歼敌人数多等于贡献大吗?二战英美贡献不如苏联吗?
俗话说的好,身瘾易戒,心瘾难除。一直以来中文互联网都流行着一种对苏联的崇拜,其领土之广阔、军事之强大令不少人为之倾倒,与之相呼应的是作为苏联军队的核心理念之一的大陆军主义,也被作为一个至高无上的理论接纳了过来。
“大陆军主义”是一种政治理念或潮流,主张国家应该重视和发展陆军,把陆军作为主要的战争力量。一些军事家和政治家认为,应该把重点放在陆军方面的军备建设上,以应对外部的威胁和挑战。他们认为,陆军是国家的核心力量,只有发展强大的陆军,才能保护国家的安全和利益。
这种观念延伸到军事历史和研究领域,特别是二战的领域,就是可以看到无数书籍和论文都在强调“钢铁洪流”“几公里一门大炮”,把目光都聚焦在了陆军身上,而在二战舞台上以陆军为主要力量的苏联就成了他们研究的主要目标,在统计了歼敌人数之后,他们往往以苏联伤亡巨大和歼敌人数之多,宣称苏联才是二战的主力,英美不过是打辅助的。
而这种看法,显然忽视了英美是以海空战为主战场这一事实,同时忽视了人员的质量、技术装备的消耗、武器的成本以及情报战这一重要战线,本文在作者能搜集到的资料下,尽力梳理一下二战盟军的海空战的战绩。
一、空战
盟军对德战绩
在苏德战争爆发之前,英国就打赢了大不列颠空战,到苏德战争爆发之前,英国已经作战了将近两年。

初期作战成功击落了6732架飞机,德军损失了11068名空勤人员,要注意这时候德国空军的质量可是非常高的,我手头的资料显示一般战斗机会培训150—170小时,轰炸机为220——250小时。考虑到之前的和平时期,这一时期德国空军飞行员的平均时长大概率是超过300小时的。德国飞行员的总训练时间从42年10月开始总量被英美所赶超。39年9月~42年9月德国飞行员的总训练时间长于英国。


那飞行员的身价有多高呢?我没有二战飞行员的身价,但是我有美国空军的飞行员训练成本。
培养一名美国最先进战斗机F22飞行员需要10900000美元,即使是F15也需要9200000美元,M1主战坦克的造价是8500000美元。也就是说粗略计算一个飞行员相当于一辆M1。光是飞行员的损失就已经够德国人喝一壶的了。
那么战斗机的损失是多少?

BF-109的造价大约是14万马克,虎王坦克的造价大约是31万马克,我们就按照一辆虎王等于两架BF-109算,这时期德国差不多损失了3366辆虎王坦克。当然实际不止这些,我是按照价格最低的战斗机算的。
之后随着美国的加入,战斗还在继续升级。




可以看到1944年前三个季度,地中海加上西线德军共损失了11697名飞行员,可以说这时候德国空军德脊梁已经被打断了。而这些飞行员的价值更是无法挽回的。
从39年9月到44年9月为止,德空在西线和地中海累计损失了31816架飞机,在东线损失了13203架飞机,合计45019架。(彻底损毁或者因损伤程度超过60%而报废)(此为作战与非作战)(这个损失数据包含前线作战飞机的作战与非作战损失且不含训练部队与飞行学校的损失)(可能重复计算了44.1.1当天的损失)
注:此数据包含的飞机损失程度为大于60%的彻底损失。统计类型包括战斗机(单发双发夜间)、轰炸机、攻击机(白天夜间攻击机)、运输机。可能包含侦察机、联络机、水上飞机。
按照前面的计算不准确的计算一下,盟军差不多干掉了15000辆虎王坦克,空中的战斗可以说也是一种“钢铁洪流”。而飞行员的价值更是无法计算,西线的飞行员整体质量都是高于东线的。
德国人与盟国的战果认证系统根本区别在于,德国空军引入了复杂的 "积分 "系统(仅在西线有效),该系统的建立是为了使高级勋章的授予有一定程度的统一性。德国人对战斗机飞行员将盟军轰炸机从其飞行的箱形编队中驱离出来的能力非常看重。
因此,德国空军飞行员除非将一架盟军轰炸机从箱形编队中驱离出来,否则就不能为损坏它赢得分数。该系统表明了这样一个事实,即实现轰炸机的击离编队(Herrausschuss)是一项比最终摧毁一架受损的轰炸机更困难的任务。
积分制度与战果的总数没有关系,只是通过证明能力和价值来授予勋章和晋升。这种积分系统只在西线使用,因为德国人认为击落苏联的战斗机和轰炸机比击落西方人驾驶的飞机更容易。



比如德国著名王牌飞行员埃里希哈特曼,1404次作战任务中击落敌机352架,其中350架在东线。但是他认为自己不如非洲之星马尔塞尤,人家的战绩(击落158架敌机)全都是在北非和盟军作战时取得的。

