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初三《小寒志》——作者:洪紫千

编者按:今天收到陈晓明教授发来中央戏剧学院大四学生洪紫千的《小寒志》一文,深感有新时代的力量在催人奋进,仿佛新鲜的血液通过血管循环着全身。这高校情愫和珍惜师生情缘,宛如发酵成醇香的美酒,言辞如山溪涧流动着的潺潺山泉——清澈见底。她从不掩饰自己内心的世界情怀和志向,把高校师生间真实的一面,展现的淋漓酣畅。全文围绕7个作业的真心话接续而展开,尤其是第6个作业,从大一提交入党申请书至去年生日那天有幸成为正式党员,这一先进的思想脉搏和先进的励志精神激励着她身先士卒,带领团队朝着光明大道奋勇直前。文中写到她很想做的《建设新农村》的课题尚未完成,但她不会草率完工。这不仅仅是“微微一笑倾国倾城”的力量,也不仅仅是一种师生情怀,而是蕴藏着中国先进青年的新时代力量和渴望人们过上更美好的生活。

两场大戏都结束了,我为参演的同学感到高兴,因为你们拥有了这样一段美好、珍贵且不可复制的共同回忆;也祝福因各种原因没有参演的同学,愿我们在实现自我价值的道路上矢志不渝、终生学习。
一、创新&韧劲
看着老线搜集素材、连夜剪出来的短片,我想起我在表导课上的第一个作业,放飞创造和想象,关于一个为猎豹黑泽尔制作纪录片的运动镜头。
它记录了猎豹黑泽尔磨练本领,伺机而动;盯准目标,主动出击;拼尽全力,然后失败;闭目养神,恢复元气;再次出击,再次失败的过程。以及最后,黑泽尔精疲力竭、大口呼吸,在落日余晖中叼着猎物的剪影。这正是活过今天的赢家凭证,也是参加明日争霸赛的入场券。
完成一个作业很难,但我们中有很多人,硬是走过了一个又一个阶段的训练。这是值得敬佩的韧劲勋章,它可以成为一种立身之本,可以是一个生存的理由。
相信大家都能为自己走出明天,也祝愿大家都能有美好的未来。
二、时间&变化
影像的力量往往是滞后的,也往往因时间的错位带来连本带息的复利效应。我想起第二个作业,借时间论时间,关于那个处在特殊人生阶段里、想抓住时间却被时间抓住的自己。
时间,在我看来是生命中最重要的三件东西之一,另两件分别是思维和真情。三者交织缠绕,印证升华。
四年的大学时光弹指一瞬,最后半年——其实没有半年了,时间的车轮已在2022年留下了印痕。这意味着,我们之间,社会角色意义上的“同窗”“同门”关系,瓦解在即。转眼间,就将流于指缝;等不及与秋叶冬雪同落同消,就将飘散于春风夏雨无声无息。但至少影相让它们不会无踪无迹,即使有些在当下无色无味,甚至可能是碍眼的。
这三年半载,我们以班级为单位共同经历,若干个流动变化的小团体分分合合、扩张消弭。我们之间的曲解、隔阂、偏见,未见得完全消失;发生过的争锋、对抗、冲突,未见得全部释然;应得的、不应得的荣誉,应受的、不应受的委屈,未见得全部清零。甚至于,它们还在我们之间持续发生、继续发酵;或许在真正毕业之前,它们都还会顽固地存在,还会制造一些心灵的焦灼。
但很快就什么都没有了。当我们——如果有5年、50年的老同学聚会——所有的这些,终成笑谈。
三、真实&身份
时间曾使我焦虑、恐惧、抑郁,但现在,与“真”相伴的每一分、每一秒,都是勇敢的、美好的、发光的。我想到的第三个作业,讨论真实,关于戴着头盔的外卖小哥和戴着面具的土味名媛。
大学里,我们曾今和谁情同手足,推心置腹;曾今对谁满腔爱慕,不悔付出;曾今为谁放声高呼,嚎啕大哭。今天觉得愚不可及,明天却会喜欢这个无比可爱的自己;今天觉得鲁莽傻气,明天却要佩服这个勇于尝试的自己;今天觉得是黑历史,但它们都是最真实的个人史。只要在那个瞬间,我们是真听真看真感觉、真心真情真表达,那么今后的每一天,都不必为此垂头叹气。因为这就是我们的大学时光,是被今昔众人歌颂的、痛骂的、追忆的、永不重来的大学时光。
深深浅浅,我们见证了彼此的人生片断——片片断断。
有些事,我们可以自己决定,例如戴上头盔或摘下面具。有些事则不然,例如哪些人的生命将交织在一起。这些不由自己决定的部分,过去常常、或许现在也仍旧可以用一个非常古老的、不太时髦的字眼笼统概括——“缘”——何其短暂的一生,多么有限的生命,仅此一回的大学,整整四年的时间,海海人潮,偏选中了我们几十人,形成了师生、同学的人物关系网。
不可回避的是,即便从终其一生的长度来看,中戏18戏教“全齐”的次数也已经开始倒数。我们中的绝大多数,这一生都不会重新成为同学、不会重新成为师生。扮演这一社会角色的时长和机会都在快速缩减,今后只好随缘;但对这些身份的个体认同与否却在缘分管辖范围之外,而全在我们自己。
