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非院校非科班三跨不会手绘快40了,想考清华美院是不是白日做梦?


双非院校”、“非科班”、“三跨”、“不会手绘”太多跟艺术生不搭的标签贴于我的身上,本科毕业于师范类院校,是大都艺术生都敬而远之的数学类专业。就这样背着非科班的名义我干了近十年的平面设计,我经常在圈子里自嘲是一名无执照从业者,但这并不影响我对于设计的热爱。
坐在工位上回忆着我是如何走上平面设计这条道路的,好像是小时候看到父亲拿回来的建筑硫酸图纸,偷偷撕下一小块附到图画书上可以清晰拓印;又好像是在弥补小学时期由于家庭原因没有继续美术课外班的学习;还是刚参加工作时,看着隔壁工位的美工同事用PS的场景。一路成长的道路上,心中的种子始终会发芽开花。
已然过了三轮本命年,回忆自己的本科时代,也许还可在荣誉墙上找到我的名字:“优秀党员”、“优秀学生干部”、“一等奖学金”、“国家奖学金”、“社会实践个人”。最让我引以自豪的应该是在大学二年级,我已经完全经济独立,没有向家里拿过钱。
大学时期经常跟宿舍姐妹打趣道,一个连出生都是坐着212吉普车在野战医院出生的,并且每天听着军号声起床的人怎么能上课迟到。的确,雷厉风行、自信从容、认真严谨、忠于内心、勤俭节约是这37年在部队生活养成的习惯(嘘!我只是一个在部队家属区生活的人)。性格使然,于是在2012年撸起袖子开了一间自己的工作室,从事平面类的工作,就这样走上了设计师的道路……

在创业的道路上,随着设计工作年限的增加,越会发现自身理论知识的匮乏,就好似带兵打仗缺少了有勇有谋的“谋”。2019年选择到中央美术学院脱产进修一年,进十个月的学习中基本是8:00-24:00的学习模式,把本科一年级到三年级的课程排的满满的。对于知识的输入真是大快朵颐、酣畅淋漓,也许正是在央美一年的进修感受,继续深造的思想开始生根发芽。

但是,在这个时候的我还没有考研的想法,毕竟国内的教育结构和考研的难度还是让人望而却步。我起初的想法是到国外某艺术类院校做访问学者,既可以达到继续深造的目的又可以带着孩子学习语言。随着新冠疫情的到来,计划全部打乱。
2020年10月先生由于工作原因,报考清华大学研究生继续深造,与他详谈一番后我也做出一起报考的决定。报名选择了美院非全的工业设计工程领域,一是非全学习模式不影响正常的工作,二是可以名正言顺的成为科班出身的专业人员,三是政治英语单独考试应该会相对容易些(事实证明,清华单独考试的英语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四是由于自己没有手绘基础,今年先去探探题,次年准备搏一搏。


就这样2020年10月顺利的报完名,由于本年考试目标明确——探题,于是完全放在了脑后。就这样一页书没看的走进考场,如果你听说2020年的考场里有一名同学在第二天拿到专业基础考试卷后才知道考试形式——写论文,并且考完专一之后才知道下午需要用画板和色彩笔的段子,不要惊讶这是真实的,那位同学就是我。中午吃完饭后,匆匆到校外买了一张最便宜的画板和一套最便宜的彩铅,马克笔都没舍得买。当时心里就是想着,买了也是浪费。就这样用细细彩铅在厚厚的画纸上费尽的用着拙劣的画技画了三个小时的“垃圾桶”。
考完试之后,认真的把画板和彩铅从北京背回了石家庄,因为次年还可以继续用,内心还暗暗承诺明年一定要用马克笔考试。收到公布成绩信息的下午并没有着急的查询成绩,心想查了也是过不了线。待第二天上午处理完手头工作后,打开清华研究生成绩页面,成绩太惊喜:专一129分,专二130分,总分340分。与2020年初试划线成绩一致,心中狂喜后,跟同事们说道:“清华看上我的绝对不是手绘,是我的思维。”
如果说初试是裸考晋级,面对复试我确实好好准备了三周。每天练习手绘,提前准备专业论文和面试资料。由于初试顺序是工硕001号,复试面试顺序自然也排到了第1名。最终以初试最后1名,复试最后1名荣幸的被清华大学美术美院录取。

看似撞大运的考进了清华美院,实则复盘工硕的初试:美院想要培养的不是手绘能力好的,而是在寻找思维能力强的,可以统筹顶层设计的人才。做专业题时,我们一定要占到产品经理或者是最高管理者的角度去发现问题、给出方案、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而清美工硕招生的目的也是企业的管理者、顶层人员,想要从顶层普及设计的重要性。而此“设计”非彼“设计”,是设计思维能力,设计逻辑,设计意识。

进入清华学习已半年,给我最大的感受是清华是我的菜,我非常喜欢他的制度化,我想知道的一切都是可以找到相对应的制度与时间节点,既自由又有约束。人生没有后悔,我也感谢自己在不惑之前走进清华。我会培养自己的孩子进入世界顶级的高校学习,这些院校里的资源是其他普通院校无法比拟的。
感恩在最好的中国时代,遇见最好的清华和最好的自己。预祝学弟学妹考研成功,我在清华等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