牵制大口径防空炮
德国陆军最重要的火力来源和杀伤手段是大口径榴弹炮。这类昂贵重炮是德军师炮兵团和统帅部炮兵的主要装备,重要性不亚于甚至超过坦克。1941—1945年,德国制造了16569门105毫米榴弹炮、5848门150毫米重榴弹炮、393门210—355毫米的超重榴弹炮。因为有这样的产量规模,德军才能把重榴弹炮配备到师一级,对多数陆战对手保持火力优势。
号称“大炮兵主义”的苏联,战争开始时原本拥有比德国更多的重炮。可是,重炮的特点是威力巨大,机动力却很有限,一旦战况有变就很难退出战场。开战时,苏军原本有6600门152毫米重炮,可是在1941年的大溃败中丢失了4700门。要补充这么大损失极为困难。苏德战争期间,苏军接受了5000门新造的152毫米榴弹炮和加农炮,而德国却制造了6304门同级别火炮(不含重步兵炮),比苏联多上千门。苏联的100—122毫米榴弹炮和加农炮有15700门,德国的同类火炮有18461门。苏联战时接受约100门超重炮(203毫米或更大口径),而德国制造了474门超重炮(210毫米或更大口径)。显然易见的是,苏军的重炮并无数量优势,反而处于劣势。
在轻型野战炮方面,苏军战时接受了68800门76毫米火炮。德军的同级别火炮(步兵炮、山炮、75毫米反坦克炮等)总计超过47000门。苏联的75—76级别火炮有数量优势,但也没大到一般所渲染的程度。
那么为什么在东线战场,苏军的炮兵优势看起来比德国人大呢?原因在于德国相当多的的大炮产能被用在防空炮上。
战略轰炸使得德国人不得不在许多大城市和铁路枢纽布置大量的防空部队,当然这是个大工程,实际上有些地方的防空部队可能就没用过几次,但是小胡子不得不防,因为他也不知道下一次盟军在哪里轰炸。

可以看到100毫米以上的大口径防空炮在东线一门也没有,要注意这可是防空炮,不是苏联那种120毫米的迫击炮。其余的防空装备大部分也是在西线。
这种炮从装填、调整角度、转位,升降全部由电力辅助完成。理论射速达到每分钟20~24发。战斗全重约为37吨。最大射高14800米,标准射程20.95公里。炮身的右侧为方向机,左侧是高低机。全部由电动机驱动。火炮装填同样使用电力辅助。在射击时,一个三轴陀螺仪和电动机会使炮火精确协调。火炮会遵循特定的发射过程,用十六枚炮弹的弹片在两分钟内组成边长约240米的“弹幕”。

而这样一门炮的生产,需要202000帝国马克,再根据前面的计算一下,这样的炮加起来总价值总共相当于1000多辆虎王。

对石油工业的打击

可以看到在1944年春季之后德国石油产量被腰斩,为什么呢?看看下面这幅图

1944年春季开始盟军开始了对罗马尼亚油田长达数月的空袭,彻底摧毁了这一地区的石油工业,苏联红军的确占领了罗马尼亚的油田,但事实在苏军进入之前这里早就没有什么现代石油工业了。
盟军对日本战绩
这方面资料比较少,简单列一下:
二战中,日军损失飞机达5万1千多架,2万余架损失在战区,其余3万架都是非战区的非战斗损失。其中,日本海军航空队战斗损失10370架飞机,非战斗损失16750架飞机。
1架零战的价格为13万7千日元,97式舰攻的价格为14万7千日元,1架96式陆攻机的价格为37万2千日元。


1941年1美元兑换4.2日元。那时1美元大约兑换2.5德国马克。虎式坦克平均造价是25万德国马克,约10万美元。
大约三架零式战斗机等于一台虎王的价格,我们就假设日本海航损失的全是最便宜的零式战斗机,那也差不多相当于3000多辆虎式坦克了。
海战
盟军对德国战绩
1、水面作战
很多人印象里德国海军很弱,所以英美干掉德国海军不算大贡献。的确,德国海军和英国比起来确实很弱,但这不代表德国海军史一支可以被忽视的力量。
列一下被击沉主要战列舰的造价:
俾斯麦号战列舰1亿9680万MK
梯尔比茨号战列舰1亿8100万MK
沙恩霍尔斯特号战列巡洋舰1亿4347万MK
德意志号袖珍战列舰8000万MK
斯佩伯爵号袖珍战列舰8200万MK
一艘俾斯麦战舰的价值相当于约634虎王坦克。我这里没有所有被击沉的水面舰艇的数量,但是光这些战列舰加起来就多少虎王了?可以说水面的战斗也是钢铁洪流。
2、反潜战
在整个战争期间,德军一共服役了1131艘U艇,其中投入战斗的U艇有863艘。在这其中有754艘被击沉,占了投入战斗数的87%。而在这被击沉的754艘当中,有458艘是在大西洋战役当中损失的。尽管其中有一部分幸运儿在沉船事故当中得以幸存,但是在总数为39000人的潜艇部队当中,依然有28730人死于作战行动,占了总人数的73%。换言之,U艇部队总体的生还率大约在27%,甚至不足三成。

