义的范本。
在对BM宝麦蓝的建筑设计主管柴晖先生的采访中,我们更加感受到一位潜心于创作的建筑师,专注于以作品发声,以对设计的全情投入和对可持续性的深度关切,诠释出贴合每一个作品的独特基因;也让我们更期待宝麦蓝在中国城市空间以及产业园的迭新过程中,以创意笔触描绘更具深远意义的可持续图景。

REARD采访团队与BM宝麦蓝嘉宾合影

柴晖带领团队专注于产业办公,学校,城市综合体建筑设计领域,在建筑设计中竭力寻求简约、人性化、可持续的设计。他致力于为建筑创造与其所处环境相平衡的设计,通过设计找寻建筑、人和自然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助力人们提升居住生活的空间品质,实现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

柴晖先生工作照

R
作为可持续设计的倡导者与践行者,BM宝麦蓝一直致力推广并实践国际最前沿的先进经验。可否为我们分享一下这方面的理念?
C
1990年世界首个绿色建筑标准在英国发布。作为一家有着60年发展历史的英国设计公司,宝麦蓝在英国积累了大量的可持续实践经验。来到中国后,我们也希望将多年积累的经验与技术融入到国内的项目中。我们深刻认识到人类活动对于地球生态的影响,无论在设计工作还是公司内部活动中,BM宝麦蓝都是可持续设计的倡导者。我们致力于为项目提供与其所处环境相平衡的设计,提高社会、环境和经济价值并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菲律宾新克拉克中央公园荣获
“SILA新加坡景观建筑奖”分析与规划类别金奖
C
作为一个多专业的设计咨询公司,宝麦蓝可以全方位多角度地打造可持续建筑,我们的可持续设计思考跨越从概念设计到项目施工完工的全流程。我们不仅注重对员工环境设计能力的培训,鼓励并支持设计师提升技能并取得相关资质,还设有可持续环境部门为我们提供设计策略,并进行可视化的数据分析以提出对应的措施。

北京昌平生命谷国际精准医学产业园
C
在可持续设计的实践中,我们注重主动式设计与被动式设计相结合的设计理念。我们认为建筑师掌握着项目的低碳基因,应该通过设计使建筑与周围的环境形成循环的系统,通过自然的方式,减少建筑的能源消耗(比如通过控制建筑的朝向减少热辐射的吸收,提高场地的自然通风来降低对制冷系统的需求);另一方面还通过建筑物自身收集和储蓄能量(比如中庭与Thermal wall配合使用可以提高建筑物在冬季的舒适度)。其实在项目的初期,我们就已经将这些思考作为重要的设计理念植入到项目中,为它的可持续性打下很好的基础。

常熟MOBO零碳数字科技岛
C
同时我们非常重视主动式设计在项目中的运用,在设计过程中我们会同工程师紧密协作,通过低能耗,高效率的机械控制方式来减少能源的损耗,呈现更加优质的居住空间。这两方面综合在一起就是我们所提倡的与环境平衡的设计。
R
近年来建筑行业更积极地从多个层面应对严峻的气候危机。您如何看待建筑和城市设计对低碳生活方式的推动作用?
C
我们知道全球的城市化进程还在继续,基础设施和城市建设的规模和强度也在持续扩大,这些导致每年更多温室气体的产生和自然栖息地的消失,地球的生态系统受到日益严峻的威胁。建筑在其全生命周期中所消耗的能源以及所排放的二氧化碳量是惊人的。

伯明翰市中心“绿色发展计划”
C
作为建筑师,世界人口的增长、城市化进程的持续推动,城市的不断扩张以及对自然生态的保护,是我们建筑师需要去思考的问题。绿色建筑、绿色城市正是我们寻求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解决方法。当建筑与城市趋向更加环保与绿色时,城市与建筑作为人类活动的载体,对人们低碳生活方式的改变有着潜移默化的巨大影响。

伯明翰市中心“绿色发展计划”
C
我们为伯明翰市制定了一项绿色总体规划,旨在创造一个更安全、健康,更有吸引力的城市。该计划将创造活力街道与场所营造相结合,把行人和骑自行车的人放在首位,让城市空间从汽车主导转向人行主导,以便人们轻松安全地在市中心通行。
慢行系统需要城市空间的支持,我们为慢速模式提供更舒适、灵活和富有活力的公共空间,新的公共空间将能够全年举办各种文化活动,为市中心带来新的生机。除了行人友善的城市网络和公共空间,该项目还将加强并提供新的绿色基础设施、口袋公园、野生动物池塘和街道设施,鼓励新企业占领街道并为街道增添活力,恢复城市作为商业、科学、政治和文化生活中心的驱动力。


