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放射肿瘤考试总结~胃癌1

2021-09-12 11:23 作者:一文钱hero  | 我要投稿


1.胃癌出血(出血速度较慢,便血为主)。若出现呕血,呕血、色红、量大。

2.残胃癌:胃十二指溃疡行胃大部切除后5年以上,残胃发生的原发癌称残胃癌。多发生在术后20~25年,发生原因与胃切除术后的胆汁反流及肠道细菌逆流入残胃引起萎缩性胃炎有关,患者常具有上腹疼痛,进食后饱胀,消瘦和消化道出血。

3.早期胃癌是(局限于黏膜或黏膜下层)。未侵及肌层,可有或无淋巴结转移。

4.早期胃癌中,小胃癌是指直径(5~10mm),早期胃癌中,微小胃癌是指直径(<5mm)。

5.胃癌(淋巴转移)常见。

6.胃癌,临床表现主要是不易缓解的上腹部疼痛,呕吐物呈咖啡渣样或有柏油便。以胃窦、小弯和贲门区最常见。按大体形态常将胃癌分为:蕈伞型、浸润型、溃疡型。根据癌组织浸润深度分为早期胃癌和进展期胃癌(中、晚期胃癌)。

7.胃癌x线特征:1.形状不规则的充盈缺损;2.形状不规则的腔内龛影,多呈半月形,外缘平直,内缘不整齐而有多个尖角,龛影周围绕以轮廓不规则且锐利的环堤,即“半月综合征”;3.胃腔狭窄、胃壁僵硬;4.黏膜皱襞异常:粗大、僵直或结节状,出现破坏、消失或中断,而不是集中;5.病变区蠕动消失。

关于胃癌的X线征像,最有意义是(充盈缺损)。


8.胃癌病因虽未明,但是已知与胃的良性慢性疾病和胃黏膜上皮异型增生等因素有关。这些良性慢性疾病包括:胃溃疡、胃息肉、萎缩性胃炎、胃切除后残胃,不包括浅表性胃炎。此外,胃幽门螺杆菌、亚硝基化合物、多环芳香烃、也是致癌的重要因素。


9.胃癌可以按照位置来分型,胃窦癌、胃体癌、胃底癌、贲门癌。


其中有一个位置比较特殊,叫做“食管胃结合部癌”(EGJ Carcinoma),指出现在食管和胃连接部分5厘米之内的癌症,医学界目前对其予以高度关注。它有被称为Siewert分型的专门分型方法,依据肿瘤中心到食管齿状线的距离分为I型(齿状线以上1-5cm)、II型(齿状线以上1cm-以下2cm)和III型(齿状线以下2-5cm)。食管齿状线距离门齿约38cm。

在早期胃癌的形态分类中,日本学者提出的隆起型type0-1、浅表型type0-2、凹陷型type0-3,被广泛使用,让人看名字就对肿瘤的外形一目了然。其中,浅表型还可以再分出浅表隆起、浅表平坦和浅表凹陷三种。


病变超过黏膜下层。按Bormann分型法分为四型:①BormannⅠ型(结节型);②BormannⅡ型(溃疡局限型);③BormannⅢ型(溃疡浸润型);④BormannⅣ型(弥漫浸润型)。胃癌组织类型分为:①乳头状腺癌;②管状腺癌;③低分化腺癌;④黏液腺癌;⑤印戒细胞癌;⑥未分化癌等。


基于对分子信息的整合分析,TCGA团队提出了将胃癌分为四种亚型的分类系统:EBV阳性,微卫星不稳定型,基因组稳定性和染色体不稳定型。


10.胃癌多为,腺癌。

11.同属于胃癌能量消耗与代谢障碍和胃癌机械性作用的症状是(恶心

),属于胃癌溃烂而引起的症状是(上腹痛)。

13.胃癌最主要的检查是(胃镜活检)。纤维胃镜见溃疡形状不规则,疡底凸凹不平,边缘僵硬。

14.胃癌前病变(不是癌前疾病哦),胃黏膜上皮中度以上非典型增生,肠型化生。

15. 胃癌的转移包括:直接浸润、淋巴结转移、血行转移、腹腔种植转移。淋巴结转移是胃癌的主要转移途径。

16.病史特点,女,56岁,上腹部钝痛、腹胀不适1月余,纳差、消瘦。

17. 胃腺癌最常发生在(胃窦)。

18.早期胃癌隆起型是指病变凸出粘膜面(>O.5cm)。

19. 大便隐血试验检查持续阳性多提示为(胃癌)。

20.胃癌血行扩散最常见的部位为(肝脏)。

21.目前诊断胃癌可靠的手段是,X线钡餐检查和胃镜加活检。

22.Trousseau征是指胃癌患者伴有,反复发作性血栓性静脉炎。

23.进展期胃癌最早出现的症状是(上腹痛)。

24.胃癌的组织病理学分型,恶性程度最高(弥漫型癌)。

25.关于消化性溃疡的癌变,胃溃疡癌变发生于溃疡边缘,症状经严格的4周内科治疗无改善。

26. 胃泌素瘤,球后或空肠溃疡多见,常伴有腹泻,顽固性溃疡,溃疡手术后复发。

27.为早期诊断胃癌,应早期和定期行胃镜检查的情况,良性溃疡但胃酸缺乏者;大于2cm的胃息肉,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胃酸缺乏,有肠化生或不典型增生者;胃切除术后10年以上,胃溃疡经正规治疗2月无效,溃疡反而增大者。