在舰艇损失具体年份数量方面,1939年德军损失9艘潜艇、1940年为24艘,1941年损失35艘,1942年损失87艘。在采用了更为有效的反潜手段后,1943年这个数字飙升至244艘,同样在44年刷新了记录,达到249艘,1945年在战争结束前的五个月里损失了120艘。
一艘XXI型潜艇需要575万帝国马克,一艘VIIC型潜艇需要470万帝国马克。一艘VIIC型的造价差不多就顶十辆虎王坦克了,当然这754艘潜艇并不是都是这个型号,我们就定有600艘VIIC型被击沉,差不多就是6000辆虎王了。这里我们还不算德国发射了多少鱼雷,鱼雷造价也不便宜。


在大西洋海战中,盟国及中立国共损失商船2100万吨,累计2603艘,平均每月损失37.5万吨,其中被潜艇击沉约1600万吨,占总损失吨位的76%。 还损失了战斗舰艇175艘。 其中英国损失了30000名商船船员和70000余名海军官兵。
对日本战绩
先列一下日本各个战舰的造价:
大和级战列舰的价格为1亿793万3千75日元.
翔鹤级航空母舰的价格为8449万6千983日元.
最上级重巡洋舰售价2千483万3,950日元,
初春级驱逐舰售价228万日元.
云龙级航空母舰改05计划中造价为9,244万2千日元.
甲型潜艇的造价为1千553万44日元,战时2千160万4千日元,
乙型潜艇的造价为1千306万2千460日元,战时2,099万5千日元.
丙型潜艇战时造价为2,111万9千日元,
中型潜艇战时造价为868万6千日元.
潜特型潜艇战时造价为2,886万1千日元
最上级重巡洋舰售价2千483万3,950日元.
改进型铃古级重巡洋舰造价为6千万日元
阿贺野级轻巡洋舰单舰售价2千788万9,000日元.
大淀级轻巡洋舰售价3千254万8,000日元.
香取级教练巡洋舰3舰总造价2,040万日元.
夕云级驱逐舰售价1112万1,000日元. 改05计划中造价为1,832万5千日元
秋月级驱逐舰售价1258万3,000日元. 改05计划中造价为1,919万4千日元
长门号战列舰的造价为4300万日元,当初预定为1500万日元。
陆奥号战列舰的造价为3000万日元,相当于1937年的8200万日元。
406毫米炮弹价格为4000日元。
就拿战列舰来说,大和的造价是270336000日元,武藏是277760000日元,1937-1944年,日本制造了21艘航空母舰(大型航空母舰),平均每艘造价是87233000日元。1937/7/12-1942/6/30,5年间,近卫师团的临时军事费支出是126141000日元,一艘大和号相当于3艘航空母舰(不包括飞机),相当于养10个近卫师团一年;大和号和武藏号相当于6艘航空母舰(不包括飞机),相当于养21个近卫师团一年。
按照1942年武藏号的造价277760000日元,按照1942年日本米价,以及今天京东福临门东北大米的单价55.8rmb/10公斤计算,按米价购买力约等于55亿rmb。

光大和的装备的大炮,原封不动拆下来,日本陆军装备都能提升一个量级
三座三联装94式45倍径460毫米舰炮,共9门,四座三联装60倍径155毫米舰炮,共12门(改装后拆除了2座 ),12座双联装127毫米舰炮,共24门(其中6座为改装后增加),45座三联装、21座单装25毫米舰炮,共156门,两座双联装13.2毫米机枪,共4挺。
而日军二战总共损失多少海上力量呢?
总计日本海军损失航空母舰21、战列舰11、重巡洋舰16、轻巡洋舰22、驱逐舰134、水上飞机母舰6,合计210艘。另有3艘陆军航空母舰被击沉。日本陆海军合计损失大中型水面舰艇213艘。
我们光把大和换算成虎式坦克的数量。1941年1美元兑换4.2日元,大和号造价约为6700万美元。那时1美元大约兑换2.5德国马克。虎式坦克平均造价是25万德国马克,约10万美元。也就是说大和造价约为670辆虎式坦克。大和级这三艘的造价,就能给日军增加差不多1800多辆虎式坦克。
而且海空军的人员质量是远超过陆军的,海军的培养成本一个能顶三个陆军,至于海军航空兵飞行员,一个差不多能顶十个陆军也不夸张。
日本海军预算历年来在国家预算中也是占很大的比例,在昭和 16 年/1941 年度: 海军预算1,549,986,000 日元,国家总预算 7,995,111,000 日元。
多说两句
而且不要以为陆军方面英美就不行,诺曼底登陆之前那段时间西线的装甲力量就比东线强很多。
西线750艘潜艇当然不都是VII型,还有大量更贵的IX型,更低级的近海潜艇极少,因为它们都没资格参与远洋破交。所以德三在潜艇上的损失抵得上12000虎王不成问题。由于潜艇这个大头,德三海军方面的技术装备损失并不比西线空军损失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