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用装备管理与物资保障工作总结
随着国家和社会对警用装备管理与物资保障工作的重视,人民群众法律与安全意识的不断提升,警用装备管理与物资保障工作的任务日趋繁重,这给警用装备管理与物资保障工作提供了越来越多的新困难。下面特此将现阶段警用装备管理的相关工作做个总结如下:

一、警用准备管理的重要性
警用装备管理担负着保障和服务公安中心工作的重要职责,我们必须按照公安部提出的目标和智慧公安项目建设的要求,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大力抓好服务和保障,扎实推进警用装备管理建设工作。
二、警用装备管理的意义
警用装备管理是实施科技强警战略、全面提升公安工作和公安队伍战斗力的重要举措。在当前复杂的环境下,必须加强警用装备管理建设,树立科技武装物资装备的警务理念,建立健全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工作的物资装备信息综合管理机制,不断提高发现预警和执法战斗以及服务民生的能力,使警用装备管理与物资保障真正成为警务改革的助推器、社会治安的风向标和服务民生的坚强后盾。
三、警用装备管理现阶段所存在的问题
警用装备管理队伍建设滞后,部分公安机关对装备管理队伍建设重视不够,总体上警用装备管理缺乏专业技术人才,管理队伍不稳定。近年来,由于机构改革的不断深化,警用装备管理日益弱化,一些管理人员通常是身兼多职。由于缺乏专业人才的指导,一些科技含量较高的装备不能物尽其用,也得不到有效的维护,影响了装备的使用率和使用寿命。
四、对警用装备管理问题提出解决的意见
1、不断地推进我国警用装备管理质量的提升,促进警用装备管理工作向着科学化和制度化的方向发展
加强对装备质量与物资保障的控制,要提升警用装备管理质量的不断提升,就必须要从源头上加强对警用装备的质量管理,对于警用装备的采购必须要成立相应的监督小组,从技术和行政两方面同时设施有效的管理措施,坚持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对装备的采购环节进行严格控制。同时,从监督技术方面来说,需要通过科学的抽样检查,对不同的供应商所提供的器材装备的质量和性能进行鉴定,同时在供应商的选择方面,要通过竞标的方式确定,从而保证装备的可靠性与安全性,以此来促进装备管理效率的提升。
2、促进装备结构的不断优化
近年来,国家对于警用装备的管理工作投入的人力和物力也不断的增加,同时投入了大量的资金来推动相关工作的开展,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国家警用装备管理数量的快速提升,同时也造成了装备过分集中和资源浪费的现象。因此,必须要根据不同物资装备的性能和作用,不断优化警用装备管理与物资保障结构的优化。一方面,要保证警用装备管理向着规范化和科学化的模式转变,充分发挥监督小组的作用,对于警用装备的采购计划进行科学的制定,对于不同的设备的性能要进行科学的对比,选择性价比较高的装备,以此来促进资金使用结构的合理化;另一方面,对于警用装备器材的管理结构要不断地优化,促进其使用功能的充分发挥,从而促进警用装备管理与物资保障向着专业化的方向发展。
3、提高广大民警应用科技的意识和能力,以适应新形势的发展需要
光有硬件投入是不够的,关键在于提高广大民警应用科技的意识和能力,以适应新形势的发展需要。文化的影响力可以说是潜移默化且深远持久的,公安机关也有自己的内部文化,通过约束和规范装备管理行为,最终逐渐形成本部门有自己特色的公安文化。公安机关装备部门制度化的推行也是需要得到公安内部人员认可的,这就是“制度化”上升为“文化”的重要过程。警用装备管理的制度化建设过程中,把制度的“刚性”与机关文化的“柔性”结合起来,制度化的推行将会事半功倍。因此,在警用装备制度化建设过程中,要大力培育装备管理人员及民警的成本效益理念、科学管理理念,健全责任理念、法治理念等。通过公安文化建设,减少装备管理过程中的阻力,为制度化建设提供内驱力。要营造一个人性化、规范化、科学化的良性文化氛围,构建文化育人场景,真正实现警用装备为公安工作服务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