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谓“恐惧”
对“恐惧”的分析:何谓恐惧?为何事物/环境会让我们感到恐惧?什么样的事物容易引起我们的恐惧? 从精神分析上讲,“恐惧”与“崇高”的符号学效力相似,其本质都是与对象拉开距离以维持自身一致性(符号系统的自我防御),其拉开距离的对象就是创伤性的实在(the Real),也可以说是“原质”,齐泽克以电影中“异形”的形象为例来描述原质,那就是最纯粹的死亡驱力,充斥着性暗示与性隐喻。而我们都看过类似的恐怖电影或玩过类似的恐怖游戏,对其中的怪物/鬼魂等感到的恐惧就是对“原质”的恐惧。 因此,让我们感到恐惧的对象不是因为它们真的很恐怖,而是因为与它们的接触让我们离原质过近导致符号系统的快感程序扭曲,就像黑洞巨大的引力场会使空间/光线扭曲,离原质过近则会引起主体符号系统的扭曲,而“恐惧”的感觉无非就是符号系统为了消除原质产生的扭曲而进行的自我防御自我修复。 在这里可以引入爱欲经济学分析,为何我们从一般的个人/事物中感觉不到那种恐惧呢?因为人体的审美被多个维度调和,通过重复与嵌套防止走向极端(理论来源-未明子)。其组成是生-死-血肉(life-death- fresh),人体审美(大多集中在脸部)的重要结构就是嵌套,例如脸中脸的结构就是在消解对死亡的恐惧,女体- phallus的嵌套则是符号学阉割的效果。对人体结构稍作分析就能感觉到其中的精巧,而恐怖游戏/电影中的鬼怪则逆行其道,其构造缺少调和,生-死-血肉三个维度互相冲突,走向极端:比如全身赤红的怪物就是血肉的极端,血肉代表着生命力,但过于旺盛不加调和的生命力就带给人死亡的恐惧;像骷髅等全身只有骨骼的怪物,其骨骼间的各种空洞就是死亡的极端;还有的怪物五官扭曲(特指脸部,但对身体其它部位也有效),其本质就是破坏了人体精巧的嵌套结构,让“死亡”的象征无法被掩盖。 除了人型/非人型的各种存在会让我们感到恐惧以外,像“寂静岭”这类依靠“环境渲染”的“恐怖氛围”又为何让人恐惧不已?这里要思考的就是“凝视”,不仅是人的凝视,还有物的凝视,不只是主体可以凝视物,物也在凝视主体,因为作为对象的“物”就是主体最内在虚无的外化,根据齐泽克,主体的内核是种怪物性(monsterity),或者按黑格尔的叫法“世界之夜”,主体无法忍受自身,于是将自身的内核外化(主体的内核就是death drive,永无止境的封闭循环)。所以对于“恐怖氛围”的分析止于下述辩证法:因为环境中除我以外没有他人,所以,除我以外,环境中皆为他人(物的凝视,或大他者通过物对主体的凝视)。 这里还可以补充美-丑-诡异的辩证法,其思路与上述一致,我们为什么会感到人/事物很“美”很“丑”很“诡异”?对应到“恐惧”的语境中,“美”就指人类的审美,“丑”与“诡异”则属于“恐怖”“压抑”一类。“丑”是一种很常见的,随意的自然的状态,就是各种要素的任意组合,而“美”则十分精致十分规则,就像1234、1243、1324、1342、1423、1432这些随机的组合中,只有“1234”被我们认为是有规律的规则的排列。这里的辩证法在于,“美”与“丑”并不分离,“美”就是“丑”中的一种组合,是“丑”的自我遮掩,是一种“诡异”,人类的审美就是通过重复地重复与嵌套而遮掩了这种“诡异”(作为“丑”中的极端,通过极端与极端的嵌套而调和/遮蔽自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