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业三季报陆续披露:4家乳企2家报增,承压前行成行业普遍现状?

近日,4家上市乳企率先发布2022年前三季度财报,2家乳企营收报增,1家乳企扣非净利润报增。
这4家乳企分别为天润乳业、西部牧业、燕塘乳业、阳光乳业,从具体数字来看,天润乳业、西部牧业两家乳企营收实现双位数增长,燕塘乳业和阳光乳业出现不同程度下滑。其中三家乳企扣非净利均出现下跌。
从具体数据来看,这四家先于整体行业披露业绩的乳企传递了什么讯息?
01
业绩承压

从营收报增的两家乳企来看,今年第三季度,西部牧业实现营业收入约为3.52亿元,同比上升17.54%;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为248.24万元,同比上升53.07%。今年前三季度,西部牧业实现营业收入约为9.73亿元,同比上升18.37%;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为1456.24万元,同比上升0.93%。不过,西部牧业的扣非净利润1378万,同比下滑10.65%,西部牧业最终没能保住正增长。
关于业绩情况,西部牧业董秘梁雷表示,新疆原奶价格比较高,营收出现双位数增长,但饲料价格的上涨,导致成本增加,利润增速放缓。
另一营收报增乳企天润乳业公司则出现较大业绩突破。数据显示,天润乳业前三季度总共实现营收18.51亿元,同比增长17.78%;实现归母净利润1.54亿元,同比增长36.41%。
天润乳业披露的三季报具体数据显示,其净利出现大幅增长在于大幅降低费用率。2020年前三季度,天润乳业销售费用为1.81亿元,费用率为13.19%;2022年前三季度,天润乳业销售费用为1.06亿元,费用率为5.73%。
值得关注的是,有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底,天润乳业自有奶源比例约为67%,这也就意味着公司33%的奶源来自外购,管理层在接受机构调研中承认,外购奶源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公司的毛利率。
从营收出现下滑的两家乳企看,今年前三季度,燕塘乳业实现营业收入约为14.09亿元,同比下降5.92%;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为8397.54万元,同比下降46.82%;今年前三季度,阳光乳业实现营业收入约为4.24亿元,同比下降9.54%;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为9258.83万元,同比下降13.61%。
具体来看,燕塘乳业营业总成本与去年同期大抵持平,存货较去年同期增长43.15%,金额为0.63亿元;阳光乳业营利降幅基本保持同步,其中,营业利润较同期下滑14.78%。阳光乳业在财报中表示,本报告期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同经下降 36.91%,主要原因是三季度受疫情等因素影响,公司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下降 21.19%,同时公司三季度非经营性损益金额达791.86万元所致。
02
区域乳企的探索

随着四家乳企三季报的发布,区域乳企的现状亦暴露在表面。
一方面,如天润乳企,想要拓宽省外市场,避免不了在营销上发力,导致天润乳业前两年的营销费用居高不下;另一方面,头部乳企对区域乳企当地市场的蚕食,又使得区域乳企们不得不寻求新出路。
根据欧睿国际数据显示,2021年,伊利和蒙牛的市场占有率分别为25.8%、22.0%,总计市场份额占据行业半壁江山。并且,近年来蒙牛、伊利等巨头市场下沉势头明显。
目前来看,一些区域乳企选择差异化打法,研发具有本土特色的产品,以期“弯道超车”。如阳光乳业在2022年半年报中提到制定了差异化的产品策略,以低温乳制品、低温乳饮料等产品作为主打;天润乳业三季报中准备继续推广网红产品天润奶啤;菊乐股份大单品为“正宗四川味道”酸乐奶;广东的燕塘乳业“鲜奶甜品化”,推出鲜奶布丁新品……
值得一提的是,或是得益于差异化打法与营销效果,天润乳业疆外市场贡献由2019年近36%的收入增长到2021年的近39%。今年前三季疆外增长了35.2%,疆内则只增长7.54%。
另外,燕塘乳业在三季报中显示,研发费用较去年增长35.11%,或是其基于激烈市场竞争积极寻求应对之策,而加大研发的结果。
对此,广科咨询首席策略师沈萌曾表示,区域性品牌向区域外扩张主要依靠营销与品质两个“武器”,任何区域性品牌想走出去,都离不开这两个主要的支柱。
由此来看,区域性乳企相比全国性品牌,差异化营销与特色化产品或是实现业绩增长的方式之一。特别是在行业普遍承压的现状下,如何培养自己独特的“吸粉”能力,成为当下乳企的首要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