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你拿南朝的剑斩我北朝的蛮夷?

2020-11-02 21:38 作者:天才的樱木花道  | 我要投稿

  “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作为一个中国人,我相信几乎没有人不知道大名鼎鼎的民族英雄——花木兰,虽然这是有那么一点点问题的,北魏是一个少数民族统治的国家,而且打的是后来部分被同化的柔然,按道理来说不应该算是民族英雄,但是这和花木兰的成就相比都是无所谓的。花木兰的传奇之处,不仅在于她是一位女扮男装的大英雄,实现了从前父系社会无法想象之事,更在于她实现了古代仁人志士最希望达到的一件事——忠孝两全。忠孝不易两全,因为在古代忠与孝,都是仁人志士最高的两种荣誉。忠,我们有武圣关羽,秉烛达旦真君子,忠义两全,财色不爱,千里走单骑,从忠勇的角度达到了至圣,上升到了和孔老夫子一个地位。而孝,除了二十四孝这样的封建遗毒风格的孝以外,我们还有孙笑川双截棍给奶奶按摩这样的现代孝顺故事。花木兰,则是一个设定了非常巧合的场景,“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这样的情况下,忠孝抛弃了其内在的矛盾,特定情况下融合到了一起。再开始谈花木兰之前,我们先讨论一下,为什么说,忠孝是有内在矛盾的。

  忠的这个概念,一般我们视为对于君主的忠诚。这个君主一般指古代的皇帝。对于皇帝的忠诚,即意味着他不能因为其他人而影响自己完成君主任务。那么孝呢,尽心尽力地奉养父母。“善事父母者 从老省 从子 子承老也”。这两种品质是有很多交互的地方的,而这些地方就是这些矛盾点,举个简单的例子,大公无私。大公无私好吗?在“忠”的判定范围内,太好了,皇帝交给的任务,或者自己所负责的公事,公事公办,即便是亲爹杀头,也不眨一下眼睛的。但是在孝的判定范围内呢?那这个人就是个忤逆不孝儿啊,你奉养还奉养不过来呢,就想着让国家的双截棍招呼奶奶了么?所以这两种评判体系的立场不同,所导致有很多矛盾,能在这两种评价体系中都得到认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花木兰做到了,她可能不是一个真正历史人物,也不是唯一一个古代的例子,但是花木兰确实是一个最典型的忠孝两全人物,这样是为什么花木兰的故事能够一直收到流传的重要原因,如果只是单纯的一种为反抗父系社会的呐喊,那么完全不会成为千古绝唱。