伯明翰市中心“绿色发展计划”
C
大家可以想象这样一个以人行为主导的城市空间设计,街区尺度亲人,空间承载了多样的活动,开放且功能混合的社区将大大提高人们绿色出行的愿望。城市与建筑的改变自然而然地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也会引导人们向更加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转变。
R
怎样看待跨专业协同策略在建筑性能的综合性提升方面的作用?
C
建筑是一个复杂的工程系统,其中不仅包括建筑设计,还涵盖了结构设计、暖通空调设计、给水排水设计、电气专业设计等。这些专业就像一个机器的各个零件,只有彼此配合、相互协作才能运行起来。

常熟MOBO零碳数字科技岛
C
建筑工程设计是由多个专业,进行多道程序设计完成的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作为建筑设计人员,我们深刻地体会到,若仅追求本专业设计的最完美,必将对其它专业带来不良的影响甚至产生难以解决的问题,最终会影响项目的整体质量。
建筑性能的提升,不只依靠某一专业水平的提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各个专业的相互协调。因此我们在项目初期会邀请各专业的设计人员一起参与设计流程,向方案设计团队提出他们的需求,这样我们可以将问题前置并在设计过程中逐一进行讨论解决。


上海淮海路南丰荟改造设计
C
我们相信高品质的项目需要不同专业的共同协作,才能最终带来项目综合性能的提升。建筑性能的表现除了客观的实验数据检测,使用者的真实感受在我看来也同等重要,而这又同使用者的使用方式和行为习惯相关。因此除了与各专业工程师的协作,与使用者的协作同样至关重要。
昆承湖项目的西门子中心是一栋零碳建筑,我们非常有幸可以和西门子的工程师一起合作,他们既提供了零碳建筑的技术支持,同时又是项目的最终使用者。在模拟计算建筑能耗时,我们输入的参数如平面功能的划分、人员占用的面积、电器设备的密度和使用率、室内温度的预设、照明时长的设定等参数,均将贴近未来的使用习惯,最终建筑性能的提升也能够有的放矢。

常熟MOBO零碳数字科技岛
R
如何基于BM宝麦蓝已有案例的落地经验和战略性思维,为亚洲城市打造具有长远的社会、环境、经济效益的项目作品?
C
目前世界上近三分之一的人口,每年至少有 20 天面临着高温天气的威胁。每年夏季中国的很多城市也会出现40度以上的高温。BM新加坡团队最近完成的克拉克中央公园项目,对如何在加速变暖的城市中创造凉爽的空间和场所给了我们很多思路。作为全球未来城市计划的一部分,我们在新克拉克市进行三项独立的项目,项目之一是制定全市的开放空间,其核心是设计一个新的中央公园,也将成为菲律宾最大的城市公园。

新克拉克中央公园
C
在菲律宾炎热潮湿的气候中,提供舒适的室外微气候对于创造充满活力的开放空间至关重要。与世界上许多炎热的城市一样,大多数广场和公园都只在清晨和傍晚时分使用,因为在该时段太阳的影响较小。菲律宾人特别喜欢微风轻拂、阴凉、舒适的空间,而任何成功的开放空间都必须确保这种特色。

新克拉克中央公园
C
为实现这一目标,我们的设计通过利用阳光和林荫、风、水、植被和物理遮荫结构等条件,整合一系列措施,对小气候产生积极影响,延长公园的使用时间。公园与河道构成了连接城市的网络,在整个城市创造了一个自然的“蓝绿”网格,不仅为社区提供有吸引力和安全的休闲开放空间,而且有助于减少城市热岛效应并创建生物多样性廊道和栖息地。

新克拉克中央公园
C
我们对中央公园项目的期望,是创建一个可以展现城市公共空间价值的场所,以减轻该地区的极端气温,提升居民、游客在这个新社区的生活品质。高品质城市空间除了可以提升居民的幸福感、保护生物多样性,同时还会产生经济效益。更生态、更健康、更舒适的居住环境,可以吸引更多的人才与企业的入驻,从而为当地经济注入活力。克拉克中央公园项目在应对城市高温、创建高品质公共空间的思考以及策略在中国具有高度的复制借鉴意义。