28.内因子 intrinsic factor由胃黏膜壁细胞分泌的糖蛋白。与维生素B12结合,B12是肠道吸收的必需因子。

29.促胃液素瘤,胃酸分泌↑,血清促胃液素↑。

30.慢性萎缩性胃体胃炎,胃酸分泌↓,血清促胃液素↑。

31.慢性萎缩性胃窦胃炎,胃酸分泌↓,血清促胃液素↓。

32.胃癌典型疼痛特点疼痛→进餐疼痛,无间歇,无规律。

33.胃癌的癌前疾病包括,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息肉、胃溃疡、残胃炎。

癌前病变包括,肠型化生、异型增生。

34.胃癌转移到锁骨上淋巴结时,该处淋巴结称Virchow淋巴结。左侧锁骨上。

35.胃癌转移种植于卵巢,称为Krukenberg瘤。

36.胃癌的并发症主要有,出血、 幽门或贲门梗阻 、穿孔。一旦出现,立刻手术治疗。

37.假性幽门腺化生,指胃泌酸腺的颈粘液细胞增生,形成幽门腺样腺体,它与幽门腺在组织学上一般难以区别,需根据活检部位作出判断。假性幽门腺化生常沿胃小弯向上移行,此不但见于慢性萎缩性胃炎,也见于老年人。

38.皮革胃,为进展期胃癌中的弥漫浸润型,晚期累及全胃,使整个胃壁增厚、变硬如皮革状称皮革胃,预后差。

39.胃泌素瘤(Zolling—Ellison综合征)是胰腺非β细胞瘤,瘤体小,生长缓慢,半数为恶性。因其分泌大量的胃泌素,至高胃酸分泌,使胃、十二指肠和不典型部位十二指肠降段、横段、或空肠上段发生多发溃疡,且溃疡难治。

40.肠化生,指胃固有腺体被肠腺样腺体所取代,可依据肠化生细胞粘液性质及有无潘氏细胞将肠化生分为小肠型和大肠型,完全型和不完全型。其是胃癌的癌前病变,需密切随访。

41.异型增生又称为不典型增生,指胃粘膜腺管结构及上皮细胞失去正常的状态出现异型性改变,组织学上介于良恶之间,是胃癌的癌前病变,需密切随访。重度异型增生应予预防性手术切除。


42.胃体萎缩性胃炎(血清壁细胞抗体阳性)。卓-艾综合征(血清促胃液素明显升高)。

43.夜间上腹痛和背部放射痛突出(十二指肠球后溃疡),左侧卧位上腹痛可缓解(胃粘膜脱垂)。

44.女性,45岁,间歇性发作咽下困难3个月,伴反酸烧心,可因情绪波动诱发。食管造影未见异常。

诊断首先考虑(胃食管反流病)。

对上述诊断最有帮助的检查是(食管pH监测)。

治疗最有效的药物为(PPI)

可加重症状的药物(抗胆碱能药物)。


45.胃癌,食管造影可见管壁僵硬及充盈缺损。

食管贲门失弛缓症,钡餐检查可见食管下端呈光滑的漏斗型狭窄。

食管裂孔疝X线检查可见膈上有疝囊。

硬皮病患者可见关节周围软组织萎缩和皮下钙质沉着。


46.胃癌病人并幽门梗阻时其表现是(频繁呕吐)。

47.提高胃癌早期发现的几项关键检查是,纤维光束胃镜、X线钡餐、胃液细胞学。

48.胃X线钡餐双重对比造影检查,可作出定性、定量诊断。

49.胃癌直接向十二指肠浸润均不超过幽门(3cm)。

50.胃癌的X线征象(指压迹征)。

51.男性,64岁,胃癌行胃大部分切除术(毕Ⅰ式吻合)后二年,出现剑突下持续烧灼痛,进食后加重,抗酸剂无效,并有胆汁性呕吐,吐后疼痛不缓解,消瘦。若检查除外了胃癌复发,目前最可能的诊断是(碱性反流性胃炎)。


52.男性,55岁,确诊胃癌,病理为低分化腺癌,B超及CT检查提示腹主动脉旁见多外转移淋巴结,最大者约2cm×2cm,胃窦部肿物与胰腺分界不清,不能手术切除,行联合化疗3个周期,复查可测肿块大小如旧,该如何处理,改换其他化疗方案。


