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河之影》:厚重历史下的人物斗争,靖难之变到底怎么发生的?
最近《山河之影》在持续热播,从剧名来看,这部电视剧似乎是对应电视剧《山河月明》。
剧名“山河之影”,或许有这样的解释,在江山大河之下,着重我们表现看不到的阴影之处。也就说,本剧另辟蹊径,不再从大人物的角度,而是从小人物的角度来推进剧情。
故事一开始,主线是从靖难之变开始,也就是朱允炆削藩,导致叔叔和侄子的南北战争开始。熟悉历史的九年义务教育同仁都知道,这场战场结果是叔叔把侄子干掉并夺得皇位。
这不就是从古至今中,叔侄的戏码!
好吧!这不是本文的重点,重点在于这种家族纷争上升到国家高度后,会有怎样的结果!

不过,这里我们不禁要问了,为什么明朝第二代权力过渡时期会发生“靖难之变”呢?
继承人问题,从嫡长子到嫡长孙的过渡。
很显然,中国古代王朝关于继承人问题一直是一个非常敏感的政治问题。
可以说,任何一个和最高权力搭边的人总会有些幻想的。毕竟,赢了就是拥有全天下,当然输了也会刀斧加身。
朱元璋在称帝时就确立了他的长子朱标为皇太子,而朱标无论是品行和能力都达到老朱的要求。很多时候,朱标甚至是缓和朱元璋和群臣的纽带。毕竟,朱元璋的戾气不是一般的强。

有一个脾气暴躁的老爹是什么滋味,想必有些家庭应该能感受到。何况这个老爹还是一个权力至高无上的人,随时可以剥夺人性命的开国皇帝,心理压力有多大可想而知。
不出意外的就真出意外了,朱元璋选定的接班人英年早逝了。
而继承人早逝,那么按常理来说,只要还有嫡子,那么就从嫡子中顺位挑选就可以。但是朱元璋就是不按常理出牌,直接跳过他的这群儿子们选了朱标的儿子定为皇太孙。
被侄子压着,叔叔们肯定心里是不服的。但是叔叔们有个霸气的老爹压着,皇帝和普通人家是不一样的,天子爱长子,百姓爱幼子。牵涉到皇位继承问题,是不会讲父子之情的。

朱元璋过于自信了,总以为自己能跳出历史上教训,让儿子藩王领兵镇守四方,防止武将藩镇威胁中央;又废除宰相制度,防止出现权臣威胁皇位。
结果两项措施都事与愿违。
朱允炆不着急削藩,燕王会反吗?
朱元璋死后,皇太孙朱允炆成为皇帝的第一年就着急对付他的叔叔们。
由于明朝的藩王和汉朝的诸侯藩王不一样,明朝的藩王并没有自己的国土,所有的国土都是中央统一管理的。藩王只是在一个城里拥有一定的军权,所以无土推恩。
从现代人角度来看,削藩是一种政治正确的政策。任何王朝为了加强集权,必定会削弱地方,并且明朝这种藩王在地方上还有威胁皇权的情况。

朱允炆的迫不及待可以理解,但是越是迫不及待越应该冷静。一上来就废藩,叔叔们肯定会抱团的。当然朱允炆觉得自己掌握全国大部分军队,实力可以说碾压其他藩王。
朱棣能获得皇位也有很大的运气,战场在山东地带,结果不打了,直奔南京,而朝廷主力竟然没有追击,路过的府县估计觉得这是老朱家的家事。况且朱棣军队也是大明建制,地方上还真不好区分是朱棣的军队还是朱允炆的。(具体战场上事情请具体了解史料,本人只是根据影视作品大致了解战略情况,具体情况可能会很复杂。)
我们回到这个问题上,从历史经验教训上已经明确给出答案了。
中央朝廷是不会允许地方上有一群时刻威胁中央的势力的,不管朱棣宣传朱允炆怎么逼迫叔叔们,但是当他当上皇帝时,他也照样进行削藩。
朱棣和朱允炆之间存在着猜疑链,在没有撕破脸皮之前,朱棣清楚自己实力,妄图以一州之力对抗整个天下,那是自不量力。他也也知道以后朱允炆会对王藩动手。而朱允炆也明白朱棣也时刻警惕着自己,如果以后让地方藩王积蓄了实力,以后的削藩工作会更加难进行。

所以,他们之间就处于一种相互不信任的关系。而不信任的人之间,总有一天会爆发冲突的,这是任何时期都会发生的事情。
写在最后:
似乎大一统的王朝在第二代权力过渡的时候,总会出现一些问题。
秦朝秦二世矫诏继承,汉朝刘邦死后发生了吕后之乱,唐朝直接玄武门政变杀兄囚父,宋朝赵匡胤死后皇位给了赵光义,明朝第二代权力过渡也出现了问题,发生了靖难之变。
为什么这些王朝在第二代过渡时总有这样的问题呢?
是因为本朝时间太短还没有先例依照?
各位可以说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