可预见的是,一毕业就多多少少会随着社会角色关系纽带的脱落,主动或被动地切断部分联系——无论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即便这两重身份我都会记得,会认可,但我依然认为,想这么做的不应该被绑架,因为这确实是普遍存在且合理合法的选择;被解除关系的也不必过于伤感或愤怒,至少这样的做法大概率是出于最真实的态度。但我还是建议,执行决定前可以有风度些、从容些,譬如彼此先好好道个别、再交流一次。不一定改变结局,但至少有始有终,也能避免不必要的误会久积难消、互绊马脚。
四、孤独&执念
在意人与人之间具体、微妙的关系,对我来说是新鲜的,因为我长时间生活在自己的宇宙中。我想起第四个作业,关于执念,演员、角色同怀执念的独角戏。
有冷眼,有热泪。我,都不是特别在乎,只图自己随心、尽兴。可能是因为生来性格如此,也可能是一直处于个体竞技环境中的缘故,又或许是独行之路风光甚好,不由对同行之路也要求流光溢彩的景致相伴,却忽视了同行本身的趣味。
在戏剧创作的要求下,在共同工作的过程中,我确乎开始重新思考和评估这件事了,即使未必已有可见的改变。我想,也是脱变的起点。
五、艺术&初心
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第五个作业,关于审美流变和艺术家的心灵,讲波普艺术杀死抽象派背景下的一对师徒。另,曾把《艺术的慰藉》分享给几位找我聊天的同学,在这里也想推荐给大家。不完全代表我的观点,但对我很有启发。
狄俄尼索斯赠予每位信徒的珍奇瑰宝,各不相同。但追根溯源,一定要首先感谢老师,合上我原来的眼睛、让我有机会长出戏剧之眼,拉着我的手、带领我进入培育戏剧之心的殿堂。而于此繁思,乃是终生之事。只有单论戏剧、单论我、单论这四年时候,尚能陈情自认为值得分享的若干微言。
其实,我过去不把很多人放在眼里。这不是因为骄傲,而是我当时所有的好奇都聚焦在自己身上。是戏剧,让我看到了形形色色的言行思想和百怪千奇的社会背景。我愿这种人本视角永远流淌在我的血液中,无限循环。
其实,我过去不把“真情”列为生命最重要的东西,因为我从未悟见它显现时摄人魂魄的璀璨。是戏剧,激活和孕育了我的真情,教会我无惧真情、拥抱真情、珍惜真情。我愿今后每一份与我相关的真情,总有着落。
当我手捧这两件珍宝,再回望初心,所有细胞都充盈着对生活眷顾的感恩。相信大家也都已向酒神领取圣水,并从中各得奇珍。故愿我们在未来的日子里,都能不断净化这些珍宝。时至夜明,代月指路。
六、价值&选择
另一件深化我对“组织”这一概念理解的,是作为我们班团支书的四年入党路。由此想到最后一个作业,关于家国情怀和个人价值,回顾了为国家发展大计而做出生死抉择的极地人。
从大一看完国庆升旗仪式后正式递交入党申请,到不久前的22岁生日当天成为正式党员,入党之路贯穿了我的整个大学。我可以很确信地说,这四年我因此自勉、因此进步。这四年,我也无数次被询问诸如“入党有哪些好处”“思想汇报能不能少写点”。不知道是不是玩笑话,我总是语塞。不是所有人都对党抱有特殊情愫,这是一定的、也是正常的,但我们应该争取对自己的每一个选择都尽可能明确——无论是基于判断,还是基于情感。
人生大戏幕启数十年,幕落亦有时。扮演什么角色,在一定程度上,有权自选。恰如诸多剧本中描写过的,无根者随大流,怯懦者畏强权。戏仿为我们呈现了大量他人的关键时刻和重要选择,我们可以在这些时刻和选择中分析出人物的性格、勾连最终的命运,其实也可以从自己的每一个选择中更清晰地认识自己的样子。手里的选择权是不立刻判卷的连环测试题,但我们受过专业训练,经历过戏中人和局外人的反复横跳,更容易建立自省和内观的机制,以避免“最终活成自己讨厌的样子”,或砸了自己的脚。
当心中有了明确的价值指向,就只需坚决执行符合价值导向的上场任务。
七、遗憾&前路
遗憾,是有的。本科期间的创作上,我唯一的遗憾是,没能做个建设新农村题材的作业——无论结果如何,我没有开始这件事。
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我虽兴趣盎然、念及澎湃,目前的了解却十分局限。我终究是要做这件事的,但我希望这件事完完整整、踏踏实实,不准将就、不赶进度。要像“我们听说过的故事”里的人那样,去做这件事。
于是前面的路,宽了、长了。
愿过去所有的遗憾,都成为我们前行的动力!
愿戏剧艺术的滋养,能伴随我们岁岁又年年!
愿一八戏教的回忆,永远是我们心底的热泉!

顺颂冬时小寒安康假期快乐

(作者:洪紫千,中共党员,中央戏剧学院党支部宣传委员、戏剧教育系团支部书记、学院动保协会联合创始人、志愿者协会会长、辩论社副社长,市作家协会与摄影家协会会员、王阳明研究协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