53.男性,54岁,早期胃癌术后,病理示高分化管状腺癌,癌浸润至粘膜下层,淋巴结无转移,脉管未见癌栓,术后辅助化疗安排,不需辅助化疗。


54.疑为十二指肠肿瘤的患者,首选的影像检查方法为,十二指肠低张造影。

55.胃癌EAP治疗方案中CDDP静脉滴注时间为,第2、8天。


56.早期胃癌的最佳影像检查方法是,X线气钡双重对比造影。

57.改善胃癌预后最为有效的措施是,提高D2手术的比例。

58.胃幽门部一般不会出现,鳞状细胞癌。

59.胃内两个癌结节,支持胃内癌转移最可靠的依据是,两个癌结节组织学类型相同。

60.男性,60岁,上腹痛半年,因上消化道大出血,急诊入院。手术标本胃窦部粘膜可见一个巨大的火山口状溃疡。切面质硬,磁白色,侵入肌层。肝内可见数个小结节,手术切除一同送病理,支持胃癌肝转移的病理变化是,小结节由印戒细胞构成。


61.弥漫型胃癌肉眼形态呈,弥漫浸润。

62.胃癌在下列哪种情况下不能行根治性手术,肝,腹膜,肠系膜广泛转移时。

63.女性能胃癌伴双卵巢转移,未手术,行联合化疗一周期后(五天)之后,于第十天白细胞下降1.6×10e9/L,给予G-CSF200μg/H,二日后白细胞升至25.06×10e9/L,该如何处理,G-CSF减量100μg继续治疗。


64.术中探查为胃窦癌,肿瘤直径3cm大小,未见远处转移,此时最适宜的手术方式为,胃癌根治R2式。


65.男性,62岁,近三个月逐渐出现上腹部不适,进食后饱胀,嗳气,纤维胃镜发现大弯侧胃壁上1cm大小块状肿物,与周围组织界限不清,病理回报恶性。如行根治手术,可以保留的淋巴结为,腹主动脉旁淋巴结。


66.分化较好的胃癌是,腺癌。

67.与胃癌发生关系最密切的病变是,胃粘膜异型增生。

68.胃癌来源于,腺颈部的干细胞。

69.革囊胃是指,弥漫浸润型胃癌。

70.男性,62岁,近三个月逐渐出现上腹部不适,进食后饱胀,嗳气,纤维胃镜发现大弯侧胃壁上1cm大小块状肿物,与周围组织界限不清,病理回报恶性。该肿瘤Bormam分型I型。

71.常规放射治疗中,胃的耐受剂量为,45Gy.

72.男性,46岁,上腹部胀痛不适伴呕吐宿食半月余,体检于上腹部可扪及一个3.5cm×3cm之肿块,质地偏硬,活动度小,其最可能的诊断为,胃窦部癌。

73.男性,46岁,胃痛十余年,近半年症状加重持续上腹痛,尚能进食,上腹部偏右可扪及5cm×6cm肿块,移动浊音阳性,肛诊检查,直肠前壁触及质坚硬节,临床诊断胃癌,下列哪种治疗是合理的,不宜手术。

74.恶性度最低的胃癌组织学类型是,管状腺癌。

75.胃癌单纯放疗的剂量是,45~52Gy/5~5.5周。

76.胃癌术前放疗的照射范围?

以原发灶为中心,包括病灶外3~5cm的正常组织,应考虑第一、二站引流淋巴结包括在照射内。

77.某患者,胃癌根治术后2月。行放疗期间照射部位表现为皮肤红斑、瘙痒,出现干反应,正确的处理是局部涂抹,0.2%薄荷淀粉。

78.已有研究证实,晚期胃癌经过化疗中位生存时间和缓解期分别约为9个月;3~4个月。

79.女,45岁,因胸骨后烧灼样疼痛半月,伴恶心,时有呕吐,半月前曾有胃癌术后化疗,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念珠菌食管炎。患者表现为胸骨后烧灼样疼痛1月,1月前曾胃癌术后化疗,患者免疫功能低下,易有真菌感染的可能。反流性食管炎表现为烧心,反流,尤其饱餐后反流症状明显,该患者无反流症状,不支持该诊断。


80.患者男性,43岁。因胃癌接受化疗后,口腔粘膜发生溃烂,为预防念珠菌感染,应提供的漱口水是,制霉菌素。

81.患者,男性,50岁。胃癌手术后使用5-氟尿嘧啶化疗时,出现恶心、呕吐、轻泻。在饮食方面护士应告知患者,大量饮水。

82.胃癌术后辅助化疗


83.胃癌新辅助化疗,https://mp.weixin.qq.com/s/n9RdMjgk5Uc5zfUs82OtxQ


84.化疗后骨髓抑制,https://mp.weixin.qq.com/s/W9J5x6mtURYa-puSxgOTKQ

85.胃癌d1/d2淋巴结清扫


其他一些胃癌影像试题可参考https://m.asklib.com/t11679/t11695.html

消化道肿瘤 https://m.asklib.com/t10471/t11178/p25.html

放射肿瘤考试总结~胃癌1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