  然后这次Darth米奇的花木兰却让人大跌眼镜,作为一个忍受了这个电影所带来的折磨2小时的人,还是有必要喷一喷这个电影的。由于这篇影评前前整整写了2个月(我在写这段文字的时候和我写上段文字已经过了大概一个多月,只是我太懒或者说找不到时间),所以脑子中可能有很多地方已经是物是人非了,电影在我脑海里的印象也已经淡忘了,但是很多槽点我还是能很准确的说出来的。从导演来说吧,导演是一个叫做Niki Caro的人。然后我看了一下这个大导演的简介,发现这个导演几乎没有导演过任何过亿级别的大项目,这是第一,第二是这是一个纯种的白皮,没有任何和中国文化相关联的地方。中国不是日本,在西方人眼中中国应该是一个神秘莫测的国家。毕竟我国的文化输出能力并不像日本那么强力。选这样的一个导演去导演一个神秘莫测的国家的传奇故事,还有讨好这个国家的年轻人,zhebu是一个简单的任务,因为你不仅要兼顾北美的市场,你还有兼顾世界上第二大的市场——中国。当然选一个几乎素人的导演我还是可以理解,毕竟尾灯在导演复联以前也没有导过什么特别大的项目。阿拉丁都能请盖里奇,那么花木兰这个当年惊艳的动画电影,至少这个也找个差不多的导演吧,不说马丁斯科塞斯这个等级的,也不谈雷德利斯科特这样的鬼才,至少也得是个有头有脸的才好吧。卡司也中规中剧,刘亦菲,经典花瓶了,出道即巅峰,后边几乎没有出现什么有话题性的片(好像她和吴亦凡的哪个片当时挺有梗的),也没有什么更好的作品了。然后剩下的都是中国早年出去,在国际上比较有声誉的老演员们了。看起来中规中矩的卡司阵容,但是当我进入了电影以后,我才发现,这个电影已经不是烂了,简直就是毁童年,不仅毁了童年的这部非常优秀的动画电影,也毁了这些当年的电影人给我留下的美好印象。迪士尼敢让这样的电影在中国上映,太嗯了。整部电影的知识错误多的数不胜数,大家有兴趣在网上搜索,一搜索一大把。让人没有办法理解的是这部电影整体的节奏和剧情。我们都知道迪士尼的真人公主系列都是用一些童话,传说,故事中的那些有着神奇历险记的公主去包装一些现代的观点,只不过是以一种更加具有冲击力的方式。我一直对这些东西嗤之以鼻,但是如果你拍的很好看,能把一个故事很顺利地讲完,那么我还是可以给你贡献一张电影票的,比如阿拉丁。花木兰这部电影的包装的东西实在是太和中国古代传统不搭了,就好像贾宝玉漫步太虚幻境,警幻仙子谱的曲子靠吉他演奏一样。花木兰是一个反抗父权、寻找真正自己的象征吗?或者说把花木兰塑造成这么一个形象,合适吗?电影以实际行动告诉我们是多么的不合适。因为这样的一个形象和中国的背景就是非常割裂的,这让我想起了最近在看过一篇聊斋故事,一个关于女同性恋的故事,蒲松龄还要迫于压力在这个故事中添加了一个孟安仁这样一个形象,然后让他“潜入而污之”,两妇人侍一夫从而达到长相厮守的局面。那么蒲松龄的这个古代女同性恋的故事就不那么的突兀,因为这就是古代的中国。如果古代中国能有一个关于找寻真我的故事流传于世,那么也就不至于让鲁迅先生声嘶力竭地呐喊了。最大的问题还是电影的节奏,剧情我都忍了,你的各种历史常识级别的错误,我也忍了。为什么一开始要以一个极慢的速度去介绍花木兰小时候的样子,然后以一种很慢的速度去展示古代福建土楼的生活模样,有必要吗?一个产生于宋元的建筑模型和几百年前的魏晋南北朝有什么关系呢?然后军队来了,突然节奏快起来了。木兰玩起了说走就走,也不用准备了,也不用担心古代的干粮,各种旅行凭证问题,就是嗯冲。到了军队,突然又慢下来了,展示了一种叫气的东西,不断地展现军队的形象,然后又莫名其妙的打起来了,节奏接下来像是泄洪一般,余下的部分没有任何一段剧情是讲完整的,能自洽的。太古怪了,这样的一部电影,宣发当年那么给力,我看完以后感觉给阿拉丁秒成渣了。我个人感觉这部电影在宣发上花费钱比电影的制造费都高吧。

  至于神仙姐姐和各色老演员的演技,我只能说,神仙姐姐可以找个综艺常驻了,或者看看有没有好的电视剧可以再发挥一下子,拍的电影还是对自己有些要求高了。然后各色老演员,尽力局也不好说什么,那几个香蕉人,尬的批爆,差不多得了。

  毛主席说过“舆论的阵地我们不去占领敌人就会占领”。确实,宣传的阵地,我们不去占领,那么总会有人占领。中国文化和骨子里透露着野蛮、奇谲、海洋文明的日本文化是有很大区别的,但是很多外国人把这个混为一谈。这是令人伤心的,文化宣传的阵地,尤其是中国古代文化、儒家文化等宣传阵地,我们中国人失守很久了,甚至日本文化仿佛成为了亚洲文化的一种代表,这即可笑又悲哀。文化宣传是一个长时间的过程,是综合国力的重要表现,在当前的形势下,我相信未来的中国一定可以找回自己的文化阵地。中国古代有很多东西值得发掘,我觉得输出的第一步是先对中国人输出。如果你们自己人都没怎么看过几本正儿八经的中国古代名著,那么也难免中国文化会成为一种神秘莫测的文明。从小到大,这么多年了,我从小学四年级就开始看三国演义原本了,到现在,脂砚斋批评本红楼梦我看了一遍多一点,金圣叹批评本水浒传我看了两遍,水浒传繁本我看了两遍,简本我看了一遍,西游记只看过一遍,三国看过三遍,但是我几乎没有见过任何一个同龄人和我一样把古代四大名著看完的。是四大名著写的不好吗?我作为一个看过很多遍的人说,不是,是宣传没有做到位,宣传的方向错了,明明这些东西这么有意思,却没什么人去看,还是挺可惜的。更不用说《说岳全传》《封神演义》《聊斋志异》《儒林外史》《警世通言》等等了。经过漫长的文化阵地争夺战胜利以后,等中国不再那么神秘了,也许中国的文化才会真正地输出出去。


你拿南朝的剑斩我北朝的蛮夷?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