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志裴注讲解4
《曹瞒传》:太祖初入尉廨,缮治四门。造五色棒,县门左右各十馀枚,有犯禁者,不避豪强,皆棒杀之。后数月,灵帝爱幸小黄门蹇硕叔父夜行,即杀之。京师敛迹,莫敢犯者。近习宠臣咸疾之,然不能伤,於是共称荐之,故迁为顿丘令。
曹操上任洛阳北部尉之后,修理办公室四个门,打造了十多根五色棒,用来惩罚那些违法乱纪的豪强。几个月后,蹇硕的叔叔晚上出来,被曹操发现后,立即打死,京师内所有人都被曹操这一举动震慑到,他们都不敢违反曹操的命令。汉灵帝的宠臣们对此感到痛恨,就让曹操当顿丘令,那年曹操23岁,根据后来他对儿子曹植说的话可知。
汉灵帝因为蹇硕强壮,有武艺,就让他统帅将领。
《三国志·陈思王传》:太祖征孙权,使植留守邺,戒之曰:"吾昔为顿邱令,年二十三。思此时所行,无悔於今。今汝年亦二十三矣,可不勉与!"
《后汉纪》:硕壮健有武略,故亲任之,使为元帅,典护诸将,大将军以下皆令属焉。
《魏书》:太祖从妹夫〈氵隱〉强侯宋奇被诛,从坐免官。后以能明古学,复徵拜议郎。先是大将军窦武、太傅陈蕃谋诛阉官,反为所害。太祖上书陈武等正直而见陷害,奸邪盈朝,善人壅塞,其言甚切;灵帝不能用。是后诏书敕三府:举奏州县政理无效,民为作谣言者免罢之。三公倾邪,皆希世见用,货赂并行,强者为怨,不见举奏,弱者守道,多被陷毁。太祖疾之。是岁以灾异博问得失,因此复上书切谏,说三公所举奏专回避贵戚之意。奏上,天子感悟,以示三府责让之,诸以谣言徵者皆拜议郎。是后政教日乱,豪猾益炽,多所摧毁;太祖知不可匡正,遂不复献言。
曹操因为堂妹夫宋奇被杀而受到牵连,被免官。回家后刻苦学习,重新回到了官场。在这之前,窦武、陈蕃谋杀宦官失败,被处死,曹操为他们两个喊冤,汉灵帝不予理睬。
之后汉灵帝下诏,要免除那些无功受禄的官员。然而一纸诏书并没有改变这种社会混乱的状况,这让曹操心里不痛快,就继续上书汉灵帝。这回汉灵帝重视起曹操的意见,他把曹操的上奏拿给三公看,很可惜,依旧是干打雷不下雨,曹操再也不进言了。
《魏书》:长吏受取贪饕,依倚贵势,历前相不见举;闻太祖至,咸皆举免,小大震怖,奸宄遁逃,窜入他郡。政教大行,一郡清平。初,城阳景王刘章以有功於汉,故其国为立祠,青州诸郡转相仿效,济南尤盛,至六百馀祠。贾人或假二千石舆服导从作倡乐,奢侈日甚,民坐贫穷,历世长吏无敢禁绝者。太祖到,皆毁坏祠屋,止绝官吏民不得祠祀。及至秉政,遂除奸邪鬼神之事,世之淫祀由此遂绝。
曹操没来济南之前,这里的官员违法乱纪,曹操到来后,将他们罢免,还拆除了城阳景王刘章的祠堂,济南得到清平。应劭在《风俗通》里记录了这件事,说道,“曹操离职后,济南又变回之前的样子”。
应劭《风俗通》:琅邪、青州六郡及渤海都邑乡亭聚落皆为立祠,转相诳曜,言有神明,其谴问祸福立应,历岁弥久,莫之匡纠。唯乐安太傅陈蕃、济南相曹操一切禁绝,肃然政清。陈、曹之后,稍复如故。