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需课——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程
1.()起,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开始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5.0分)
A.1941年B.1945年C.1949年D.1956年
我的答案:D √答对
2.标志着中国“站起来”的党会是()。(5.0分)
A.党的“一大”到党的“七大”B.党的“八大”到党的“十六大”C.党的“十八大”D.党的“十九大”
我的答案:A √答对
3.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有()两个历史时期,这是两个相互联系又有重大区别的时期,但本质上都是我们党领导人民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探索。(5.0分)
A.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B.改革开放前和社会主义改造前C.改革开放前和社会主义改造后D.改革开放后和社会主义改造前
我的答案:A √答对
4.标志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良好开端是()。(5.0分)
A.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召开B.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召开C.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召开D.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兴起
我的答案:C √答对
5.蒋介石曾指出,中国国民党没有(),没有新生的细胞,党员和团员在群众间发生不了作用,整个党的生存,差不多完全寄托在有形的武力上,这是中国国民党真正的危机。(5.0分)
A.先进的武器B.基层组织C.新的党员D.丰富的军事作战经验
我的答案:B √答对
6.甲午战争之时,李鸿章说:“以北洋一隅之力,搏倭人全国之师。”甲午战争后,梁启超在《中国积弱溯源论》中说:“是故吾国民之大愚,在于不知国家为何物。”这反应出()。(5.0分)
A.日本己经成为资本主义强国B.中日之间的差距主要表现在备战上C.中国缺乏现代民族国家意识,呈“一片散沙”的状态D.洋务运动未能实现中国的富国强民
我的答案:C √答对
1.中国革命曾遭受的挫折包括()。(5.0分))
A.国民党屠杀共产党人B.被迫长征C.文化大革命
我的答案:AB √答对
2.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具有非凡的(),能够充分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办难事、办急事的独特优势,这次抗疫斗争有力彰显了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优越性。(5.0分))
A.组织动员能力B.统筹协调能力C.贯彻执行能力
我的答案:ABC √答对
3.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之时,中国民众呈现“一盘散沙”的状态,其表现有()。(5.0分))
A.围观八国联军将准备进攻北京的军械装上火车B.帮助八国联军做后勤工作
C.协助八国联军攻进北京城D.加入八国联军,一同攻打紫禁城
我的答案:ABCD √答对
4.任何有效的宣传都要与利益联系在一起,中国共产党之所以争取到广大民心,是因为纲领政策代表民意和顺应民意,回应广大民众的基本诉求,即()。(5.0分))
A.民族B.民主C.民生
我的答案:ABC √答对
5.中国共产党具有无比坚强的(),是团结带领人民攻坚克难、开拓前进最可靠的领导力量。(5.0分))
A.领导力B.组织力C.执行力
我的答案:ABC √答对
6.基层组织的作用包括()。(5.0分))
A.教育党员B.团结党员C.凝聚党员D.服务群众E.组织群众
我的答案:ABCDE √答对
1.中国共产党的创建,是中华民族复兴时代需要的产物。(5.0分)
我的答案: 正确 √答对
2.鸦片战争后,中国人民为了民族复兴,无数仁人志士不屈不挠、前仆后继,进行了可歌可泣的斗争,进行了各式各样的尝试,改变了旧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5.0分)
我的答案:错误 √答对
3.中国共产党通过土地改革,也未能摧毁农村几千年的封建剥削制度。(5.0分)
我的答案:错误 √答对
4.长达45年的民国时代(1912—1956年),有59次“疫灾”造成万人以上的死亡。(5.0分)
我的答案:错误 √答对
5.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国人民在爱国主义旗帜感召下,同仇敌忾、同心协力,让世界见证了蕴含在中国人民之中的磅礴力量,让世界知道了现在中国人民已经组织起来了,是惹不得的。如果惹翻了,是不好办的!(5.0分)
我的答案: 正确 √答对
6.选派机关优秀干部到村任第一书记,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组织举措。(5.0分)
我的答案: 正确 √答对
7.中国共产党为“一元领导”制,即个人服从组织,下级服从上级,全党服从中央。(5.0分)
我的答案: 正确 √答对
8.2015年起,全国累计选派25.5万个驻村工作队、300多万名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实现了建档立卡贫困村和党组织软弱涣散村全覆盖。(5.0分)
我的答案: 正确 √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