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散兵、灰原哀和星野爱的分析——吉普赛式人物形象的体现

自二十一世纪的第二个十年之后,二次元的圈子貌似变得更加“混乱“了,一方面展现为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其中,使得原先的圈子变得越来越大,种类也越来越丰富,但相对应的参与个体的质量开始参差不齐,不同生活环境下构成的价值观的冲突愈演愈烈。尤为在B站推行二次元社区,原神游戏大热之后,部分价值观的冲突甚至上升到水火不容的地步,部分事件甚至影响到圈子的良性发展。近期发生在原神的散兵事件,《名侦探柯南 黑铁的鱼影》柯哀事件,以及与《我推的孩子》中星野爱事件,或多或少均体现了这样的发展趋势。考虑到圈子中的人群年龄、学历、接受的生活环境各不相同,观点与价值观存在差异是很正常的。但现在最大的问题,在于我们对文艺作品的价值判断出现了偏差,我们过于用自身的价值标准去看待一部作品,而忽视用客观的角度辩证看待,这样会导致我们无法看见文艺作品自身的价值属性,也就与我们看待文艺作品的初衷相违背——通过对文艺作品的鉴赏,理解其价值观的独特性和先进性,进而完成对自身价值观的完善。

对最近发生的三件事件进行分析的话,都是涉及在核心人物的塑造层面:散兵、灰原哀、星野爱。三者人设都是边缘性社会的人物设计:散兵设计之初为雷电将军的人偶,虽为人但不是人,经历三次背叛之后最终失去了对人神的信任,成为落魄的流浪者;而灰原哀和星野爱在名字中有着类似的读音“ai”,体现出对“爱”本身的追求,但是年少时期的缺爱环境和成长时期的打击使得人物的性格变得缺乏安全感,灰原哀选择了封闭了自己的内心,而星野爱则选择了活在自己的谎言中,二者都不能很好的融入到社会的价值之中。这三个角色因为自身的成长轨迹不同于大多数人,早早的缺少了关怀和呵护,而又过早的接受到社会的打击,从而在自我层面上形成了不同于普遍社会价值的个人的道德观,由于不同于我们的普遍价值观,自然会在角色为人处世层面上造成一定的争议。
其实这样“流浪者式”的独特价值观,在文艺作品中是作为一种独特的人物形象进行设计的。在欧洲有一群流浪民族,他们能歌善舞,是乐天派;有时为了生存,会做着一些不齿的事情,但他们敢爱敢恨,嫉恶如仇,与被宗教礼仪束缚的欧洲人有着本质的区别。他们就是吉普赛人,在文艺复兴与启蒙运动之后,文艺作家更多为了展现对于人性和自由的歌颂,反抗宗教礼仪的束缚与压迫,因此会在作品中加入吉普赛人角色,为了去体现这样的思想:例如雨果《巴黎圣母院》的埃斯梅拉达,比才《卡门》中的卡门等。这样的角色设计,在当时是较为反传统的,通过对于吉普赛人独特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抒发文艺作家对于当下社会的批判和对理想社会的向往。

对吉普赛人设的特点,主要体现于以下四点:形体的美丽、情爱的痴迷、对传统道德的挑衅、对极致自由的追求。形体的美丽能够展现其灵动丰盈的精神,这就像春风吹遍表面平静的一滩死水般给予停滞的社会一股炙热的生命力。对情爱的痴迷来源于吉普赛人自身的成长经历,漂泊动荡导致身心的不稳定和不安逸,因此对家有着更加深切的渴望,也对“爱”有着疯狂的追求,无论是亲情、友情还是爱情他们都会珍惜,通过人与人之间建立情感联系,从而抒发强烈的对于生活的渴望。而对于传统道德的挑衅和对极致自由的追求是相辅相成的一对,均来源自终日颠沛流离的生活所诞生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在终日“流浪”的途中,不同的价值观的碰撞会使得流浪者失去自我,因此为了保持自我开始反抗同化,导致于思想与行为不受传统道德的约束,而烂漫的人生态度会使得他们更加追求自由的向往,渐渐的走向与传统道德的对立面。这样的人设使得吉普赛人变得既可爱又可恨,可爱于他们的烂漫和自由,可恨于他们对传统道德和价值的完全否定。
回到作品中分析的话,散兵、灰原哀、星野爱的人物设定都有类似吉普赛式人设的特点:首先在外表塑造层面上,他们都设计为较为美丽的一类人,外在美占据了较大的一部分。此外,在感情层面上,都对感情异常重视甚至当作是生命全部;散兵在踏鞴砂结识了挚友,短暂的成为了人类,感受到人们带来的“爱”,同样的散兵也用自己的方式去守护这一份“爱”——例如照顾在踏鞴砂遇到的孩子,但随着所爱之人的相继离世,散兵的内心遭受了巨大打击,最终变的无心,不再相信任何事物;之前灰原哀在黑衣组织中,因其父母的意外死亡使得情感寄托强烈依附在姐姐宫野明美身上,但随着宫野明美被琴酒杀掉之后,灰原哀的不安全感使其与黑衣组织割裂开来,甚至不惜寻死去反抗(当时灰原吞药是为了自尽,但幸运变小逃离了组织),而后遇到了阿笠博士和柯南之后,心理才渐渐找到了新的依托,在345集柯南满月篇当中,灰原哀为了救柯南,不惜自己赶到贝尔摩德跟前去寻死,可见灰原哀对于人与人情感上的看重;星野爱对“爱”的执着形式有异于前二者,因为其创伤的童年经历使得她没有感受过“爱”,对“爱”的概念产生了偏差,因此星野爱为了能够展现出“爱”,选择当上了偶像,但又害怕这样的“爱”本身是虚假的,因此直到星野爱被刺死的时候,她认为对自己的孩子是有愧的;在这样的人设下,人性与世道成为了对立面:散兵与巴尔泽布统治下的稻妻、灰原哀与黑衣组织带来的压迫、星野爱与偶像圈;这样的冲突进一步构成了对传统道德的挑衅和对极致自由的追求,因此在剧情中散兵想要成为跟巴尔泽布一样的神,灰原哀选择了反抗组织没有接受证人保护计划,同时也渐渐与柯南并肩战斗的同时产生了较为特殊的情感,而星野爱选择了产子后继续当偶像,即使是遭到了粉丝的袭击也不后悔。虽然这些行为或多或少存在着伦理上和道德上的争议,但所代表的对人性理想的追求是不能被磨灭的。

因此回到对文艺作品本身的批判上说,散兵、灰原哀、星野爱的人物角色的存在,他们的所作所为或多或少存在着诸如道德层面上的争议,但文艺作品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他们所代表的对于人性的追求与向往看似是极端的,但事实上却是用一种战斗化的笔墨,对着调和与折中宣战,为了撕裂落后的沉重的社会枷锁,展现着人性的美好和对自由的期待。从矛盾上看,无论是散兵、灰原哀还是星野爱,他们不是既得利益者,同样也是受害者。那么谁是真正的敌人,谁是真正的朋友?是敌我矛盾还是内部矛盾?主要矛盾究竟是什么,次要矛盾究竟是什么?人是会思考的芦苇,人与亦云并不是一件好事,在批判中思考,在思考中批判,才能更好的挖掘到问题的核心,完成对事物本身的完全理解与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