新克拉克中央公园
R
在双碳背景下,BM宝麦蓝在健康低碳的创新型产业园区方面有哪些研究和实践?
C
产业园区作为产业高密度集聚地,与地方经济发展密切相关,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促进产业集聚的重要平台,已经成为各地经济发展的重要助推器。中国的产业正向着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的方向转型,传统产业园已经无法满足产业研发,生产生活的需要。我们需要建设生态、智能、融合的高科技园区。我们在实践中发现新型产业园呈现两个趋势:

常熟MOBO零碳数字科技岛
C
①产业园越盖越高
中国一线城市重提“工业立市”,一线城市主打的工业不再是传统重工业,而是以生物医药、人工智能、芯片制造等以高科技创新为导向的工业制造。高科技产业生产工艺加工流程的改变使工业上楼成为可能。一线城市土地开放强度高,缺乏为这类企业提供大面积单层厂房的工业用地,这就是高科技产业园在密度最大化的同时增量往垂直方向发展的原因。
比如我们最近完成设计的昌平生命产业园的建筑高度达到了60米,有12层厂房。建筑设计变得更为复杂,需要解决人员、物流在垂直方向的运输。另外还要考虑建筑的弹性化设计,层高、荷载、管道需要做出预留,以满足产业园未来运营时对空间灵活划分及在不同成长阶段对于空间的需求。

北京昌平生命谷国际精准医学产业园
C
②产业园变得更像一个城市综合体
如今科技制造企业在研发、办公、生产一体化、聚集上下游产业以及运营服务等方面的诉求越来越高。产业园的运营方式也不再是租赁或购买一栋栋独立生产车间那样简单。园区要围绕企业与人才的需求,构建协同合作、资源共享的平台,提供共享实验车间、会议中心、产品发布平台等功能,助力企业内部以及企业间的合作交流。
产业园的运营时间段已经从常规的工作时段向7天24小时全时段运营延伸,我们需要为园区打造一体化的生活服务体系,满足园区人才工作、居住、生活的需求,提供诸如公寓、休闲、餐饮、娱乐、运动等多元业态,形成良性循环的产业生态城。

北京昌平生命谷国际精准医学产业园
R
作为产业迭代的空间载体,产业园区如何实现与城市塑造的有机融合?
C
传统产业园自成体系,产业园内部与城市割裂,园区内空间与功能只服务园区内部人员。不仅各个系统相对独立封闭运行,数据库也相对独立,无法实现信息资源共享。随着产业升级、产业生态的形成,企业上下游间的协作变得更为频繁。产业园所承载的功能也从单一的生产,向着研发、中试、生产、办公、产品展示,零售等多功能需求转变。这就需要产业园实现从封闭独立向开放融合的转变。这方面我通过两个案例来分享,在不同的城市背景下,我们是如何融合两者的。


北京昌平生命谷国际精准医学产业园
C
第一个项目是昌平生命医学产业园,它位于中关村生命科学园一二期的南侧,由四个地块组成,功能上包含研发与中试生产。由于位于一线城市中非常成熟的科技城区,项目承接着一二期研发成果转化的功能,需要形成产业的互补。因此在总体规划中,我们延续了生命科学园一二期的城市肌理,将高层研发办公设置在园区的中心,并围合出一个可以聚集人群的场所,这个开放的城市空间,增加了使用者们在此交流的机会,创意和协作可以在此聚集催化。围绕高层研发楼的是中试生产车间,以大尺寸的铝板和玻璃面向城市传达出新型产业园的科技感与创新力。

常熟MOBO零碳数字科技岛
C
第二个项目是MOBO零碳数字产业园。在设计产业园时我们有幸同时参与了常熟的昆承湖城市设计,得以在更大的尺度及更自由的背景中考虑产业园与城市的关系。一个完整的产业周期大约10年,而城市的发展往往不止10年。在城市漫长的生命周期中,需要产业不间断的支持。这就需要我们创造出一个富有创造力,能够实现产业升级与转换的城市。

常熟MOBO零碳数字科技岛
C
在昆承湖城市设计中我们提出园、岛交织城的设计理念,将总部办公、产业研发基地布置在自然景观资源最为丰富的岛外圈,仿若形成一个个岛屿,岛屿间通过城市森林活力环相连。活力环上设有智能公交车流线、城市公园、文化中心及休闲广场。岛屿间形成的空隙可以将自然请入岛的核心区域。这个集约化的高质量高效的城市核心,包括商业、服务、办公、居住、生活多种功能的混合。所有的空间均在一个舒适的步行可达的距离,倡导人们绿色出行。产业园与城市紧密结合、相辅相成,这就是我们理想的产城结合的模型。

常熟MOBO零碳数字科技岛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